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学语文中的哪些诗是押韵的?
■王
出于对梅贻琦、王国维、黄万里等教授的人格和学识的钦佩,我心中一直向往着清华大学。从东南大学退休后,我申请在这里教唐宋诗词和大学语文,转眼间已经是第五年了。对清华大讲堂的敬畏,对清华学子的震撼和羞愧,对清华“自强不息、崇德载物”精神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对清华校园如东南大学般的热爱,镌刻着我人生的轨迹。还是把重点放在大学语文上吧。
大家似乎都觉得大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我来清华之前也是持这种观点的。但是清华的学生让我震惊。他们是我见过的中文最好的本科生。我曾经在课堂上讲过岳飞和满江红的真实性。第二节课,一个叫郭的同学提出“河南话没有韵”。岳飞是河南人,满江红入韵,以此来怀疑岳飞的满江红。虽然我不认同这个叫郭的学生,但他敢于提问的精神值得我们肯定。有一次我在讲《诗歌格律与创作》的时候,一个学生写了《姜鲁潭故居访谈录》,明确说姜鲁潭的名字、店名、生平、时间作品的词汇都是一样的。说实话,中文系的古代文学研究生不一定能做到。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读方孝孺《明代思想》,结合当前实际,以“忧篇”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整个考试持续两个多小时,还有很多其他题和赏析题。作文只能占一小部分,36分。结果,一个叫胡馨予的女孩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言文。整篇文章没有涂改,没有文采的夹杂,和题目关系密切。这篇文章非常好。我很感慨,也很惭愧。
清华学生选我的课,不只是关注考试。他们也非常重视非考试的内容。他们会从以前的同学那里记笔记,提前把我整个学期的教学课件全部下载打印装订好,以便课前预习,然后在上面做笔记,积累我历年教学的内容。期末的时候,有同学给我这样的笔记,我觉得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所以有人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中文。我觉得不全是这样,至少清华的学生肯定不是。
学生的学习态度反过来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清华的老师,我对大讲堂是敬畏的。我知道我站过的讲台,曾经是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站过的地方。就大学语文而言,根据记载,在清华教过语文的老师有:1929-1930的杨树达、张旭、刘文典、朱自清;1932是闻一多;1934—1935是俞平伯、浦江青、徐伟奇;1936—1937是余冠英和李嘉言;1940分别是沈从文、吴晓灵、贺善洲;1944的尧尧;1946中的范宁、、朱、王斌阳;1947是郭;1949是吴组缃。这些人中谁的学术成就不比我高?这些大师等于清华在全国的地位。我该如何继承他们的衣钵?我与上述名师的学术水平差距较大,但我可以从他们的教学专业性中学习。为此我发明了一种“回头看”的备课方法。每节课前我都认真备课。即使这篇课文是上周大学语文课上刚说的,下周我的课件还会修改补充。很多情况下,一节课的PPT会多达300页。当然,在课堂上用也不是必须的。我所遵循的是:我所教授的大学语文课程是中国最早的精品课程。已经进行了无数次,从教材到教学网站到课堂视频。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但是,每次备课,我都把它当成新课。每次备课,我都会把之前的演讲或者视频再看一遍,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目标,保证今天重复的内容不低于自己原来的水平,站在自己过去的肩膀上。回头看看自己过去上课的视频和自己上课的录音,保证自己在不断超越自己。
我也给自己定下了“教学四境界”的目标。第一是科学认知的境界,第二是人文说教的境界,第三是研究教学的境界,第四是艺术神往的境界。这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境界。我愿与大学语文领域的所有同仁共同努力,开创大学语文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