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是我的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探讨。

摘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现状,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理清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变抽象的讨论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教学,从而提高医学影像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物理教学探讨

近十年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疗水平。随着社会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内很多本科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影像专业。随着我国社区医疗的发展,报考高职高专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影像专业的学生从每年一个班增加到两三个班。无论是高校重点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临床诊断专业人才,还是高学历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人才,在课程设置上都强调了开设《基础医学影像物理学》(以下简称影像物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本科院校也开始开设影像物理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选修课,目的是使临床医生具备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或医学影像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现在高职医学院校的影像专业招收高中文理生和中职生。在课程设置上,大学第一年只开设了医学电子基础的理工科课程,相关的高等数学知识缺乏,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理论的基本物理原理和规律;了解医学影像的物理理论知识;为深入理解成像过程、评价图像、阅读图像、挖掘图像中包含的生物信息奠定了基础。这需要一些高等数学,核物理,量子物理,超声波物理等很多知识来铺垫。当然还需要更多的影像技术基础知识。面对这些必要的知识,影像专业的高职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学时内学不完是事实。实际上,影像物理学是伴随着影像专业的设立而诞生的一门新的课程,在我国存在还不到十年。所以从教材到教学,所有学校都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如何让高职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我把我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树立专业理念。

由于相关教师的缺乏,高校图像物理的教学任务大多由物理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但是,物理和成像物理的专业性质是很不一样的。前者是理科基础课,后者是专业基础课。从事影像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中必须树立专业思想,将物理学知识与影像学知识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利用临床培训的机会学习影像学知识和实用技术,尽力做好教学工作。

3.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地把握知识的深度。

影像物理学是由预先成立影像学院的教学人员建立起来的,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它是将高等数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成像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超声成像技术、X-CT成像技术、同位素成像技术和磁振动成像技术的交叉学科。知识起点很高,学生学起来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把握教材中知识的深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超声场的描述部分,就涉及到了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场的分布性质、描述场的量的物理意义等,避免学生因为数学知识的缺乏而降低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兴趣。在磁振动部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核物理和量子力学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核自旋的能级和跃迁等概念和现象。在教学中,要注意收集一些材料,尽量用通俗的、经典的、宏观的假说来解释,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4.注意影像物理学原理与影像技术、影像设备学相关知识的权重关系。

X-CT成像、超声成像、同位素成像、磁共振成像各有两个主要内容:物理学和成像的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物理的基本原理,这对于物理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说,无疑是最容易的事情。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集中在影像原理上,对影像技术、影像设备等涉及的知识更感兴趣。虽然影像技术和影像设备会在后期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详细讲解,但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分。多年来,我们学校的所有学生都对学习图像物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和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关系。

5.注重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图像物理知识的各个部分都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学习。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向学生演示陀螺进动实验,讲解关于原子核中核子的自旋和自旋磁矩的知识。借助声波传播和反射的知识,详细讲解了超声波测量实验。分配一定课时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参观学习。邀请超声、CT的临床诊断老师和技术老师现场为学生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和诊断,让学生对课堂所学有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实现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

因为这门课属于应用型知识,学习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在教材上做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尝试。课程是教材的基础,教材是课程的载体。现代教育技术应融入教材,实现多样化、匹配性和协调性。我们的做法是:文本教材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

教材体系包括:(1)传统纸质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教师使用的原版电子教案,配以大量自制和临床图片及自行开发的动画,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3)辅助学生自学和研究的学习软件,如CAI课件《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被收录?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4) 2个网页形式的课件。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以教学服务为目标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

总之,图像物理是一门新的课程。只有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方面让学生看到现在所学的就是将来要用的,提高了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对后续课程产生了兴趣。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项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侯,,马新潮,等.对医学院校物理课程设置的思考[J].大学物理,2005,24,(5): 53-56。

包尚廉,唐,。医学物理学的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 7-13。

[3]童家明,刘成渝,周小斌等。高校医学专业物理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J].大学物理,2005,24,(7): 55-59。

