战狼2的影评。
我还记得几年前看狼勇士1时的感觉。这部电影和传统的动作电影相比,其实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题材电影,是不可多得的特种兵题材,这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
与其他特警不同的是,特种部队可以基于城市战争的主题进一步发展,如反恐特警队和极端特工。作为一个军事单位,特种部队的框架主要局限于战争题材(随着世界对反恐的关注,2002年特种部队开始参与反恐任务),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兵种进行。对单兵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的强调,使得传统战争电影不可能走兵团作战的路线,但关于特种部队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从单兵作战能力和团队作战模式上追求专业化的战术和策略,可以极大地烘托电影的主题和氛围。
这是两个狼勇士的特点,而且第一集是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合作的军事电影风格,吴京对冷锋这个兵痞的刻画非常成功。狼勇士的出现让这部剧有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填补近年来特种部队电影的空白,二是在主旋律尤其是军事题材和商业动作片之间找到平衡点。
第一个5.4亿票房就是成功的信号。
第二集,还是延续第一集的方式吗?至少,导演兼演员吴京不这么认为。毕竟在这个商业化的市场里,军事题材还是少数。观众看狼勇士1的时候,还是冲着动作场面去的。而且个人认为,军事电影在国内外都不好拍,因为在和平年代,题材和故事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国内的限制就更多了。所以《战狼2》在延续了这个系列的风格和主题的前提下,对电影的风向标做了轻微的转移。
冷峰不再当兵了,他搬到了非洲。冷锋不是军人的原因一开始就被点名,他在愤怒中的越轨行为导致他犯了大忌。然而,军装虽不在,冷锋的“退役”却是被动需求,军人的热血依然存在。影片场景来到非洲,故事主线是营救中国同胞。所以《战狼2》的主题还是和第一集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对第一集的主题和故事没有限制,影片在格局和内容上可以放开手脚,有更广阔的空间。
这是狼勇士2的升级。
?《战狼2》从一个退役军人的角度来看,代入感很强。这完全是好莱坞孤独动作电影的模式,如《第一滴血》、《虎胆龙威·龙威》、《暴死》和《潜龙逃脱》。这些电影的主角不是警察就是退伍军人,这部电影也是一样。
影片中冷锋的刻画相当到位,其他配角都能在脸谱模式下展现出相对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后半段的兵工厂突破一幕,足以在一部动作电影中刻画出女护士、富二代汉斯·张等角色的个性。尤其是大康书记吴刚,简直就是“冷锋二”。两人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很隐蔽,身手不凡,符合孤独动作片的一贯设定,性格特点也比较讨喜。虽然只出现在后半段,但并无不同。
影片就是以这个简单的情节为主线,剧情安排和故事节奏都不流畅,但是很紧凑,就是快节奏,剧情和人物的格局布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场面,不影响印象。
当然,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动作,从一开始从船上攻击海盗到水中的6分钟长镜头,到吴京用铁丝栅栏门挡住RPG火箭的展示。影片的动作场面在技巧和人气之间来回切换,这是狼勇士系列的一贯风格。影片中,吴京还展示了单手换弹匣的动作,丝毫不亚于第一集。
巷战、肉搏战、坦克飙车、火箭和自动武器轮番开火,甚至结尾还有与“交叉骨”的PK战,这部电影的场景非常令人耳目一新。
而且对友情的刻画也是《战狼2》系列的标志。相比第一集战斗中渗透的兄弟情谊,第二集的重点是普通难民。影片的主题其实和《黑鹰坠落》里的《一个都不能少》很相似。面对枪口下的难民,无论是中国同胞还是非洲兄弟,影片都用了大量笔墨渲染。火爆的动作场面+浓浓的亲情,狼性勇士2由内而外散发着男人味。我不知道这部作品最终能获得多大的商业价值,但这样一部大尺度的电影,在类型片发展几乎停滞的电影市场上,还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说到中国动作题材,最近像《湄公河行动》、《非常使命》和《未来红海行动》等电影的出现,其实是有利于我们类型片的多元化发展。这部电影虽然有主旋律的味道,但是路线是正确的,在商业和主旋律之间找到了平衡,这也是狼勇士系列的特色。
电影《战狼2 II》影评。
狼勇士2015在市场上意外成功,某种程度上是运气的加持。这个“运气”就是它表达的“对中国犯下罪行的人将在远方受到惩罚”的感觉,准确地击中了当时观众的热情。
