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术语解读_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迷茫;反措施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1【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9-2234(2012)04-0168-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女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群体,其发展趋势和状况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她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女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高等教育的巨大变化,我国女大学生的数量和群体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她们的思想状态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凸显。
一,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无疑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当前高校思政课更多的是一种“静态”的被动教育模式,片面强调学生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工具,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相对封闭,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它只是搭建了一个“骨架”,缺乏“血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不能解释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择业和身心健康的现象,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导致学生厌烦甚至抵触,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使严肃的思想教育显得苍白无力。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表现为:
1.多元化的理想和价值观。从整体上看,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她们大多想成才,有积极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然而,在社会转型中各种新旧矛盾的冲击下,历史的、社会的、女性生理特点混杂着法制不健全、道德约束薄弱、就业性别歧视等原因,以及“男强女弱”的性别角色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女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混乱、理想信念模糊、 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斗争意识和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缺失,团结协作意识差,等等。 女大学生不关心政治,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缺乏竞争意识,过分依赖父母和社会,抗挫折能力差,追求成功捷径,爱虚荣,言谈举止轻浮浅薄,缺乏公德,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严重冲击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她们的整体形象和健康成长。
2.很容易产生现实空虚感。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作为一种新的载体,有利于女大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技能,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然而,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诸多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干扰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政治态度和道德观念。特别是网络的新鲜性、丰富性、普及性和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大学生的理想寄托、情感宣泄、利益观念和功利思想,导致那些女大学生过于依恋网络,沉迷网络,缺乏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技能,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缺乏实践经验,缺乏解决问题的比较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虚拟与现实的反差,对教师的积极引导表现出选择性和质疑性的态度,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所谓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群体之一,大多对主体意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整体利益,强调自主性。然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女大学生还没有摆脱传统文化塑造的“女人”形象,主体意识淡薄。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于配角,自愿承担起照顾对方、教育孩子的责任,放弃了事业上取得进步的机会,政治觉悟和成功感淡薄,自卑、自怜、软弱,缺乏自主性,依赖性严重。此外,大多数高等教育在研究领域和对象、主题、内容、方法和结论等方面都倾向于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忽视女性成长的现象,导致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和下降,女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混乱和困惑,影响了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面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必须树立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新对策,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首先,开展价值观教育,引导女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当前经济快速转型时期,“价值观的核心已经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价值目标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从一元发展到多元等。”[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说服力和吸引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认识、立场、观点等问题,让学生把个人目标与国家伟大事业、党和人民事业联系起来,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崇高的理想信念,满腔的报国之志,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因此,要根据女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四自"教育,加强女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把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其次,整合资源,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充分考虑女生的性别特点和心理需求,积极营造有利于女生发展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女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全面培养女生的综合能力。比如,通过学习中外妇女运动史、妇女教育学、妇女心理学,进一步了解妇女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她们的独立品质和社会价值;邀请女性研究专家、成功女性,针对女生最关心、最困惑、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讲座,帮助女生解惑、开阔视野,从而为女大学生树立榜样和前进方向;组织开展“女生节”、“女大学生成才之路”、“女大学生选美大赛”等特色活动,让女大学生积极接纳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同时,还可以根据女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节和科技节,营造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让女生在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因素,无形中塑造自己良好的思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