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的潘宏羽

防治农作物害虫的微生物

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是目前最成功的昆虫生物防治方法。科学家们开发了其他种类的生物农药,可以弥补杀虫晶体蛋白的不足,并作为轮作作物害虫控制的管理策略。目前,用于昆虫控制的其他生物工具是杆状病毒、虫生真菌和虫生线虫。苏力菌杀虫晶体蛋白的主要作用对象是昆虫幼虫,对成虫没有影响。杆状病毒、虫生真菌和虫生线虫都能感染昆虫成虫,这些生物防治剂与杀虫晶体蛋白具有互补作用。

杆状病毒:杆状病毒对昆虫感染具有高度特异性,其他动物不会成为杆状病毒的攻击目标。尽管如此,病毒对目标昆虫的杀伤力很慢,所以杀虫效果并不好。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其他毒素基因或激素基因选择到杆状病毒中。当病毒感染目标昆虫时,病毒中选择的毒素或激素可以在目标昆虫体内大量合成,从而加速昆虫的致死时间。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将北非蝎子的神经毒素基因转化为杆状病毒。外科医生还将昆虫的异常青春期激素基因选入杆状病毒。感染后,目标昆虫由于激素的刺激开始发生变态,导致昆虫停止进食,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虫生真菌:由于虫生真菌对昆虫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许多对杀虫晶体蛋白没有作用的昆虫都可以被虫生真菌毒死,因此是杀虫晶体蛋白的补充替代品。常用的虫生真菌及其作用有:黑僵菌——作用于叶蝉;绿僵菌——作用于大尾熊蝉;紫色硬菌——作用于蜘蛛;青霉——作用于金花虫;昆虫霉菌——作用于蚊子;冬虫夏草——作用于苍蝇和其他昆虫。

昆虫线虫:每种昆虫线虫都会与一种属于肠杆菌科的细菌共存。在昆虫线虫的保护下,肠道细菌可以顺利进入昆虫体内,从而避免昆虫对细菌产生耐药性。肠道细菌进入昆虫体内后,会在昆虫的血腔内大量繁殖,导致昆虫死亡,并分解昆虫组织作为线虫的食物来源。这样的生物系统也是生物防治昆虫的好方法。

微生物农药

今后,蔬菜生产对农药的使用要求将更加严格。现阶段,各级政府积极倡导使用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是一种发展迅速的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是抗生素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杀虫作用,可用于防治真菌性疾病。农用链霉素和土霉素可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浏阳霉素可用于治疗蛀虫;新研制的阿维菌素可用于杀灭牲畜内外的害虫和寄生虫,用量少,效果好。活微生物农药是有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即使用这些活微生物可以使有害生物生病,失去危害能力。比如球孢白僵菌、绿僵菌是一类真菌农药(即本身就是真菌,具有杀虫活性);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细菌杀虫剂;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杀虫剂;绿宝1号是一种真菌除草剂。

微生物农药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等生物制成的一类农药。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不会对人畜造成公害,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是当前农作物害虫防治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药。生产中常见的生物农药如下:

Bt乳剂: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生物农药。其成品为米黄色乳剂,乳化性能好,杀虫谱广。它对蔬菜、茶叶、水果、烟草等植物上20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达80- 90%。主要防治对象为马尾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Bt乳剂是胃毒,害虫吃了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酶。这种酶可以分解昆虫肠道中的一种蛋白质,使昆虫的肠道穿孔,肠道中的内容物流入体腔,最后死亡。使用时温度应在65438±05℃以上,一般20℃为宜,施药时间应比施用化学农药早2-3天。

昆虫和小菜蛾:菜青虫吃了有虫草的叶子,肠壁会很快穿孔,变成烂泥而死。芽孢杆菌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苍蝇、蚊子、马尾松毛虫、白蚁、水稻玉米螟等害虫。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真菌生物农药,对防治马尾松毛虫和水稻害虫蝉有特效。银耳液接触害虫后,通过体壁进入害虫体内,很快萌发菌丝,吸收害虫的体液,使害虫僵硬而死亡。