侯舒炼。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M/CD]。北京: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第二部分“刍议图像融合促进医学影像领域的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影像医学。目前各种医学检查仪器越来越精良,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图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为医学研究和诊断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医学图像的融合就是图像信息的融合,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诊断疾病。医学图像融合是医学成像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医学图像的融合,讨论了图像融合对医学图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医学图像融合诊断

首先,图像融合

医学图像融合实际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像信息进行融合。它包括将图像信息数字化,然后通过数据的配合和匹配得到新的图像信息以更好地观察疾病,并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使诊断更加准确和具体。

图像融合的发展趋势

图像融合的趋势

医学影像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其中超声和放射学早已应用于医学诊断。但面对不同患者的各种症状,单一的影像学检查不足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因此,图像融合日益成为医学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通过多幅图像的检查、比较和分析,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更好地辅助临床疾病的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提高了医学诊断的综合水平,对推动影像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医学图像的融合不仅能为诊断锦上添花,还能为治疗提供帮助。比如结合x光、超声波、聚焦、磁振等进行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势在必行,它将推动医学影像的更新和发展。

图像融合的必要性

1,医疗技术的更新发展需要影响融合。

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学影像。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实施,图像后处理技术也需要不断改进,图像融合技术是后处理技术的新发展。前后同步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成像的好处。

2.图像融合使检测更加全面和准确。

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从b超到x光到CT,每种检查都有针对性,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每项检查都有单一的局限性,只能准确反映一方面的数据值,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图像的融合弥补了这一缺陷。

3.临床诊断需要图像融合。

所有的检查方法都是为了最终的临床治疗,影像诊断也是为了临床治疗。影响融合集中了多项单项检查的优势,呈现更清晰的影像,使诊断更清晰准确,并根据诊断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辅助临床治疗。

影响融合的方法和技术应用

首先是信息技术的整合。不管是哪种诊断技术,最终都会得到这种技术能够诊断的信息。图像融合首先要实现信息融合,图像数据的转换是理解的关键。在图像转换中,对不同检测设备检测到的图像信息的格式进行转换和调整,使其能够更真实地呈现被检测部位的状态,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第二,数字技术的整合。建立图像数据库直观,易于提取信息。

还有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的融合使得图像融合后的检验更加具体细致。

图像融合的方法有:标志点匹配法、曲面法、空间矩匹配法和互相关法。

四、医学图像融合的临床价值

现代医学把用计算机技术处理获得的图像信息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医学的诊断中,用计算机技术对所有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融合图像,再现高清、高质量的图像。临床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临床诊断

图像融合后,检查部位的结构和周围组织清晰呈现。通过影像诊断,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检查部位的组织形态是否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很多疾病的早期病变并不明显,一旦发现不了,就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图像融合后,可以通过区域放大来标记组织差异,便于观察和诊断,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减少漏诊。

对手术治疗有帮助。

在图像融合的过程中,结合了图像重建和三维立体定向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状态和空间状态。医生可以根据融合后的图像制定手术方案,并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显示,这也为术后观察提供了方便。

为医学研究做贡献

图像融合结合了多种检查的优点,提供了更全面、更清晰的图像信息和更明显的病理特征。这是医学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资料,为今后的疾病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结论:医学图像的融合是通过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和处理,重新形成一幅新的图像。医学图像融合是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更新,它将各种技术综合应用于医学检查和诊断,促进了影像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

【1】王靖云,李少林;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新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0期

[2]李西滢;黄;;图像融合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A];大恒先生90寿辰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会议文集[C];2004年

[3]吴江;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张、、魏春荣、、张福北;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综述[J];广西理科;01 2002年

[5]赵;李刚;张;;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康晓东。计算机在医疗中的最新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6-70。

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论文推荐;

1.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范文

2.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

3.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4.医学影像研究论文

5.医学成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