受限于项目有限的资金和导演有限的经验,当时的《战狼》不仅变成了一匹“黑马”,还受到了很多针对电影制作的批评。但在票房大爆之后,《战狼2》的资金空间更大,投资的增加也直观地转化为军用坦克、直升机等硬件设施的升级,以及飞行汽车、爆款等。比如《战狼2》在坦克对抗的场景中,让五六辆重型装甲车相互碰撞碾压,其中一辆坦克被直接掀翻,甚至最后还上演了重炮炸毁直升机的“重头戏”。这么舍得烧钱的大场面,算是对前作“5分钱特效”的“反击”。
随着故事背景从中国的边陲搬到遥远的非洲大陆,吴京也为《战狼2》选择了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反派对手,头号恶霸就是在《美国队长》系列中扮演臭名昭著的“交叉骨”的弗兰克·格里罗。和他一起加盟的还有《美国队长:内战》的幕后动作导演,再加上来自香港的武术指导团队,《战狼2》中的近距离肉搏战剧在流畅性和观赏性上确实提升了不少。还记得在第一部电影中,受过武术训练的吴京,在很多特写或者定格中略显僵硬和做作,一度被认为是狼勇士素质的硬伤。而开场部分的水下镜像到底用更少的敌人打得更多,最后与弗兰克·格里罗一对一的肉搏战也更有设计感。
当然,无论是坦克、飞机等硬件设备还是国际演员、幕后阵容,这些对于一部电影来说,都只是投资成本带来的外在升级。身处如此活跃的电影市场,《战狼2》作为一部意在探索主旋律之外商业片风格的作品,取得这样的进步,令人惊喜却不能称之为“意外”。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冷锋”这个人物身上发生的变化。
在《战狼》中,冷锋依然是一个比他更足智多谋的勇者新兵,甚至还搞得一塌糊涂。类似的设定在以往的军事作品中并不少见。从不服到带兵打仗几乎成了他们的“标准动作”。影片中,当然有包括大红泥和南羽在内的配角帮助吴京站出来,但更多时候,为了展现他的能力,队友和(大部分)对手都被刻意削弱。对于观众来说,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无疑影响了影片的“可信度”。
我们可以看到,战狼2正在逐渐扭转这一点:冷锋在战场上依然所向披靡,但他有了更多的“人性弱点”,比如再次遇到欺负战友的反派,他依然无视惩罚;患病时,他无助,不得不忍受“背叛亲人”的悲伤;而激励他战斗的动力,既可以是民族大义,也可以是儿女情长...这种“套路”是属于男主角的,我们也在《美国队长》的史蒂夫·罗杰斯和《钢锯岭》的戴斯蒙德·道斯身上看到过。是吴京在以《战狼》系列向“电影重工业”靠拢的过程中,对“芯”所做的最关键的升级,以构建更饱满、更立体的人物形象。
电影《战狼2 III》影评
200万是描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数量的抽象数字。而一位资深人士,却用血、火、情交织的电影元素,给了这个抽象冰冷的人物一个直观、生动、接地气、有温度的注解。
一个图像比一堆概念要大。这一颠扑不破的美学规律在本片中再次得到印证。
新中国成立90周年前夕,军事电影《战狼2》在全国各地影院上映。
这是一部关于重工业军事行动的电影。在非洲的一个国家,致命的拉曼病毒正在传播。反对派“红巾军”以政府待遇差为由造反。得疫苗者得天下。中国援非医生陈即将研制成功病毒血清疫苗,成为政府军与“红巾军”争夺的焦点。
中国老兵冷锋吴京正在寻找杀害他爱人的凶手。他戴着一条用射杀女友的子弹制成的项链,一路追踪到了非洲大陆。复仇、守信、爱情,在血与火的内乱背景下逐渐展开。
首先,电影的舞台元素是世界性的。中国也有电影登上世界舞台,但屈指可数。影片以广袤的非洲为背景,有着狂野的草原风光、异域的民族风情和复杂的部落关系...电影从一开始就有与世界电影对话的大背景。
其次,电影的主题具有普遍性。对弱者的同情和保护是人类共同而普遍的主题。影片中,来自美国的女主角和来自中国的男主角,为了自己的承诺,分别带着一个非洲的孩子,穿梭于瘟疫、爆炸、血腥和战争中,无怨无悔,永不放弃,践行着一个大写的“人”的价值实现和道德追求。
曾几何时,站在上帝高度,表现“救赎”主题的电影,似乎是美国大片的专利。《战狼2》中,中美两个主角分别守护着非洲的未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从战争中撤离到和平中。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第三,电影的语言是通用的。上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男人留守,把有限的救生艇让给了女人和孩子。这种普世的“价值”让这部电影赚得盆满钵满,赢得了全世界的道德掌声。
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电影《战狼2》中再次得到体现。当面对中国申请的直升机空间有限时,让中国人先撤离,把非洲人留在后面,似乎是很自然的选择。而冷锋“妇孺上飞机”的铿锵号令,让一个负责任的民族形象跃然纸上,也实现了与世界电影在价值观层面上的成功“对话”。
中国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但仔细分析,个别影片的卖点集中在描写民族的落后、愚昧、粗鄙和丑陋,符合西方人对东方文化所谓“神秘”的满足感。并不是这些“奥秘”拍不出来,而是有更多的话题可以和世界电影“话语体系”进行“对话”,而我们的电影产业却不擅长或者不愿意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