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每天自己做饭?
大学生应该是社会的优秀成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来会成为社会的精英。人们会在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等方面给予他们很高的“期望”。在消费方面,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是否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通过采访和调查发现,虽然不排除“王子”“公主”现象,但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还是理性的。
据调查,中山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超过70%的学生每月消费人民币到人民币,其中餐费约占一半,在人民币左右。当记者问剩下的钱都花在哪里了,大部分同学回答:必要的生活用品,学习资料,外加一定的交际和娱乐费用。中山大学团委负责人表示,这些费用是可以接受的,没有超出预期范围,金额也不算太大,符合普通大学生的正常消费标准。
广东药科大学的一个男生告诉记者,“我父母给我们这些钱是为了让我们能维持正常的在校生活。毕竟我们现在没有经济能力,所以不会也不应该去想一些超出我们经济能力的事情。”另一个女生说:“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学习。一定的消费是必要的,但过高的消费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危险的。一切都要等你赚钱了再说。”
从这一点来看,即使不再处于单纯的“象牙塔”中,绝大多数大学生依然记得自己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不轻,毫不掩饰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让他们眼花缭乱。理性之光让他们大部分时间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做出购买决定之前,他们已经养成了先捏紧钱包的“习惯性动作”。
“月光族”:消费心理太脆弱
一个广东药科大学的女生说:“每次去区里都是这样。几个学生同意去散步,什么也不做。但是一进商场,看到那么多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零食,我就抵挡不住诱惑了。我口袋里的钱很快就到了商人的手里。回来后想想就觉得很遗憾!”
不仅女生抵挡不住诱惑,男生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鞋或运动服也往往会失去思想防线。他们大多表示,每个月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大致的消费计划,但是到了每个月底,甚至往往还没到月底,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临近月底,他们将“山穷水尽”,必然会有方便面。这些都说明,虽然很多大学生在消费上极力克制,但由于个人消费心理的脆弱,消费往往超出预期。
王子与灰姑娘:消费两极分化。
这是一个突出的现象。记者有幸从广东药科大学一名学生处拿到一份“流水账”,上面记录了这位来自广东揭阳的大一女生近几个月的伙食费。在这份账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女生每天的早餐费用一般是1元~1.5元,午餐和晚餐都是2.1~2.5元。记者做了一些计算,发现从6月65438+10月18到6月65438+10月17,她吃的东西总花费只有* * * 4元。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组织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消费的讨论。
同样是大学生,也是某高校大一新生的陈某,在他的“消费”中可谓是“VIP”:因为中学时从未在学校寄宿过,所以平时在家也不工作,洗衣服被子都是他妈妈做的。进入大学后,父母非常担心儿子在中山的生活不“舒服”,就在学院附近买了一套,还雇了保姆给他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每月消费情况不明。
这种“王子”与“灰姑娘”的巨大反差,应该带给我们社会、家庭、学校深刻的思考:如何看待校园贫富悬殊,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能力。
本末倒置: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二女生梁,一个月消费总额为人民币元,不算高,处于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然而,她每个月的伙食费只有人民币,其余的人民币哪去了?她的回答是一些衣服,加一些化妆品,当然这些一般都比较高档。“不然我也不会为了它拼命攒钱。”女孩对记者坦言。“你觉得那点食物够吗?”她回答:“其实女生吃的不多,刚够填饱肚子!这样也能减肥!”这样的消费观真的很让人惊讶!
透过这令人惊讶的表面现象,或许可以看出“爱美之心”隐藏的消费隐忧。消费观也是价值观的直接体现。这个女孩在满足“填饱肚子”的基本需求的同时,极力扩大外部装修开支,也反映了很多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上的“另辟蹊径”,当代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似乎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暗战”:盲目攀比无法掩盖
当记者问及是否有学生之间的攀比时,中山大学的一名学生表示:“消费品的档次满足了不同人的要求。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没必要羡慕别人,也没法比。贫富差距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看待。”
尽管如此,记者还是从一位学生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比较:某高校女生花人民币高价买了一款安利洗面奶,拿回宿舍炫耀。另一个女生看到后很生气:“只有你买得起!”于是她也去找了一款价值元的保湿霜,和以前的姑娘们比拼。
大学生大多是成年人,应该有成熟的判断力和控制力。花很多钱只是为了“赢一口气”,这是幼稚的行为,说明他们的头脑和内心还没有真正成熟,学校、社会和家庭有责任监督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目标。
《爱你不容易》:爱情消费有点过分。
正在恋爱的同学表示,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两个人一起出去,一开始,男生总是主动“单身”。渐渐的,男孩支持不下去了,但还是要挽回面子。这种场景往往会让甜蜜亲密的校园情侣很尴尬。
一个女生说男朋友有点大男子主义:“我觉得我们都是学生,在食堂吃饭就可以了。”价格不贵,东西实惠,品种多可供选择。但是他死活不愿意和我在学校食堂吃饭,说谈恋爱在食堂吃饭太掉价了。所以我们都在校外的餐馆吃饭。我劝他不要浪费那么多,他说你就是不能跟我亏待你。"
“两个人一起吃饭的开销还是很小的,”一个大三学生说。“情侣一起过生日,一起去旅游,那就更大了。”
面对大学生的恋爱消费,学生要思考的不是谁该买单,而是自己该出多少钱。不必要的“面子”和多余的“浪漫”,一再让没有经济能力的夫妻陷入“经济困境”。恋爱中的学生该不该醒悟:“有这个必要吗?”
得过且过:个人储蓄观念淡薄
当记者问有没有兴趣给自己存点钱时,有同学点了点头。当记者问她们是否在存钱时,几乎所有人都默默的说没有,只有广东药科大学的两个女生说自己有4位数的存款。因为其中一个家境殷实,从小就有很多零花钱,而且在父母的监督下,这个女孩从初中就开始攒钱,现在已经有几千元了。生活费太紧的时候,她可以作为救急之用。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不失为一种省钱的好方法。还有一个女孩因为父母在外工作,不方便照顾家人。作为家中的老大,她控制着自己和兄弟姐妹的所有开销。从初中开始,她就没出过什么问题,生活自理能力真的让人佩服。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像。
这两个女孩早在之前,但如果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个人储蓄”,父母给他多少就花多少,那么一个人的储蓄观念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来?
我们不能要求现在的大学生65,438+08岁就开始自立,像西方国家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但是二十几岁了,还躲在父母的羽翼下,这是对世界混乱的一种悲哀。相比以上两位女大学生的父母,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的人是否能得到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