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增加「县办大学」吗?
这两天经常看新闻说县里提议建大学。“清华大学鞠建东教授建议,未来10年,每年投入2万亿建设2000所县办大学,即每所大学每年投入10亿,实现县域经济由工业化向知识化转变。这一政策可以使GDP增长率提高1%。”
这位专家说,“知识经济时代,县域经济最大的软肋是大学的缺乏,‘县办大学’的浪潮必将到来。”
乍一看还是让我们兴奋不已,因为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国家GDP的增长,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让小县城的孩子再也不用为了读书而“背井离乡”。但是我一想,我觉得这真的不现实。
首先,我们国家高校多,现在很多地级市的大学都出现了生源不足的情况。而且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一些城市高校也开始降低门槛招生。城市里的大学生存还是那么艰难。可想而知,县城的大学注定不会更好,概率只会更差。
其次,县域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将成为难题。一些高科技或创新型工业企业不会落户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县域。同时,每年毕业季,很少有好的公司愿意去一个县招聘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县城就业将成为一个大问题。我们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这和我们的初衷是相悖的。
还有大学教师的招聘也会成为问题。我们知道做一名大学教师要求很高。基本要求是高学历,个人能力不能差。同一个方向,既然招聘要求严格,就说明待遇肯定好,不然谁来应聘(但是县里不一定能提高更好的待遇)。如果一个学校招不到优秀的老师和管理人员,靠什么发展?最后肯定会被淘汰!
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未必有利于实施。我始终相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县城的经济发展目前是有限的,一个城市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每个县城而忽略自身的发展。毕竟这是不科学的。
我是一个在小县城出门的孩子。我非常热爱我的家乡,渴望家乡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如果真的坚持要在那边的县城建大学,我觉得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家乡县所属的城市只是一个四线城市,没有一所大学可以打针,还有资源和能力帮助下属县。
如果真的能有这笔钱,我建议用在家乡的民生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上。家乡的经济发展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家乡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才会有更好的明天。如果县域经济好,也许大学会自动落户,而不是试图用大学建设来发展一个县域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