井冈霉素: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有特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丝,有效期长达20天,耐雨水冲刷,对人畜安全无毒。

农用抗生素和植物抗生素:这两类农药都是真菌生物农药。生产中使用的抗生素有春雷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灰黄霉素、链霉素放线菌等。如农抗120是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对瓜果、蔬菜、花卉、小麦、烟草的白粉病和稻麦的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王彤)

森林害虫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吴菊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89)

介绍了昆虫病原微生物,如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毒和复合微生物农药。详细阐述了使用面积最大的球孢白僵菌杀虫剂的生产、产品质量标准检验、产品包装、防治对象及应用效果。此外,还介绍了活性很强的昆虫病原线虫在防治主要林业害虫中的应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球孢白僵菌复合微生物杀虫剂线虫

我国森林害虫有4000 ~ 5000种,几十种重要害虫易暴发,年发生面积近600万公顷,如马尾松毛虫654.38+0.5万公顷,杨树蛀干害虫近50万公顷,杨树食叶害虫70万公顷,小蠹虫近30万公顷。国家每年都需要投入巨资进行防治,保护绿化的成果和成果。

结构合理健康的森林(如原生林和次生原生林)属于K型相对稳定的生态,害虫和天敌处于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中。除非有很大的干扰因素(如气候、人为因素),否则这种平衡不会被破坏,不会形成虫灾。以马尾松毛虫为例,我国已知的天敌有530种,其中天敌314种(寄生蜂168种,寄生蝇48种,捕食性昆虫146种),捕食性动物198种(鸟类165438种,蜘蛛17种)。东北地区到1984,还已知马尾松毛虫天敌527种(吴菊文,1990b)。但目前森林害虫多为人工林或受损次生林,树种单一,过度疏伐修剪,甚至滥伐,郁闭度低,植被稀疏,使用广谱化学农药等。,不能形成不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具备生物多样性所能发挥的生态平衡作用,即没有自控能力的森林是必然的。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考虑上述林地改造和新造林要因地制宜,宜地适树,多树种合理配置,加强保护管理,实施生物防治,促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中一些实用微生物防治技术的进展。

1昆虫病原真菌

1.1球孢白僵菌

1.1菌株的筛选与鉴定:RAPD-PCR已用于检测三种球孢白僵菌和球孢白僵菌的种内变异(李增智等,1998),菌株间的DNA图谱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但与寄主和采集地无相关性(林华峰等,65438+)。室内试验表明,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高产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死亡率高,但产孢量与菌株毒力无明显相关性(范美珍,1994)。通过紫外诱变获得CHI1316菌株,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3倍,遗传稳定性稳定(彭等,1995)。紫外线对球孢白僵菌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孢子生活力下降,孢子萌发延迟,导致毒力下降。它们与毒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3和0.8448,均极显著。因此,球孢白僵菌孢子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受紫外线影响较大,菌株的杀虫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孢子的抗紫外线能力(黄和春等,1998)。50?)相关性极其显著(林华峰等,1998C)。

球孢白僵菌1.1.2的生产:国内过去采用固体培养法,菌剂质量差,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约15天),产品无法定型,影响防治效果和面积。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1993采用液固两相一体化生产新工艺,可优质、快速、大量生产球孢白僵菌,孢子量达到150 ~ 200亿/g,高孢粉含量1000亿/g,采用全封闭抽吸负压分离技术,两个1500升发酵罐可产2600kg高孢粉便于保存和运输,可用于制备各种剂型(苗文超,1993)。中国农业科学院生防研究所研制的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孢子含量500亿个/克,悬浮率90%以上,可避免田间粉尘飞扬(张艾文等,1992)。安微农业大学生产的“951球孢白僵菌油”含有50%球孢白僵菌高孢子粉、5%抗氧化剂、0.025%活化剂CII、0.01%增效剂、0.01%紫外线吸收剂A和溶剂油s,在常温下储存8个月,孢子萌发率为40%。1996),广东省林科院规范了球孢白僵菌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51.1%,降低成本21.35%,并制定了企业标准(尹、潘武耀、李增志、1996)。这些重大改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生产高孢粉的国家,球孢白僵菌产量居世界第一。

