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危机管理

学校危机管理

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我们经常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提高学校的声誉,却很少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彻底摧毁一个学校的社会声誉。危机给学校带来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损害,往往把学校的处境推到一个难以理解和控制的境地。对于突发的学校危机,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直接责任人可能被开除,学生可能退学,学校可能倒闭。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局面,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危机的理解和管理。然而,我国学校管理中的危机意识还很薄弱,学校危机管理问题在学校管理理论中鲜有论述。我们只能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到一些零散的管理经验。学校管理中缺乏危机意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往往导致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因为没有应对措施而产生恐慌。危机管理作为一个新的命题,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了危机、危机管理和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学校危机产生的原因,学校危机结果的分类,学校危机的管理原则和步骤。

一、危机、危机管理和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讨论危机现象及其对策;自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来,周期性经济危机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注和研究;至于各种危机现象的案例分析,从古至今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作为一门科学,“危机管理”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60年代初才创立的。

举世闻名的“古巴导弹危机”让世界第一次意识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存在着“核对抗”的危险,而这种“核对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社会。在此背景下,危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美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这一理论时,立即受到美国外交和决策当局的高度重视。但当时的研究仅限于外交和国际政治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危机管理理论现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我们学校层面。

1,危机的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危机:1指危险的根源;2一个紧要关头。”韦伯斯特大学词典(10版)解释说,危机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不稳定或关键时期,或决定性的变化,尤其是可能产生极其不良结果的变化。另一种是“到了紧要关头的情况。”这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致的,它包括“问题的根源”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两个意思。

危机管理将“危机”定义为“严重影响企业和组织正常运转,必须立即处理的事件”。危机对策研究的先驱赫尔曼将危机定义为威胁决策群体优先目标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小组的反应时间非常有限,而且这种情况常常使决策小组感到惊讶。史蒂文·芬克对这个定义的解释是:“危机是事物中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当危机来临时,当务之急是实施决定性的变革。”罗森格和皮涅伯格勾勒出一个更宽泛的危机概念:“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性、不确定性和危机感的情绪”。

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任何组织系统及其子系统中,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突然变化都对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利益构成威胁,从而导致紧张状态。”

2、危机的特点

无论危机的定义如何定义,通常都有三个共同的要素:(1)危机是由于意外而仓促的爆发而导致的事故;(2)威胁组织或决策单位的价值或目标;(3)在情况急剧变化之前,反应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危机有以下特点:

(1)危机的形成是有阶段的:通常可以分为危机预警期、危机预防和准备期、危机遏制期、恢复期和学习期。

(2)危机具有威胁性:危机严重威胁到组织的主要目标。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名誉信用受损,形象信誉受损,甚至导致组织解体。

(3)危机具有突发性的不确定性,包括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应对的不确定性等。

(4)危机在时间上具有紧迫性:当危机突然发生时,决策者必须能够立即对事态作出恰当、正确的反应,否则事态会扩大,损害会加重。

以上四个特点对管理者的能力和组织应变措施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考验。

3.危机管理的定义

从上述危机的定义和特征,我们可以定义危机管理:

所谓危机管理,是组织为避免或减轻危机情境带来的严重威胁而进行的长期规划、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也可以说是危机情况下的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国内有学者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测、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避免、减少甚至化危机为机遇。

4.学校危机和学校危机管理的定义。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学校危机主要是指在学校内外突然爆发的、毫无征兆的、可能严重威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这种情况迫使学校领导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迅速采取行动,将灾难降到最低。一般来说,学校危机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伤亡等。还包括对全体学生、全体师生员工、学校设施产生破坏性威胁的事件,如自然灾害、火灾校园性侵害、性暴力等;当然也包括学校的发展危机,比如财务危机,人事危机,学生危机等等。

根据上述结论,笔者认为学校危机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危机管理制度和预案,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挽回的战略性应对过程。它强调了危机的三个方面:

(1)个人危机事件:危及生命或危及生命的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建筑物倒塌、社会动乱、中毒、校园暴力、传染病暴发流行等造成的伤害事故。

