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填志愿。

2018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日发布。大学生整体就业率如何?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有哪些?就业的主要行业、职业、用人单位、地区有哪些变化?

记者梳理了正在填报志愿的同学——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

2017班的就业率(91.9%)与2016班和2015班的就业率(分别为91.6%和91.7%)基本持平。其中,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6%,与2016届(91.8%)基本持平,近六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半年后,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1%,比2016届(91.5%)略有上升,近十年来,新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高职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图为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从2015到2017的变化趋势。

大学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略有增加。

2017班(77.1%)的“全职就业”比例与2016班和2015班(分别为77.3%和77.4%)基本持平。“自主创业”(2.9%)的比例与2016和2015(均为3.0%)基本持平;“学习/读书”(10.8%)的比例略高于2016和2015的班级(分别为10.3%和10.1%);“没有工作,继续找工作”(3.4%)的比例略低于2016班和2015班(分别为4.0%和3.9%)。

此外,2017届未就业毕业生中,有近一半(7.2%)仍在找工作。其中,未就业本科毕业生(7.0%)中,仍在找工作的占2.6%,“未确定家庭”为1.7%(不读书也不找工作);在未就业的毕业生中(7.5%),有4.3%的人“还在找工作”,3.2%的人“未确定”。

电气就业率最高,法律就业率最低。

2017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是工科(93.5%),其次是管理学(93.2%);最低的是法学(85.3%)。2017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电气工程(95.6%),最低的是法学(85.3%)。半年后,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软件工程(96.7%)、能源与动力工程(95.8%)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6%)。

本科学科类别名称

2017会话

2016会话

2015会话

工程

93.5

93.5

93.6

管理

93.2

93.6

94.0

经济学

91.5

91.7

92.3

医学科学

91.3

90.8

91.5

教育学

91.0

91.2

90.5

农业

90.9

91.0

91.0

新儒学

90.5

90.9

90.7

文学

90.2

90.1

90.4

艺术理论

88.1

88.8

89.9

历史

86.3

86.1

86.4

法律科学

85.3

84.9

86.9

国家本科课程

91.6

91.8

92.2

(图为本科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从2015到2017的变化趋势*)

半年后2017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是生物化学和医学(93.5%),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制图(88.7%)。半年后2017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是电力技术(94.2%),最低的是畜牧兽医(89.7%)。时隔半年,2017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与运行维护(96.7%)、学前教育(96.0%)、电气化铁路技术(96.0%)。

高职院校专业类别名称

2017会话

2016会话

2015会话

生化和制药类别

93.5

93.4

93.5

公共* * *职业类别

93.4

92.9

92.6

材料和能源类别

93.3

92.7

92.2

制造类别

93.0

92.3

92.0

土木工程类别

92.9

92.1

91.2

环保、气象、安全。

92.8

92.5

92.7

交通和运输类别

92.7

92.3

92.1

纺织食品类别

92.3

92.0

92.9

金融和经济类别

92.3

91.8

91.7

文化教育类

92.3

91.3

91.5

电子信息类别

92.1

91.3

91.3

水利类

92.0

91.8

艺术设计媒体类别

91.3

90.6

90.2

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90.6

90.1

90.4

医疗卫生类

90.6

89.7

90.1

旅游类别

90.1

90.0

89.8

资源开发和测绘

88.7

87.5

87.4

民族高职院校

92.1

91.5

91.2

(图为2015至2017年各大类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就业率变化趋势*)

从三届就业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的管理类、经济类、艺术类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下降。高职院校大类中的公共事业、材料能源、制造、土木工程、艺术设计传媒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毕业半年后持续上升。

红卡和绿卡职业刷新

2018本科就业绿卡专业有: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均为连续三年绿卡专业。2018年高职绿卡专业有:社会体育、市场营销、信息安全技术、软件技术、电气化铁路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其中市场营销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连续三年绿卡专业。

