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彦博学术论文

1,论南诏的多源多元文化格局,《民族研究》第2期,1993。

2.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社会功能,《民族研究》,第6期,1995。

3.西南民族聚落的背景分析与功能探索,《民族研究》第6期,1997。

4.《民族社会生活史方法论探讨》,《学术月刊》第3期,1999。

5.稻作技术的演变——以云南稻作为例,《古今农业》,2004年第3期。

6.民族环境取向与地方生态认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3期,2010。

7.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功能,四川大学学报,第2期,1997。

8.论杨迪的边疆开发与战略,《四川大学学报》,第1期,2005。

9.中国古代狩猎岩画的民族学解读,《民族学杂志》(第八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10,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历史教学,8、9号,2001。

11,《论徐霞客游记的民族地理学研究价值》,《辽宁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2,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维属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97(转载于《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第3期,1997)。

13,《礼仪圈里的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1998。

14,唐初Xi洱河人的原始习惯与规范,民俗学研究,第1991号。

15,头饰与生活习俗,民俗研究,1995,第1期。

16,论民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贵州民族研究》第3期,1995(转载于《中国地理》第9期,1995)。

17,西南地区民族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分布,贵州民族研究,1997,第1期。

18,影响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因素,《贵州民族研究》,第2期,2001。

19,西南古代交通道路考证,《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20.稻作祭祀中反映的诸神,《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21,谷魂信仰:稻农最常见的信仰形式,《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22.《论文帝的治边思想及措施》,《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23.《唐代边疆形势与戍守制度的变迁》,《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

24.《南诏社会生活史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4期,1992。

25.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多维属性,《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1995。

26.民族头饰发生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2期,1996。

27.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阶层与饮食观念,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5期,1996。

28.《西南民族聚居区基本特征探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4期,1997(全文转载于第1997号《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与民族研究》)。

29.西南民族的民居类型与建筑结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1999。

30.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以中国古代民族迁徙为中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2010。

31,少数民族头饰中的图腾遗存,云南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1995。

32.民族地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相关概念的辨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20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本《地理学》全文,第6期,2010)。

33.《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制》,《青海民族研究》第2期,2010。

34.“论苗族头饰及其文化意义”,《广西民族研究》第2期,1993。

35.《中国少数民族包子概述》,《广西民族研究》第2期,1995。

36.《论瑶族头饰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92(转载于《高校文科学报》第6期,1992)。

37.民俗与民族社会生活史,黑龙江民族丛书,第2期,1998。

38.民族地理学的概念及其实用价值,《黑龙江民族丛刊》第2期,1995。

39.唐代与边疆民族政治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隶属与亲密,《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2期。

40.《南诏商业交换关系简论》,云南社会科学5期,1991。

41,民族学与地理学的历史亲缘关系,云南社会科学,第2期,1995(转载于《国学》第6期,1995)。

42.民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云南社会科学,第3期,1996(转载于《中国地理》第9期,1996)。

43.《论南诏军制》,《思想战线》第2期,1992。

44.《论民族聚落的分类》,《思想战线》第2期,200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3期,2001)。

45.大理禅宗兴盛的复杂因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990。

46.南诏文化积淀中的积极因素——论仿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91。

47.《明清大理僧人的类型与心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1992(转载于《高校文科学报》第1993期)。

48.南诏经济文化类型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995。

49.徐霞客《西南民族聚落地理调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50.《地名与民族的地理分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51,符号学视角下的民族头饰艺术审美特征,《宁夏社会科学》第2期,1997。

52.民族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宁夏社会科学》,第2期,1998。

53.《论民族社会生活史的基本理论》,《内蒙古社会科学》,第1994期,第1期。

54.中国各民族首饰简介,青海社会科学,第4期,1997。

55.《中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与特点》,《民族论坛》第2期,1996(转载于第199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

56.美国的民族构成和地区分布,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第2期,2010。

57.滁州芦村农民的消费心理和恐惧心理近现代2号1989。

58.浅谈南诏饮食文化,云南学术探索,第3期,1992。

59.南诏征服爨地及其其他都城向东扩张的设置,昆明社会科学,第2期,1991。

60.《唐边疆民族工作述略》,载《昆明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61,梁启超民权思想,晋阳学刊,第4期,1992。

62.《论南诏官制》,中国民族史论文集(3),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63.民族头饰与舞蹈艺术,民族艺术研究,第4期,1996。

64.论中国少数民族头饰的艺术美,《民族艺术研究》第6期,1997。

65.“巢居”与“窑洞居”:西南民族民居形成与演变的两种方式,临沧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2000。

66.近代西方列强对我国南方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与入侵,临沧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20065438。

67.中日稻作文化的比较研究——以赵晔森林文化为例,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部,2003年4月。

68.《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樱井龙彦出版,《东北朝鲜族多边形研究》,ユニテ出版社,2005年。

69.隋唐以前云南的稻作,载于《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罗先友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

70.失地农民上访:问题、原因与对策——以长春、吉林、延吉为例(与张、段其增、合编),《河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71.中国拔河的起源与演变(中、日、韩文),韩国灵山大拔河保存委员会编:韩国灵山帮足迹,2007年3月。

72.中国古代的水崇拜及其文化内涵,亚洲河流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际亚洲民俗学会编,韩国,2006年7月。

73.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祈雨仪式及其水神信仰,韩国江原道民间学会编撰的亚洲河流文化多样性和口头文学,韩国,2007年7月。

74.中国山地民族的狩猎祭祀习俗及其所反映的神灵观念,《亚洲的山地民俗与狩猎文化》,国际亚洲民俗学会编辑,韩国,2007年2月。

75.历史民族志视角下的地图研究——以宋代传世地图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