1.1.3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检验技术:可用RAPD-PCR鉴别球孢白僵菌和白僵菌(李增志,1998)三个菌株,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产品的孢子含量(王承书,1998)。对于标准菌株,安徽农业大学提出用数值分类的方法进行筛选。也就是对供试菌株的培养性状进行编码,由得到的8个指标得到供试菌株的相关系数矩阵。根据不同菌株所在行列的相关系数,平均相似值S > 755的菌株具有中心菌株条件,将标准菌株的毒力与其他菌株进行比较,得到不同菌株的毒力效价单位(王承书,1999)。生物指示昆虫方面,国家森防中心经过筛选,认为白纹伊蚊幼虫对球孢白僵菌更为适宜和敏感,LC50=7.06-8.83mg/ml,建议以球形芽孢杆菌SP1188为标准(周新生,1996,1997)。为了实现我国白僵菌产品的政府注册并步入商业化生产,迫切需要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技术。

1.1.4产品储存和包装:作为商业生物制剂,储存期要达到2年才有市场价值。在我国北方10 ~ 20℃,相对湿度33 ~ 50%的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的贮存期可达2年以上(杨敏之等,1994)。孢子粉在浙江石灰缸中存放6个月(65438+10月至4月),孢子萌发率由87.2%降至81.5%,基本保持了品质。球孢白僵菌混合粉用氮气包装,室温下(夏季后)贮存半年,孢子萌发率仍达70.56%,而对照仅为30.96%(王承书等,1997)。

1.1.5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技术: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孢子在0 ~ 10℃的自然温度下不萌发不侵染(林华峰等,1999)且寄主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能力,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林华峰,1998a)。在我国马尾松毛虫2-3代发生区,冬春季节相对湿度小于85%。冬前或冬季不宜施球孢白僵菌,一般主张6月份控制第一代幼虫(林华峰等,1998b)。实践表明,只有在温度为18 ~ 24℃,RH > 90%,温湿度为* * *,才会发生白僵病流行(梁秀山等,1999)。

1.1.6防治对象及应用效果:我国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已有30年,浙江省马尾松毛虫死亡率达80 ~ 92%高孢粉(1600 ~ 21000亿/g)1kg/ ha(吴正东等从1985、79吨近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防治多种森林害虫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如广东用球孢白僵菌(松墨天牛品系)防治木虱,20天后死亡率达70%,30天后死亡率达65,438+000%(吴苏曹等,2000),而在安徽,用孔内注射细菌的方法防治松墨天牛的僵虫。在云南,幼虫和蛹的总死亡率为78.6-88.1%(李雪平,1998)。在东北地区,用球孢白僵菌(采自高中的菌株)防治球孢白僵菌,死亡率为64.7-8655。但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仅为28 ~ 52%(周树志等,1994)。球孢白僵菌喷雾剂对安徽省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达72.2%(蒋,等,1994)。5月20℃竹蝗1龄高峰期在江西施用球孢白僵菌,蚤死亡率达80%以上(黄烈艳,1994)。随着球孢白僵菌系列产品在我国的发展,它将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2球孢白僵菌

球孢白僵菌对地下害虫有很强的寄生能力。施用东北112.5 ~ 150kg/ha对苗圃大黑鳃金龟的防治效果为66.9% ~ 85.0%,僵虫率为55.6% ~ 68.4%(李兰珍等,1999)

此外,利用蜡蚧轮枝菌防治广东大面积湿地松,在林地使用16.5×1012孢子,33×1012孢子/公顷时,死亡率为92.7%。尹等,1994)是森林害虫防治中昆虫病原真菌的又一资源。

