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佛学院大事记

民国10年(1921)年底,太虚大师因接手杭州净慈寺,想在武汉创办一所学校,培养佛教基础人才。

1922年春,在李的倡导和号召下,陈跑去联系,在湖北巡抚肖耀南的间接支持和武汉、荆州、宜昌等地居士的认可下,征集30余人作为发起人,每人每年认捐资金400元,创办武昌佛学院。报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那一年,汉口佛教协会举行了一个仪式。太虚为会长,梁启超(暑假在中文大学讲学)为会长,李为医院护士。学制是专科,各省学生陆续来院入考,出家兼收。招了60个学生,后来增加到80多个,还有一部分住院做观察员,最多的时候达到100多,7月16正式开学。原定三年毕业,改为两年后。

1924毕业80余人。第一任和尚毕业后,学制改变,专科改为本科,并成立了研究所。原专业课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院继续深造,留级者进入本科。

1924秋季,本科部和研究生院同时开学。

1926因政局动荡关闭。院址大部分房屋被中央军事学院武汉分院军医部占用,直到1932才收回。

1928年,武昌佛学院改为世界佛学院筹备处,王任主席。次年成立研究部,规模不大,男女生30多人。收盘于1930。

1932年军校迁走后,筹备了世界佛学院图书馆,作为建立世界佛学院的第一步。夏天,太虚大师去四川武汉讲学,图书馆正式成立。方本仁任董事长,陈济社、何恒福等商界大亨加入董事会,法方任代理策展人。基金收益比较稳定,研究人员增加到20多人。研究工作分为佛经审查部和佛经编纂部。此外,它还拥有《潮声》月刊和《郑新》双月刊的编辑部。

1933 —— 1935二本招生研究生。藏书已达22400种,24200卷,1.11,000卷,大藏经6种。

1938年,侵华日军入侵武汉,全体教职人员随政府西迁。图书馆的部分书籍存放在汉口福来洋行,留在图书馆的经典大多被日军抢走。博物馆遗址也被日本兽医队占领,大部分房屋丢失。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第十八军兽医队补给站接管。卫方大师奉太虚大师之命,准备复兴武昌佛学院。几经交涉,他回到了图书馆网站。

1946年9月,法方法师从锡兰回国主持院务,佛学院恢复招生,先后招收20多名研究生,经费主要由东正教会资助。

武汉解放后,学院经济出了问题,大部分僧人转到中南军政大学学习,一部分留下来办大雄小学。

1953年征用院址建立炮校,文物和佛经、造像分别移交文物部门和归元寺、鲍彤寺、三佛阁寺。

65438-0992年,中国佛教协会在上海召开全国中文系佛教教育研讨会,研究整个佛教界的人才培养问题。赵朴初提出了“佛教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是培养人才”的深刻见解。此时,原武昌佛学院的最后一批学生,如新加坡龙根大师、张、、刘也农(本乐大师)、林等,也强烈呼吁恢复武昌佛学院。

从1992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准备,1993投资40万元,恢复武昌佛学院。

4月8日,1994,武昌佛学院预科班在武昌洪山宝通寺举行开学典礼,招收来自湖北、江西、浙江、四川、江苏等十余个省市的近60名学员。他们被分成两个班,男班在宝通寺,尼班在莲溪寺。同年8月31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办函[1994]85号文批准,学校正式恢复办学,学制三年。

第一届学员1997毕业,有的回到当地寺院担任管理职务,有的从事佛学教育。法云是宝通寺的监事,常杰在武昌佛学院任教,郑怡是武昌佛学院副院长。

1997,第二届招收山东、河北、宁夏等地50名僧人。同时扩充师资队伍,聘请印宗大师、李能大师、正慈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授课。毕业生中,傅生大师现在宝通寺做客,建平大师在武昌佛学院任教。

2000年至2002年停止招生期间,根据中国佛教协会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的要求,对成绩进行了总结、评估,充实了师资队伍。宝通寺比丘校舍重建,课桌更换,教师配备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在此期间,宝通寺给予了大力支持。佛学院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也进行了调整,让李、等年轻法师担任领导职务。同时理顺了寺庙与学院的关系,由寺庙管理学院,实行管理一体化。

2003年2月20日,市佛教协会召开第八届会长办公会第五次扩大会议,研究武昌佛学院工作。3月9日,武昌佛学院第三届和尚开学典礼举行,招生27人。市佛教协会出资654.38+0.5万元作为办学经费。

2003年,借助武汉教育优势,市宗教委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研究生学习班,市佛教协会推荐9名僧人参加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目前,武汉市在宗教院校学习过的佛教僧人约60人,大专以上学历20人,研究生学历近10人,提高了中青年僧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