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安全防范措施
求职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寻求为企事业单位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获得作为物质生活来源的合理报酬的过程。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毕业生求职安全注意事项。欢迎阅读,希望你会喜欢。
大学生就业保障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顺利、安全就业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越来越高,求职情绪十分迫切。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很多毕业生投简历,搜索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他们都会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创造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巧立名目,设置求职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了不可磨灭的阴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据公安部门统计,近两年此类案件呈大幅上升趋势。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更应该注意提高警惕,增强求职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一、毕业生就业安全注意事项:
1,招聘信息安全
获取就业信息是成功求职的第一步。同学们要仔细辨别招聘信息和招聘公司的合法性,尽量通过正规渠道(如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当地人事局、公共人才市场)获取信息,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公司进行应聘。对于那些不熟悉或者没听说过的小公司,在申请前上网或者电话查一下有没有这样的公司。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联系在那里工作的前辈询问信息,保证信息安全。
2.工作面试时的安全
由于双向选择的需要,大部分招聘单位都要求对毕业生进行面试,要求大家要注意提前指定具体的面试时间和地点。接到面试通知时,要问清楚对方的办公地址和固定联系电话。如果招聘单位只有单一的手机联系方式,他们就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避免去不清楚或者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面试。正规单位一般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如果招聘单位视地点选择酒店等临时租用场所,应仔细鉴别真伪。同时,要提前明确告诉家人或同学面试的时间、地点,保持手机等联系方式畅通。第一次面试尽量不要喝零食或饮料,注意面试场地和外部通道的外观,观察面试官的言行。如果你态度暧昧,你应该马上离开。如果需要交文件,只能交复印件,不能交原件。
3.实习期间的安全。
上班时要注意衣着、态度、言行,不要轻易答应公务以外的不当要求。初到新公司,要熟悉环境,谨慎处理不熟悉同事的邀请。关注公司的运作,是只是空壳公司还是别有用心。
4.加强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不要向招聘单位提供所有个人联系方式。一般可以提供手机号和邮箱。至于固定电话,可以提供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的办公室电话。最好不要提供宿舍或者家里的电话。当你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时,不要相信他的甜言蜜语。你应该打电话114求证,或者和老师同学分析讨论(曾经发生过陌生人以各种理由诱骗同学关机一段时间,然后骗取父母钱财的事件);对于各种渠道,尤其是网上的招聘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不要轻易填写太详细的个人信息;不要走“有漂亮女儿的女生”的求职方式,不要随便把简历交给自己不信任、不规范的公司。
5.注意个别收费的合理性。
政府有关劳动人事部门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向求职者收取任何形式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用人单位以各种借口向求职者收取各种形式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是违法的。求职者要提高警惕,坚决拒绝缴纳各种费用。提醒毕业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用人时与劳动者订立的是劳动合同,而不是产品推广协议。毕业生要提高警惕,不要以升职升职为名签订民事协议,更不要盲目签字,随意交钱。一旦受骗,求职者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寻求法律保护。
6.警惕参与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
MLM是国家禁止的非法行为。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以免误入歧途。提醒毕业生“馅饼不会凭空掉下来”,如果有,也可能是陷阱。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通过努力和勤奋获得的。
二、典型案例分析
1.利用招聘诱骗大学生非法传销。
案例:张是某高校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一天,张接到广州朋友周的电话,希望他到公司来工作。张某来广州后,周某找他签合同,要他交三千元定金,并承诺如果他辞职离开公司,定金随时退还。张某认为周某与自己是朋友,有合同和承诺,于是拿出3000元交了定金。下午,周带着三个人开始岗前“培训”。“培训”主要讲怎么赚钱,怎么不择手段赚钱,还有“发展下线和金字塔”的理论等等。经过几天的“培训”和“洗脑”,公司让他“上班”,其实就是打电话动员被骗的想找工作的人去“MLM”。
大学生被非法传销所欺骗、所困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薄弱,轻信他人上当受骗;二是太信任同学朋友了,没想到熟人也会骗自己。三是就业压力太大,择业时放松了必要的警惕,对以雇主身份出现的非法传销公司轻信;四是个别学生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受非法传销宣传的高额回报诱惑,愿意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2.收押金,骗毕业生。
案例:韩,大学毕业生,在人才交流市场初步了解后,与某公司达成就业协议。然而,韩了解到,他进入这家公司时,每个人都必须收取200元的服装押金才能制作工作服。他离职的时候,200元可以原封不动的还回来。1个月后,韩按照公司约定来到公司办公室培训,却发现公司和主管早已人去楼空,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据了解,在这起诈骗案中,共有150多名求职者被骗,其中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在就业过程中,类似的诈骗案例很多。骗子往往以招聘为幌子,收取“报名费”或“押金”、“培训费”。很多大学生不敢拒绝,知道获得一个工作机会是不合理的,但骗子往往抓住大学生的心理,行骗。
3.就业难,女大学生求职安全风险加大。
案例:女大学生王日前在省城某地做家教时被杀害。由于对他人的过度信任,该学生在没有仔细核实的情况下独自去应聘导师,结果被杀。另一个相关案例是:女大学生吴某按照广告找了一家高级商务公关的俱乐部,但在交了400元的“名片印刷费”后,发现自己的工作是搞色情。
近年来,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违法侵权事件层出不穷,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时刻牢记,危险离我们并不遥远,就业机会无数,但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
4.利用求职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案例:某大学毕业生的家长毛,前几天在家接到长途电话,说儿子车祸受伤,正在医院抢救。他急需5万元手术费。毛得知消息后,立即拨打儿子的手机,但一直打不通。我相信真的发生了一些事情。这时,一个自称是儿子学校领导的人再次打电话来,确认是真的,并留下了账号。毛先生赶紧筹集了5万元,汇了过去。几个小时后,毛先生终于打通了儿子的电话,才知道被骗了。
近期,冒用求职者信息进行诈骗的现象屡见不鲜。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要填写一些表格,这些表格涉及到很多个人信息,尤其是网上求职。需要填写的内容更加详细,从个人电话到父母姓名、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父母情况。很多毕业生粗心大意,随意填写,给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空间。看清形势,摆正心态,用积极的心情和行动去面对,感受社会的压力,在磨炼中成长更快。而且家长的支持,学校的努力,国家政策的助力(比如今年教育人事部出台的五项措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四大措施),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就业空间。虽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大学生还是有理由相信自己——微笑面对一切!以更加成熟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同时保持高度警惕。有了这些,势必是你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