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宇的相关资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有一位校花。她的名字叫马珏。是北大教授马玉藻的女儿。她又高又漂亮。

马珏出生于浙江鄞县,父亲马玉造,母亲陈德新。1903年,父母双双考取官费留学日本,父亲就读于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母亲赴日本慕白女子大学学习博物学。经过七年的努力学习,他们一起毕业了。马珏于1910年出生于东京。在日本期间,马毓藻和鲁迅等人一起听章太炎的音韵。1911马毓藻回国后,任浙江教育厅巡视员。1913至1915为北京大学教授,研究院国学导师,教授音韵学。1921当时是北大中文系系主任,1920年8月6日鲁迅日记里说“马友友傍晚来给大学送聘书。”是从北大开始的两个人。

马珏晚年在《女儿要自强》一文中回忆说:“鲁迅先生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和我父亲是同事。他们有着相同的个性,是亲密的朋友。鲁迅先生经常来我家,和他父亲聊上半天。”1925期间,年仅十五岁的马珏写了《初遇鲁迅先生》一文,发表在1926年3月的《孔德学校学报》上,这是马珏参加的学校刊物。马珏晚年回忆说:“不久,鲁迅先生来到孔德学校,看了那一期《孔德荀刊》。没想到鲁迅先生看到我的小文章后,非常高兴。他称赞我写得好,说我写的都是真的。后来先生把它收入了自己主编的《鲁迅作品及其他》一书。他还送我书。几天后,父亲带我去了八道湾鲁迅的家。从此,鲁迅先生来我家,经常问起我;如果我在这里,跟我说话。我们也多次通信。根据鲁迅日记,我问鲁迅先生的信和鲁迅先生的回信,从1926年1月3日到1932年2月15,历时六七年。1926年1月3日,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写道:“晚上,我收到马珏小姐的一封信。”这封信是我对1月1日先生寄来的《赤华好》一书的感谢信,也表达了我对钦佩和忠告的热烈愿望。鲁迅先生总是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地教导别人。他几乎回复了每一封信。我珍藏的那些鲁迅的亲笔信,在30年代初的白色恐怖中被焚毁,令人十分遗憾。"

今天鲁迅的日记里有马逊的记载,* *有53次,其中马珏给鲁迅写了28封信,鲁迅回信13封,并送了书。

original/20090317/n 262851141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