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质。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不仅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要求我们陶冶文化思想,培养道德情感。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语文核心素养呢?
宇易老师曾说过:“教师如果有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一个好的起点,就不会感到苦涩,并从中得到乐趣。因此,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应该吸引学生,使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导入应紧扣主题,如:典故的解释,一个成语,一首歌唱,生活中的一句俗语...无论采用哪一种,都要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为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他们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
我认为,语文素养应该通过多种形式阅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子、段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多学一点古文,发挥语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优势。比如,在学长城的时候,我学到了这样一句话“你看这些数不清的石头,每一块都有两三千公斤重。那时候还没有火车、汽车、吊车,我就让学生多读书,甚至一步一步背。”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仿佛在观看古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血泪修筑长城。孩子们每一次朗读,都产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到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无比的敬仰。朗读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为在反复阅读中,孩子的阅读水平在逐步提高,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另一方面,阅读中洋溢着强烈的情感,孩子们从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钦佩,进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觉得这是人文精神的熏陶,是道德情感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组织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