2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占国际生物农药市场销售额的80%,广泛应用于各国农林害虫的防治,在我国已应用于50多种森林害虫的防治。除生产菌株外,对我国苏云金芽孢杆菌资源进行了调查,我国森林土壤中Bt的平均分离率为4.21%。出土率为65,438+04.32%,其中60%的分离BTs对主要森林害虫(眼线蕨、舞毒蛾、马尾松毛虫)高效。分布调查中的优势亚种为松毛虫亚种(Kurstaki)和松毛虫亚种(戴)等。近年来,从中南林学院马尾松毛癣菌粪便中分离出的Bt“62菌株”(H4血清型是一种新的酯酶型),对15种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温度越高,死亡越快,最短只有4-6小时,与湿度关系不大。5龄马尾松毛虫两次飞行后累计死亡率达90%以上,有明显的后效(黄建平,1998)。Bt781(含活孢子65438个+0200亿/ml)25倍液对江苏侧柏蛾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冯等,1994)。重庆市使用Bt(1)水溶液(8000IU/μl)300次防治柏木和柳杉林的大害虫,防效达86.7%(王等,2000)。Bt对北方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较好(闫志立等,1999)。广东用本地采集的蜡样芽孢杆菌5× 107?用孢子/ml悬液防治木麻黄林棉蝗,6天后防效达77.9%(刘清朗等,1999)。目前,我国迫切需要高质量的Bt商业制剂,尤其是对鞘翅目害虫(B.t.subsp.tenebrjonis)的防治,尤其是对林业上一些严重害虫的防治,如天牛、甲虫、象鼻虫等。

昆虫病毒

3.1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

我国已发现马尾松毛虫病毒12种以上,其中以质型多角体病毒应用最广,效果最好(陈,1990)。1984至1994,云南省推广应用文山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wCPV)防治文山马尾松毛虫、云南马尾松毛虫、思茅马尾松毛虫4282.3公顷。当年防治效果为70.0-92.8%,持续侵染明显。DpwCPV致病性强,毒力稳定,具有继发感染的作用。一旦被控制,可继续感染扩散,可控制马尾松毛虫3-5年。成本低于气雾剂,对人畜安全无污染(陈等,1997)。应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四川马尾松毛虫取得了显著的持续效果。病毒可通过感染的成虫传给后代,使感染的幼虫大量死亡,处理区郁闭度大的林分可控制5年,持续作用已达12年(苏致远等,1999)。在湖南用GPS导航飞机喷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4×108 ~ 18×108 PTB/g,45g/hm2,每次飞行处理100 ~ 133.3hm2。中科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在湖南用携带DpwCPV的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防效为94 ~ 97.3%,高于单独用赤眼蜂的防效(74.6 ~ 81.2%)。利用赤眼蜂传播病毒比直接在林中喷洒病毒可节省大量病毒制剂(彭等,1998),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方式。

对于马尾松毛虫病毒的繁殖,在云南(胡光辉,1996,1998)有三种经济实用的方法,即饲养马尾松毛虫繁殖CPV,在林间选择虫口,在环境适宜的林间繁殖CPV,或结合大规模防治和恢复易感害虫。但广东省林科院发现棉铃虫能增殖,鳞翅目昆虫有8种感染DpCPV,其中棉铃虫最为敏感,感染率为97.0%,LC50为7.65×104PTB/ml。获得的Ha-DpCPV具有与原始毒株DPWCCPV相同的形态特征,对4-5年生马尾松毛虫具有强毒力,LC50 =。因此,利用人工饲养的棉铃虫作为替代寄主是比较理想的。将该病毒喷洒在人工饲料表面饲喂棉铃虫时,平均每虫PTB可达865,438+03万,接近原寄主的病毒产量。Ha-DpCPV对林间第一代和第二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为60.2 ~ 54.0%(曾等,65,438+0997)。

