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否应该符合乡村教育的特点?
在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中,乡村教师是特殊中的特殊。乡村教师可以说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有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决定着中国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能否改变。
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说,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石。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针对当前乡村教育的不足,陈时见建议,建立以乡村学校为中心的乡村社会,让乡村学校真正成为乡村的灵魂,赋予乡村学校以灵动,减少乡村教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加快培养恪守乡村心声、融入乡村生活、造福乡村儿童的专业乡村教师,构建符合乡村教育特点的乡村教师教育培训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薛认为,教育贫困的本质是人在教育领域的贫困。人民的贫困主要是教师。教师问题不解决,教育扶贫、教育扶贫不会长久。他建议,要加强教师本地化培训和地方试点,有针对性地培训贫困地区教师,实施贫困地区教师收入倍增计划。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邵泽斌提出了一个“三环差序结构”的概念:根据教师住所和工作场所的繁华程度,分为三环,一环最好,二环次之,三环落后。他认为,城乡教师结构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以中心区为核心,以区域差异为特征的等级制度结构。这种三环差序格局的存在,造成了乡村教师的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办好农村教育,坚定不移地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战略。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基于对西北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呼吁高度重视乡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先补充乡村学前教师,为学前教师提供优质的进修培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