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是985院校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 211高校和39所985高校,其中北京地区26所211高校和8所985高校,教育部门不再受理211和985高校。

“211”工程,即在21世纪建设约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启动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985工程1998是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应该有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首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实施。

位于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社科大学),是经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批准,以培养人文社会科学拔尖人才为宗旨的研究型大学。它是一所全日制国立普通高等学校。校训是“好好学习,仔细思考,明辨是非,好好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7。它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提高中国整体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新时期,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了三个定位: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中央在国务院的重要智囊和思想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

1978 1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65438+9月098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正式成立;2017年5月,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大学本科教育和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学科带头人,以及国内外知名教授、国家级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

2018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00余人。现有教职工61人,名誉教职工133人,研究员646人,副研究员707人,学科带头人381人。有31名国家级人选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有16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有博士生导师607人,硕士生导师905人。

学科建设

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16个本科专业;国家优势学科34个,学校重点学科6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

国内优势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人民民族史、海外中国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基督教研究、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民国史、近现代欧美史、科技考古、中国边疆学、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史诗、语言类型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工业。金融学、金融市场、技术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代中东研究、美国外交、拉美经济、中欧关系、日本政治、俄罗斯研究、区域经济合作。

学校重点学科:国际* * *无产阶级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信息资源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佛教、夏商周考古、一带一路与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中外关系史、俄罗斯东欧史、西藏治理研究、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中国神话学、西方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金融监管、数量经济学、人口学、城市经济学、国际政治理论、当代中亚、欧洲经济、非洲社会文化、拉美政治、美国政治、日本经济、周边与全球战略。

北京市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商法、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古学和博物馆学。

一级学科硕士: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博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硕士专业: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社会工作、法律、金融、税务、文物与博物馆。

北京市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商法、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古学、博物馆学。

教学建设:

“导师制”的指导模式

导师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社科院本科教育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设立本科学术导师。导师由中国社科院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导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在学科和专业上给予学生指导,还教会学生追求科学,严谨治学。

“本科-硕士-博”一体化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将在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基础学科和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学科开展持续培养,开展“本科-研究生-博士”一体化培养。一体化培养是有重点的、多层次的,既给学生提供了扎实、持续的学习机会,又缩短了获得学位的周期。经过2-3年的本科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申请继续深造。

国际化教育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签署了160多项机构间合作协议,合作伙伴涵盖了各个国家科学院、著名大学、智库、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形成了完整的高水平交流与合作网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注重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能力,深化本科生联合培养、双学位、海外留学等形式。优秀学生经过2-3年的校内本科学习后,可以选择海外留学渠道继续学位学习。同时,中国社会科学大学将大力引进国际学术资源,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

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

兼任学生导师的中国社科院专家学者承担大量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研究任务、个人独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将为本科生提供科研机会,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和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实践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接触学科前沿内容。?

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中国社科院不仅会强调基础学科的研究,还会充分发挥中国社科院人文社科学科建设的优势,注重交叉学科专业的整合与设置,保证大学专业设置的全面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给尖子生一定的转专业自由。在管理制度上,为学生提供有序转专业的机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激发学习兴趣。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小班授课,每班人数稳定在15-30左右。根据各部门的差异化培养要求,教学还采取大型综合课程、系列化小独立课程、研讨课、长期课程、短期课程、与科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研讨课。

学术研究

截至2016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完成专著12938部、学术论文65438篇、研究报告2765438篇、译著3724篇、译文23473篇、学术资料33266篇、古籍565438部。有***18学院级、研究所级的专门智库。

截止2015,五年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400余项。教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38篇,出版学术专著、学术译著、主编或编著教材220余部。其中,2009-2011年,学校* *获得国家、省部级校外纵横向科研项目17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批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2009-2011,该校教师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15篇,学术著作96部。2012年,该校教师获得校外科研项目75项,其中纵向项目41(含3个子项目),横向项目34项(含1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