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应该把创新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什么是创新教育?简单地说,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我国65438-0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就表现形式而言,创新能力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力的运作。然而,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降低,总体评价结果是创新能力较差。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行为的产生是以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为基础的。没有创新的想法和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开发自己的创新潜力,也就无心去探索创新。虽然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现状并不满意,往往只是抱怨和叹息,但对自己的行动缺乏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

(2)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差”,表现在缺乏深度思考、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往往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处处缺乏创新的演讲、作业、论文、论文。

(3)对创新缺乏兴趣。兴趣是人的认知活动带有积极情绪的倾向。兴趣是个人行动的巨大动力。调查显示,只有19%的学生认为自己“兴趣广泛”。在兴趣深度方面,68%的学生认为“兴趣不够”;在兴趣的稳定性上,45.8%的学生回答“兴趣随时间、环境、心情而变化”;在兴趣的效率方面,39%的学生“只是口头说说,很少采取具体行动”。

(四)缺乏创新的恒心。毅力是人类有意识地设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主动性和个人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虽然意识到坚持不懈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放弃追求。

(5)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观察是个体为了预定的目的而主动去认识事物的感性过程,是感性活动的高级形式。所有的创新都是基于观察。在分析电话号码7414345的规律性时,有56.9%的同学用时超过10秒,只有19%的同学用时不到5秒。43%的学生“走路时不注意周围环境”,比“注意周围环境”高12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方面普遍存在不足。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具有创新潜力,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相反,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就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力。我们需要以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不断探索、追求和创新。我们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我国传统教育重视前人成果的记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盲目依赖权威和课本。因此,高校要改变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多样教育的教育新理念。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启发学生学会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索未知世界。在此基础上,大胆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体系。

(2)创新要立足自身特点。

第一,发挥传统优势。比如郑州工学院在粮油食品专业的研究上就有自己的优势。另一种是发展优势。比如我院积极探索合作办学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专业设置方面,近年来增设了艺术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类专业等。,体现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也给了大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

(3)改革教学方法。

应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要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大力推广“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为特征,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同时,运用课堂辩论、CAI教学、学生讲座、专题等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4)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既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锻炼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特别是注重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建立开放实验室和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5)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介绍大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题,学校给予经费支持,派人指导。应定期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毅力和责任感。在条件成熟时,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发明创造社团”,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6)改革考试方式。

目前的考试方式强调知识测试,而忽视能力考核,单纯以分数作为学生水平的评价标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将书面回答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结合起来。,从而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积极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7)改革课程体系。

第一,课程选择面要广;第二,要有相对完善的课程转换体系,让学生跨专业、跨院系学习。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转换工种的能力。我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基础,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8)开设“创新”课程。

“创新”是一门新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时间训练,系统讲解创新思维、创新工程、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这样可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策略,让思维流畅灵活,培养对新知识的敏感度。

(9)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新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创新教育的要求,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实践。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一种平等、信任、包容、进取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风、师生关系、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中,并通过这些方面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有意识或潜移默化、持久的影响。比如在校园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园色彩的选择上,在校园音乐的选择上,在师生服装的配备上,在教室的布置上,要兼顾自然与人文,活泼与庄重,整齐划一与个性。追求创新创造要体现在校训、口号、宣传栏中。校园里随处可见为人类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物肖像和雕像,处处体现了学校对创新创造的积极价值推动。

(10)开放式教学。

大学应该是开放的,国际化的,大学是一个整体。在继承她的传统和多年学风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建立校际关系,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开展科研合作。

由于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改革研究和实验,我们不祈祷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认同它。但我们希望人们能以平常心看待,从时代特征、国家和民族需要的人才、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来思考,进而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具有伟大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中,既有自强、进取、创新的宝贵传统,也有许多不利于创新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充分理解这一点。由于种种原因,开展创新教育可能是一件重要而艰巨的事情,但我们对此充满信心。虽然创新教育在现阶段还不完善和成熟,但它是时代的呼唤,是机遇到来的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选择,是一种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继续扎扎实实推进这项研究。

不是我写的。我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它。给我就是。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