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双一流大学研究生上吊自杀,遗书曝光。发生了什么事?

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并在遗书中记录了自己考上研究生后的日常生活。他经历了很多研究生都经历过的困境:实验室设备老化,动不动就罢工;下一步的研究如何进行,要靠自己查阅文献;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被评价为没有意义,导师只说有问题,没有任何建议...在经历了绝望和无助之后,他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第一,研究生面临科研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同龄的朋友已经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月薪三四千只够生活费。这个时候,科研和生活很难达到平衡,我无法理解读书的压力从何而来。而且长时间这样,很容易造成精神问题。有些同龄的人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却连能否顺利毕业都不知道。压力倍增。看着年轻的父母渐渐老去,身体也不再健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报答他们。他们焦虑却又无奈。

很多高校的研究生都有心理问题,但很少有人接受治疗。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家庭、学习、就业、经济、情感等问题密切相关。遇到烦恼的时候,想告诉父母,但有的父母只能说:“忍到毕业就好了,现在就听老师的。”我想告诉同学,我怕成为大家的笑柄,我想告诉曾经的朋友,但是大家的人生轨迹早就不一样了。真的可以理解吗?于是我只能一个人扛着,慢慢的我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第二,导师面临两难。

研究生培养本身就是一个“宽进严出”的体系。扩招后,有些学生学术能力不高,出不了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却一心求老师给他们一个答辩和毕业的机会。如果老师拒绝,他们很可能会走极端。现在“导师负责制”越来越严格,一些严格但谨慎的好老师不敢轻易放水,让学生顺利毕业,因为怕自己受到影响。

很多研究生把导师称为“老板”,这个“老板”有一票否决权。对于一些研究生来说,即使努力完成科研任务,没有导师同意也不能毕业。那些以为自己努力了就会被善待,会有好结果的研究生,往往发现自己成了科研机器,既得不到导师的理解,也无法告诉外人。

第三,鼓励学生成长也需要释放压力。

长远的目标可以指引学生奋斗的方向,但如果不关注当时当地的一举一动,那么一个小小的沟很可能让他陷入奋斗,让他在漫长的旅途中更加失意。家庭太多,孩子的教育重在成功,很少重在失败。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是源源不断的担忧,让他感到焦虑。每个人都在关注他的成功,却没有人站在他背后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谁的人生不苦不甜?勇敢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成功。

胸无大志,一根稻草断腰;心中有大目标,泰山不会弯腰。因为有压力,人才会有责任感,才会有上进心,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公平,学生的存在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不公平的世界!所以要鼓励学生“争取最适合自己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