(2)诚信危机:对师生或学校的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及严重的人格侮辱、办学质量下降、教师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超常的有偿家教等;

(3)学校发展危机:如经费、师资、学生等。

这些危机事件有些是突然的,但有些是渐进的。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事件都属于学校危机管理的范畴。

二,学校危机的原因及危机后果的分类

(一)学校危机的原因

内部环境的变化,如与管理、教学或学习有关的事故,包括学生自杀、行政人员突然变动、管理模式急剧改变等,都会直接影响学校的运作;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学校发展的成败。面对这些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因素,如果学校组织成员能够对危机原因进行分类和探究,应该有助于危机的控制和管理。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后,作者将学校危机的来源分为以下五类:

1.物理原因:由学校设施或附近环境的物理性质、情况和状态的变化引起的危机。比如煤气管道老化,通风设施失灵,学校墙壁开裂,篮球场坍塌,都会导致事故或人身伤害。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疏忽,物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有些是可以控制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

2.身心原因:学校部分成员存在潜在的生理或心理原因,如先天性心脏病、艾滋病、精神疾病、各种传染病或其他情绪困扰。一旦他们在学校生病,可能会造成个人或集体伤亡,甚至会招来外界的误解和指责,对学校整体造成损害。

3.情境原因:现实情境因素带来的危机。比如学校所属的学区人口老龄化,适龄儿童日益减少。如果不早做准备,学校可能会因为升学率低而缩班,最终可能导致学校倒闭。再比如,学校所在的小区治安环境不好,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受到骚扰和威胁,甚至出现人员伤亡;学生和老师也更容易触犯法律,影响学校声誉。

4.道德原因:学校成员的行为涉及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件,导致学校受损。一般来说,舆论会认为教育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任重道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所以会要求教师有更高的师德。违反职责、道德缺失、涉嫌作弊或损害他人利益的教师,会对学校成员造成情感或心理上的伤害,进而失去对学校的尊重和信任,甚至导致信誉或信心危机。如果事件涉及法律责任,学校和个人成员必须支付民事或刑事法律费用。

5.管理混乱的原因:教师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则的意识松懈,或者阶段性的士气低落,容易疏忽大意,拖拖拉拉,容易导致学校发生各种事故。比如,老师带领学生活动时(如组织学生春(秋)游),只顾互相交谈或自己玩耍,却忘了照顾学生的安全,导致学生意外受伤;又如,体育课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体育老师和校医相互推诿,导致学生失去最佳治疗机会,从而影响学校声誉。

(二)学校危机后果的分类

学校危机的可能后果。无论是学校的身体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成员存在潜在的身心原因,所处的境遇越来越差,还是成员玩忽职守,甚至违反道德伦理,涉及法律责任,都会带来各种形式的学校危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机后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1,人身伤害:包括身体伤害,对健康的危害,甚至终身残疾,丧失生命等可能出现的情况。

2.物质损失:会员财产的直接损失,或学校的实质利益或设施的损害。如果学校降班,可能会影响部分教师的升职加薪机会,甚至失去原有的岗位;又如校舍倒塌,设施仪器丢失,导致学校物质利益受损;学校被起诉要求赔偿,因此失去了资产。

3.责任:包括对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负责。这里所说的责任包括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比如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受到伤害,学校可能要承担多重责任。

4.名誉受损:这包括团体名誉受损,个人名誉受损,学校形象受损,成员自我形象受损。

5.对教育的损害:学校危机发生后,学校成员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恶化,如校长与教师之间缺乏互信,教师无法合作,学生焦虑,师生焦虑,家长对学校的怀疑,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对教育造成损害。

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赔偿责任可分为“客观损害”或“显性损害”,即一般可以计算出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学校危机造成的“主观损害”或“隐性损害”,如精神冲击、权利丧失、学校声誉受损或教育环境恶化等,是难以估计的,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部分。通常这方面的损害都是成员在面对危机时精神心理状态失衡造成的,不幸的阴影被过度放大。精神或心灵的伤害是很难预防和补救的。学校一旦发生意外,“客观性受损”在所难免;被国内外不同人士或媒体夸大后,给当事人施压,会有扩大“主观损害”的效果。而“客观损害”和“主观损害”往往具有相加或相乘的效果,将危机推向更难理解和控制的境地。

