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用社会主义道德观树立理想

第一,加强人生观和审美观的教育。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自发的,只能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学习才能形成。

1,我们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和学习。

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2.道德教育应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

正确的人生观可以激励人们热切追求完美的社会道德关系和理想人格,激励人们以一定的道德责任感履行社会义务。正确的人生观可以使人们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的偏见和平庸的观念,帮助人们更自由地选择道德行为。因此,加强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人生观教育。

3.德育应与美育相结合。

美有助于深化道德情感的体验和道德行为所创造的快乐和谐的感觉,能激发人们追求道德美的欲望和动力。其实,追求美的过程就是道德境界升华的过程。

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首先要上升到审美层面,既要从社会、集体和他人选择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确立道德信仰的需要出发,又要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出发。

第二,加强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是解决欲望与行动矛盾,实现道德理想的最有效途径。作为大学生,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做。很多大学生都想做到不偏不倚,宽容大度,乐于助人,善待他人,但在接触到具体的实际问题时,自己都克服不了,更谈不上克服困难了。他们可以接受表扬和肯定,但无法抵御风险和误解。

1,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要引导大学生学会面对生活,观察生活,客观分析生活中的真、善、恶、美、丑,看到社会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我们不能只看到光明而看不到黑暗,也不能只看到光辉而看不到邪恶。无论是盲目乐观还是自我轻视,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在引导大学生辩证分析真善美、假恶丑存在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道德现象,正确选择自己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和行为,做到不为善而不为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2.培养大学生对抗不道德行为的能力。

与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制止侵权行为,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既讲勇气,也讲策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处理这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和技巧,培养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3.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竞争。造成心理失衡的因素越来越多。很多失衡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就很难理顺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就很容易离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道德误区。

因此,在现实的道德生活中,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见思启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及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主持正义的自控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加强道德修养。

人的道德修养需要经历一定的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1.大学生自我教育是道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要“自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要按照* * * *伦理原则和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改造,即通过思考和检查,找出差距和不足。自我改造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自我教育过程。我们应该勇于自责。自责就是自诉,就是要为已经形成的错误自责。

2.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充满了积极与消极、美与丑的对立与斗争。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要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明辨善恶,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封建和资产阶级道德意识的侵蚀,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

3.向英雄和模范人物学习。

英雄模范人物是我们这个时代理想人格的化身,体现了崇高的品德,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他们的思想和光辉业绩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是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大学生要从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不断鞭策自己。

第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具有“双重效应”。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内容既要继承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又要补充时代变化带来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出发,及时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适应性调整。

1.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改革和创新“两课”的框架体系、内容、方法和目标。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2.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宴会提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应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道德领域入手,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应该从基本的道德文明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提高自身素质,逐步克服少数大学生“大事不能做,小事不能做”的坏习惯,他们傲慢自大。要充分发挥社会调节、家庭参与和学校引导作用,协调社会、家长和学校各方面的关系。

3.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品格的形成,不仅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还必须经过实践的锤炼。

(1)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有关人员到学校做优秀道德事迹报告,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观、讨论、社交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深化道德体验、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大有裨益。

(2)组织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如讨论、话题辩论、专题演讲、写论文等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新闻媒体中的德育内容进行转录加工,作为德育辅助教材,使德育更加生动具体,充满真情实感。

④采取各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和渠道,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品位,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作为校园文化的主线。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应在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将传统美德与革命传统相结合,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内在的道德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