为监测森林效应,复旦大学与中国林科院合作,以纯化颗粒为抗原制备了4种单克隆抗体,开展了病毒抗原合成和病毒增殖的动态检测。利用建立的免疫分析方法,对DpCPV控制林区的几批幼虫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对鸭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和自然流行进行长期、大规模的监测(朱光旦,,陈长捷,65438

3.2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NPV已在我国多种森林害虫中发现,应用效果良好。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自然界的发病率在75%以上,1.216×108 PIB/ml对1-4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6.23%、96.81%。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龄幼虫的LC50=5188PIB/ml,病毒粉田间防治效果为80%(陈发仁等,1994)。在四川省三山库区,用PoNPV 4.5× 109 PIB/hm2喷粉防治梨小食心虫。种群下降率达76.37%,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存活率仍为80%(罗正平,1998)。1993公主岭23个乡镇舞毒蛾NPV防治效果为80.32%(赵,1996),内蒙古舞毒蛾NPV防治效果较好。当NPV制剂感染幼虫的年死亡率为94%(LC50 = 31.5×108 PIB/ml)时,NPV制剂在4℃下贮存1 ~ 3年,其活性分别损失1.9%、3.3%和7.9%(刘振清等,65438 901-1可湿性粉剂和90638 且10天后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林佶中国森林有害生物NPV资源丰富,具有实用价值,但其基础理论、大量繁殖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技术、产品贮藏和施用方法及效果评价等还需进一步研究,才能实现商业化生产和管理。

4复合微生物杀虫剂

因为各种生物制剂都有自己的要求或特点,比如对高温高湿的要求,对虫龄、虫态、密度的要求,药效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等。,单剂很难做到完美。为了满足实际生产中速效、持效、易用、低成本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开始研究将各种生物制剂配制成复合制剂。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用假单胞菌和Bt复合剂防治竹蝗1000公顷,死亡率达80%,保证了竹林的生长(葛少荣等,1999)。广东雷州林业局利用日本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J-DSPV 5亿PIB/亩)和Bt(500亿孢子/亩)防治马尾松毛虫。6天后死亡率为60%,65,438+02天后达到78%,存活虫的CPV感染率为865,438+0.37%,总防效为96.3%(林CPV与Bt专用复合剂能迅速减少马尾松毛虫幼虫的食量,提高杀虫效果。处理后5天,复合群落幼虫的粪便排出量仅为CPV单用区的2/3-1/2(陈苏伟等,1999),河南省森防站用“菌毒复合1号”防治马尾松毛虫。辽宁省昌图县用病毒细菌杀虫剂(V-BtII)防治马尾松毛虫,375 g/hm,27天死亡率达96.8%(梅等,1998)。在吉林省,GV-Bt复合物可提高防治效果(于等,1998)。目前生物单剂的复配才刚刚开始,其复配原理、适宜剂型、应用技术、效果评价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5种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寄主范围广,能主动寻找寄主,有* * *菌。它们对害虫的致病性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它们对宿主血淋巴的破坏。其产生的* * *菌毒素和次生代谢产物的杀虫作用特点是杀虫力大、速度快,特别是对陆生和钻蛀性害虫,对不利条件有一定的抗性。由于被人工大量繁殖,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已占国际生物农药市场销售额的13%,仅次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品。我国自198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大量昆虫病原线虫体外培养技术以来,已能在国内生产昆虫病原线虫制剂。虽然目前仍是实验室或中试产品,但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森林害虫的防治,甚至达到一定规模。