第三,学校危机的管理

1,学校危机管理重在预防。

美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雷格斯特曾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这深刻揭示了危机管理最基本的原则:“预防为主”。

一栋居民楼的玻璃窗碎了,如果不及时修复,就是一个信号:那就是没人关心玻璃是否完好,所以会碎更多的玻璃——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将其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如何对第一扇破碎或可能破碎的玻璃窗保持高度警惕,从“一片树叶的飘落,明知岁月将逝”中,做到“在一系列可能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危机事件萌芽、止于头发之前,将其察觉”。

危机预防在整个学校危机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培养和强化学校成员的忧患意识,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尽早消除危机,提高危机处理水平。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危机预防。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他用辩证的思想论述了危机管理。比如“存而不忘死,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想危险,就安全;想乱了,就治好了;思死则存”,强调了“居安思危”的思想。再比如“久必思日,不要等到时时刻刻都在想”,强调“时刻准备着,做好一切准备”的思想。再比如,“一切大事从小事做起”,“静听于无形”,强调未雨绸缪,预防为先,“小危机预防大危机”的思想。孙子兵法特别注重危机预防。《孙子兵法》指出“庙堂是战前的胜利者,是过分的;如果神庙在战前没有取得胜利,那就太少了。”庙堂以计取胜,其实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立于不败之地”,先做好一切准备。根据现代危机管理理论,预案先行,学校应该有一套危机处理预案,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自动运行,避免危机的蔓延。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其幕僚和汉学家的指导下,对“危机”这一概念进行了哲学阐释。他说,中文中的“危机”一词包含两层意思:前一个词的意思是“危险”,后一个词的意思是“机遇”。危机与机遇,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这说明危机的本质具有双重性。危机是有机的,危险总是与机遇并存。而且危机和危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危机是恶化和转化的分水岭。也就是说,危机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学校危机管理就是预防和转化危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摆脱逆境,避免或减少损失,将危机转化为转机的一系列积极主动的行动。

我们一直倡导让学校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园地,为他们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但是,比学生的快乐和素质更基本的是“健康”,比健康更基本的是“安全”。非典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学校不是一个完全安全的地方。更不用说重大疫情、地震、火灾、混乱等严重的社会灾害会给学校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威胁。就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而言,也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学生上体育课可能会受伤;学生吃午饭时,可能发生大面积食物中毒;组织学生春(秋)季出游,可能导致滑倒和人员伤亡;校园建筑设施损坏或倒塌可能造成学校人员伤亡的;漏电、自来水等事故也会造成学校人员伤亡。因此,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绝不是一个及时而应时的举措,而是学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学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笔者认为,在学校危机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生命安全第一原则。学校危机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保护和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防灾事务中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应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理念。将生命安全放在危机管理的首位,实际上表明了学校危机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这一原则要求消除在危机时刻鼓励学生“忘我”进入危险情境的习惯观念和做法,以保证学生在危机中尽可能处于安全的地位。

(2)快速反应原则。危机发生后,一定要快速反应,立即采取有效积极的应对措施,决不能隐瞒或拖延时机。

(3)协调性原则。危机过后,需要上下级及时沟通,相互支持鼓励,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保持协调。

(4)兴趣原则。危机事件的处理必须遵循“取最大之利,取最小之弊”的决策原则,努力减少各种损失,甚至化害为利。

(5)透明度原则。首先,领导者要有诚信的道德修养,要以诚相待。让所有成员知道事件的真相,避免隐瞒真相,逃避责任。

3.学校危机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管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过程中,危机管理往往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危机预防与控制、危机处理、危机总结和危机恢复管理。

