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意识完善、人际关系和谐。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意味着大学生的心理具有很多中青的特征,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健康一般用量表来衡量,其标准并不固定。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一个看似轻松的群体,其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学习、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力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告急。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总支和学生会发起,十几所高校响应,经北京团委和学生会批准,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旨在号召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由此掀起了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辍学,甚至一些自杀、杀人等非正常或恶性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直到2002年初的刘海洋熊伤人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了高潮。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目前中国的大学生似乎是百感交集。令人高兴的是,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与整个社会背景下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各种社会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纯净的大学校园,不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非常集中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