5.1 Steinernema fcltiac,一种甜菜夜蛾线虫

在林业上,主要用于防治天牛。在福建能寄生麻黄的星天牛、老龄幼虫、蛹和成虫中,幼虫处理后4 ~ 6天死亡率可达94.4% ~ 100%。在林间,用海绵块在每个虫洞涂抹10000条感染线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金水等。在广东木麻黄林中施用相同剂量时,松墨天牛的死亡率为86.7%。发现25 ~ 30℃时死亡率最快。只要虫道内有一定的湿度,线虫就能上下活动,4-6天就能杀死幼虫,并在其体内繁殖(刘清朗等,1999),但四川的松墨天牛死亡率仅为64.7。湖北省利用线虫防治意大利杨天牛,每孔注射线虫6000条,死亡率为82.1%(吕长仁等,1995)。山东省的室内和林间试验表明,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台湾省Sauteri和Enbrik-strandiunifascia ta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较高的死亡率(刘等,1992;吕西平,1994)。除天牛外,该线虫对防治小木蛾有显著效果。小木蛾幼虫期长达23个月,不同龄期的幼虫呈虫道重叠。因为这种线虫对高低龄幼虫的感染性没有区别,只要剂量合适,可以同时治疗所有幼虫。当线虫剂量为25条/虫时,所有幼虫死亡率均达到。1989),福建用于防治木麻黄的害虫,如豹斑螟、黑斑螟、相思螟等,均表现出较强的传染性(金水,1995)。

5.2 Steinernema carpocapsae,一种小蛾的线虫。

蛾类线虫又称蛾类线虫,具有很强的抗干燥能力。如CB-16菌株经干燥处理后存活率仍达85.3%(陈松碧等,1999),因此应用范围广。在广东、福建等地用于防治黄斑星天牛,侵染率达90%以上(刘清朗等,1999;黄金水等,1997),上海用该菌株A24注射防治悬铃木方斑天牛,第二天早上达到61.2%(魏延等,1998),山东泰安用A24菌株防治白蜡树上的黄斑星天牛,每孔1.8粒。在四川,在森林中喷洒A24来控制中国叶蜂的幼虫。两天后死亡率为68.8%(肖玉贵等,1999)。该线虫对烟粉虱也有很强的感染性,在林间的粪洞中注射防治效果优于DDYP(潘宏羽等,1000/虫)。在建江,用它防治马尾松、天幕天牛、松叶蜂和松叶蜂三种害虫,均有较强的致病性,15天后死亡率达80%,21天和47天后死亡率达90-95%。

5.3格氏内玛格拉塞里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利用禾本科线虫KG、NC63和中国商业线防治稻纵卷叶螟。将浸渍期的线虫制成淀粉糊,涂在竹笋虫蛀口处。杀虫率达80%以上,竹笋保护率达5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刘南新,1994)。

5.4泰山ⅰ(Heteorhabditis sp)

泰山1号和甜菜夜蛾在山东泰安杨树和苹果树上应用,用量为65,438+00,000片/孔,采用海绵块塞孔法。25天后,4种光肩星天牛的死亡率为90.0%,一龄虫的死亡率为65,438+000%,桑天牛的死亡率为75.9%,台湾省光肩星天牛的死亡率为40.0%,黄甲的死亡率为40.0%。在福建用泰山ⅰ号防治木麻黄,用量为1000片/穴,大面积防效达88%(金水,1995)。

上述情况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在防治森林螟虫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但如果将其作为常规防治措施,中国仍有一些基础技术有待建立或完善,如标准化的大规模培养技术程序、产品质量的快速检测、产品的室温贮藏、优良线虫品种的筛选和复壮、杀虫谱的拓宽等。(杨怀文,1998)。

综上所述,鉴于森林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物多样性较农田丰富,森林小气候有利于天敌,定居可能性大,持久效果明显。就天敌之间的关系而言,往往是互补的。如安徽已证实白僵菌、白僵蚕、寄生蜂对马尾松毛虫独立作用,既不协同,也不拮抗,作用是三者叠加。球孢白僵菌等5种虫生真菌不侵染马尾松毛虫卵,高浓度菌液处理后不会影响赤眼蜂的寄生(李增志等,1996)。从林区地广人稀,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水源缺乏的客观情况来看,要发展可持续林业,必须大力发展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物防治的产业化,无疑会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力度和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