(1)危机防控阶段

古代有人写了一对,“迁烟囱为下策,是上宾”,意思是农村有一户人家用大灶做饭。他们经常把柴草放在炉子旁边,以为这样更方便,但是经常有火花从烟囱里溅出,把炉子旁边的柴草烧着了,所以他们不得不经常请邻居帮忙灭火。一个人向主持人建议,如果烟囱能弯曲,柴火搬走,火星就不会点燃柴火了。但是这户人家的主人不但不接受这个建议,还觉得别人多管闲事,所以每次都请人来灭火,每次都用好酒好菜招待消防队员。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人们往往关心的是问题发生后如何处理,而对前期的预防却无动于衷。

因此,危机预防和危机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危机发生前的预防,而不是危机发生后的处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

a、建立内部危机管理团队。危机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危机管理、处理方案和程序,成员应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各专业的教师、学生家长,最好是法律、预防犯罪、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在制定危机处理程序时,一定要注意危机预约制度的通知,立即召集相关人员了解危机的始末,确定危机的公关对象,分析危机影响程度,决定危机处理方式,商定对外发言的内容、时机和方式,分配危机处理人员所负责的工作,落实危机处理反馈制度等。,并密切关注危机处理的动态,使危机处理中的每一件事都能在一个平稳的过程中处理,直至处理妥当。

b、强化危机意识,观察发现危机前兆,分析预测危机形势。危机的前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行为、对下属的不信任、强烈的怀疑和固执己见,使员工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拒绝听取他们的建议,一意孤行;在经营策略方面,计划不周,没有应对环境变化或政策调整的能力等。内部管理,如员工情绪紧张、工作计划调整、员工情绪低落、不遵守规章制度等。财政方面,比如支出增加快,或者技术设备更新慢,教职工对工资长期不满意。

c、学校要从危机症状中看透学校中的危机,并高度重视,提前做好科学周密的危机应急预案。

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还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开展应对知识的学习和师生防护技能的培训。定期的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危机管理团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危机管理意识,还可以检验制定的危机应急预案是否充实可行。

(2)危机管理阶段

危机发生后,有关各方应冷静下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不要让事态继续蔓延,迅速找出危机原因,并加以化解。

A.尽快启动危机应急计划。如果初期反应滞后,就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

b、为了获得长期的利益,学校在控制危机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受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学校的短期利益。我们应该把灾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善待灾民,尽力弥补受危机影响的灾民的损失,这有利于维护学校的形象。

c、随机应变。由于危机形势的突变性和紧迫性,虽然提前制定了危机应急预案,但由于危机的不可预测性,任何预防措施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在处理危机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随时修改和丰富危机处理对策。

(3)危机的总结阶段

危机总结是整个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会给组织带来必要的教训。因此,对危机管理进行认真、系统的总结是不可忽视的。危机总结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A.调查。对危机的原因和所有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

B.评价。对危机管理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内容、危机应急预案、危机决策和处理方法,并详细列举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C.整改。对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逐项落实,同时要善于吸收其他学校的经验教训。

(4)危机恢复管理阶段

其实危机恢复工作早在危机来临时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在危机管理的初级阶段,迫切需要直接结束危机,危机的恢复管理并不是工作的重点。然而,随着危机处理的深入和危机的结束,危机恢复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危机恢复是维持学校和个人存在,走向常规的必要条件。危机总是会带来一些损害。虽然危机是可以克服的,但对于经历过危机冲击的学校或个人来说,转移到危机前的状态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危机恢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危机主体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其次,危机恢复管理是学校或个人获得新发展的前提。

危机恢复是学校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事件总能给学校带来一定的有形或无形的损害和伤害。危机恢复起着清理善后的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害性后果,还可以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提供契机。

结论:

除了负面后果,学校危机也可能有正面后果。所谓“祸福相依”、“危则有机”、“生则忧患;古语“死于安乐”是形容危机的一个积极的情况。意义包括:因为危机,学校成员可能比以前更团结;成员因此培养了一种忧患意识;成员接受挑战和锻炼的机会;自信是因为战胜了危机而建立的;通过危机,其他潜在的长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把握危机的发展,并妥善管理,对学校的成长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