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简介
积极承担科研任务。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蓝色工程”等多项研究项目。自1993年以来,发表文章65,438+000余篇,出版专著一本,参与撰写专著一本,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郑,,,基于SHAW模型的农田小气候要素模拟,生态学报,2005,25 (7): 1626-1634 .
李龙辉,,,郑等。模拟冬小麦营养生长过程中光合分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大田作物研究。2005年(印刷中)
高,魏,郑耀峰,斯卢瑟,海斯勒,徐俊卿,何大林。2004.补充紫外线-B辐射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田间试验。光化学和光生物学杂志
陈敏东,郑,004,一种合成某些新的1-芳基-4-乙氧基羰基-5-二甲氨基亚甲基氨基-1,2,-3-三唑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方法,杂环通讯第10卷,第1号,第53页
朱法华,郑,郭,。2005.中国区域电网互联的环境影响和效益。能源政策33:1797-1805。
李伟,郑,2004,江西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及五种作物生产潜力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报。SPIE第5153卷,第218-224页,生态系统动力学,农业遥感和建模,以及特定地点的农业;
、朱子熙、郑、方,2004,中国农业节水技术:冬小麦节水灌溉与秸秆覆盖,中国农业科学进展。SPIE第5153卷,第195-199页,生态系统动力学、农业遥感和建模以及特定地点农业
马,郑,文,桑,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高血压发病率的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 (2): 252-257。
张荣刚,郑,何玉红,,UV-B辐射增强对麦田蚜虫的影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 (2): 258-262。
郑,马,杨彦波,闫军,,杨兴,钱,地面紫外辐射预测及对策系统软件介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 (2): 253-258传海,郑,何,,高桂枝,增加紫外线强度对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数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王传海,郑,何,,戴,南京地区近地面UV-B辐射强度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评价,农业环境科学,2003,22 (2),147-149。
Y.郑,高文伟,王,肖文伟,张,UV-B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和大蠕虫的影响,学报,2003,5156 : 273-280
W.高,郑,何玉英,张,紫外辐射增强对玉米产量形成和结构的影响:学报,2003,5156 : 396-402
尤菲。郑,魏高,和Richard Grant,不同剂量UV-B辐射下大豆和冬小麦生长解析模拟。SPIE会议录,2003年,第4896卷:130-134
魏高,郑,James Slusser,Gordon Heisler,徐,何斗良,增强的紫外线-B辐射对玉米产量和种子品质的影响:田间评估,学报,2003,第4896卷:159-164
,郑,,,和,南京地区太阳总辐射和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学报,2003,4896:165-172
王传海,郑,魏高,James Slusser,和何,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对亚环境UV-B辐射的响应,学报4896: 219-222
Y.郑,高,王春海。冬小麦产量和产量形成对太阳紫外线-B辐射增强的响应。农业和森林气象学,2003,120 : 279 - 283
W.高,郑艳凤,朱瑞雪。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农业和森林气象学。2003 , 120 : 241 - 248
陈敏东,,郑,,,,范,,华,在Vilsmeier条件下首次合成某些新的1-芳基-4-乙氧基羰基-5-二甲氨基亚甲基氨基-1,2,-3-三唑合成通讯,第33卷,第22期,第3969-3975页,2003年。陈敏东,,郑,,,范,,某些N-[4-(乙氧羰基)-1-取代芳基1,2,3-三唑–5-基]N-苯基碳二亚胺及其衍生物的首次合成和抗菌活性,杂环通讯第9卷,第4期,第395页,2003年。郑,何玉红,甘,紫外线辐射增强后麦田小气候特征研究(一),农业环境保护,2002。
郑,人。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的必要性。国际工程教育学报. 2002,11(7):200~205郑艳芳,何玉红,杨,。UV-B增加对中国小麦生态系统的影响。光科学学报,2002,9(4):166-169
Y.郑,史,高。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计算模式。SPIE会议录2001.7,第4482卷:455~459
郑,,何金海,太阳紫外辐射预测计算模型研究。太阳能学报,2001.22 (4): 461 ~ 465。
郑、、颜景义等对作物增加太阳紫外辐射的生物效应作了极为中肯的评价。应用生态学学报,1996.7(1):107 ~ 109。
郑,简为民,李秀芬,旦八,进一步分析了紫外线辐射增强对大豆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1998,18 (5): 549 ~ 552。
郑,颜景义,,大豆植株紫外线照射后生长分析的数学模型。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6.19(1):57 ~ 62。
郑,颜景义,万昌建,一种简单实用的小麦累积光合作用计算方法。气象,1996.22 (9):
郑,严景义,未来气候变化下南京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估算。中国农业气象学,1997.438+08(3);
郑,,颜景义,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其优化。中国农业气象学,1997+08 (4):
郑。未来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小麦及其产量影响的估计。环境和生物气象学。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1996.9.
郑,宗,徐云,陈万龙,气候变化对江苏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8,21 (2): 230 ~ 237。
郑,万昌建,宗,苗开超,小麦生育期计算机模拟系统的初步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8,21(3):377 ~ 382。
郑,宗,陈万龙,,未来气候变化对南京春大豆生产潜力的影响。中国农业气象,1998,19(5):4 ~ 7。
郑,,万昌建,,等.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4):536 ~ 540 .
郑,气象与人类健康及其研究,气象科学,1999,19 (4): 424 ~ 428。
郑,,何金海,等.南京地区紫外线辐射的初步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23 (2): 235 ~ 241 .
紫外线辐射增加对大豆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生态学报,1996 438+07(4):154 ~ 159(第三作者)
郑,颜景义,万昌建,等.小麦作物光合生产的模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18 (4):
郑,严景毅,,紫外线辐射增加对大豆的影响及其估算,应用气象学报,1995,15(4):
书籍和教材等。
二氧化碳、臭氧和紫外线辐射与作物生产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应用气候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气候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北京,纽约: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