绿牌专业是指失业率较少,综合就业率、薪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属于需求增长型专业。行业需求的增长是创建绿卡专业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绿卡毕业生主要流向的行业中,互联网运营、网络搜索引擎行业和软件开发行业的需求增长明显。

(图为2018本科及高职院校“绿卡”专业)

2018本科就业红牌专业有:绘画、化学、美术、音乐表演、法律、历史。其中美术、音乐表演连续三年红牌专业。2018年高职教育红牌专业有:法律事务、中文、食品营养与检测、初等教育、中文教育。其中,法律事务和中文教育连续三年为红牌专业。

红牌专业是指失业人数较多,综合就业率、薪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红绿卡的专业反映的是全国的整体情况,不同省区和高校的情况可能不一样。

深入分析专业亮红牌的原因,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有关。本科红牌专业多为艺术类专业,2011至2013艺术类招生增速高达17.7%,高于全国本科招生增速10个百分点。红牌所列的许多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小学教育机构就业,但其就业比例增长率仅为4.8%。毕业生供大于求是专业亮红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职院校中,小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的规模明显大于同类型毕业生,因此其就业率低于其他同类专业。

(图为2018本科及高职院校“红牌”专业)

教育、信息产业、医疗产业需求很大。

半年后,2017届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是“教育”(就业比例为14.7%),本科生就业于“教育”的比例从2017届的10.0%上升到18届。

半年后,2017届高职毕业生就业最多的是建筑业(12.5%),就业比例增幅最大的是教育。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的比例连续五年保持上升趋势,比2013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17年就业比例为6.5%)。在“教育行业”中,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比例快速上升,从2013年的25%上升到2017年的33%。

“传媒、信息及通信业”(就业比例为10.3%)是2017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的第二大行业,该行业毕业生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8.7%上升到2017届的10.3%。

“医疗与社会护理服务”(就业比例7.7%)是2017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第二大就业类别。此类行业毕业生就业率从2013年的5.2%上升到2017年的7.7%。

总的来说,教育、信息行业、医疗行业对毕业生需求旺盛,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

中小企业、地级市及以下仍是主要就业去向。

私营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从2013年的54%上升到2017年的60%。与此同时,国企就业率从2013年的22%下降到2017年的18%,中外合资/外资企业。这些变化反映出外企和国企招聘缓慢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私企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作用凸显。

(图为2013至2017年高校毕业生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就业比例的变化趋势。)

从2013年到2017年,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从23%下降到21%,300人以下中小型用人单位的就业率从51%上升到55%。中小企业雇佣了一半以上的大学毕业生。

(图为2013至2017高校毕业生在不同规模用人单位的就业比例变化趋势。)

地级市及以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由2013年的52%提高到2017年的58%。

(图为2013至2017年不同类型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变化趋势。)

三年后,本科生离开“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

城市“抢人大战”激烈。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年的28.2%下降到2017年的22.3%。除了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三年后离职的比例也从2012年的13.7%上升到2014年的21.7%。“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小。

杭州、天津、广州更有吸引力。

外省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更能体现城市的吸引力。数据显示,外省本科毕业生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在增加,2015 ~ 2017的比例分别为28.2%、32.0%和35.6%,增加了7.4个百分点。其中,在杭州就业的近三名本科毕业生中,内地人占比最高,占55.3%,其次是天津(54.4%),高于广州(45.3%)。

在各城市就业的2015 ~ 2017本科毕业生中,内地人的比例为(%)。

城市

外省毕业生在本市就业的比例

城市

外省毕业生在本市就业的比例

北京

82.6

杭州

55.3

上海

79.5

天津

54.4

深圳

68.2

苏州

43.4

广州

45.3

南京

40.7

武汉

26.7

宁波

26.2

成都

25.8

西安

25.5

重庆

22.3

郑州

10.9

中西部地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

东部地区(不含东北三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从2013年的65.7%下降到2017年的56.7%,而中西部地区就业率分别从2013年的32.4%上升到2017年的39%。从综合就业城市类型来看,中西部地级及以下城市吸纳毕业生明显增加,中西部地级及以下城市毕业生就业比例从2065,438+03年的265,438+0.0%提高到2065,438+07年的30.5%。

东北很难留人。

近三年东北区域经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垫底,2017年88.5%,2016年89.2%,2015年89.8%,高于全国平均就业率(91.6%,91.8%,92.5%)。同时,在东北也很难留人。东北学生2017年本地就业率(46.7%)与全国本地就业率(74.3%)相比,低了27.6个百分点。

(图为2015至2017本科毕业生在原籍地就业比例变化趋势。)

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7%,比2016届(65%)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2017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8%,比2016届(66%)提高了2个百分点;高职院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5%,比2016届(63%)提高了2个百分点。近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断攀升(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56%)。

(图为2016和2017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

“税务专员”满意度最高,“搬运工”满意度最低。

2017届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64%,高职65%)和“发展空间不足”(本科54%,高职55%)。

2017本科学科中,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教育学(71%),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历史学(64%)。2017高职院校大类中,文化教育类(68%)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资源开发与测绘类(60%)最低。

半年后,2017届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税务专员”(85%),最低的工作是“化工设备操作员和管理员”(47%)。半年后,2017届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空乘”(87%),最低的工作是“搬运工(不含机器操作员)”(34%)。

半年后,2017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本科院校”(81%),最低的行业是“塑料制品制造业”和“农药、化肥及其他农用化学品制造业”(均为52%)。半年后,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铁路运输”(85%),最低的行业是“音像器材制造”(52%)。

半年后,2017届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机构”的就业满意度最高(77%),在“私营企业/个人”和“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都是65%)。半年后,2017届高职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机构”的就业满意度最高(72%),在“私营企业/个人”和“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均为63%)。

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是四个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

表1 2017年各大城市本科毕业生

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

一线城市

就业满意度

新一线城市

就业满意度

北京

75.9

杭州

75.3

上海

73.9

宁波

72.0

广州

71.0

天津

71.6

深圳

70.2

南京

69.7

苏州

68.7

国家本科课程

68.2

成都

67.4

武汉

66.1

西安

64.9

重庆

64.8

郑州

63.1

就业满意度是已就业毕业生对当前就业状况的主观判断,可能受到薪酬、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也与毕业生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密切相关。

从事IT职业的本科毕业生收入较高。

2017本科学科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科(5067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023元)。2017高职院校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4319元),最低的是文教(3418元)。

半年后,2017届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是“互联网开发与应用”(6082元),其次是“计算机与数据处理”(6042元)。半年后,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商管理”(4818元),其次是“房地产管理”(4665元)和“航空机械/电子”(4625元)。

半年后,2017届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传媒、信息及通信业”(5634元),其次是“交通运输业”(5567元)。2017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交通运输”(4536元),其次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4422元)。

教育和零售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行业。

半年后,2017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与2016届和2015届(均为3.0%)基本持平。2017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3.8%)高于本科毕业生(1.9%)。从最近三届的走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稳定。

(图为半年后2015至2017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735.8万高校毕业生估算,2017年约有213万大学生选择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机是“理想是做一个创业者”和“有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属于机会主义创业的毕业生占总创业人数的大多数(本科86%,高职84%)。

2017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是泛长三角区域经济(2.7%)。2017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是中原区域经济(4.9%)。

半年后2017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在教育行业(22.7%)。半年后2017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是零售业务(12.3%)。

创业失败的风险不容忽视

更值得注意的是,毕业半年后创业的2014届毕业生中,有46.9%的人会在三年后继续创业,与2013届(46.2%)基本持平;2014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45.8%的人三年后继续创业,略低于2013 (46.8%)。三年内,超过一半的创业者退出了创业市场,创业失败的风险不容忽视。

本报告基于Max公司2018年高校毕业生跟踪数据撰写,反映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估和公开发布。Max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状况和工作能力调研。从2010开始,连续九年跟踪2006年至2014年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建立了2006年至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

(图片由麦可思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