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东校区(本部)是什么时候建的?

第一,来源。宁波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学以致用”。首任校长朱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提炼和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形成大学精神,首先要树立宗旨和校训。宁波是历史上著名的“浙东学派”和“宁波帮”的发源地。浙东学派(南宋以后儒学从崇尚到追求实用主义的重要代表)重视史实,主张经世致用。浙东学派中期代表王阳明在思想上主张“知行合一”和“良知”,宁波帮是一个廉洁务实的实践者。

1.定位:宁波大学是一所新型、开放、综合性大学。(当时宁波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全国领先的。万历亲自提出五条意见,并组织全国专家进行讨论,但后来鲍、邓相继去世,未能一致。)

2.办学实践:在宁波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只设院系,不分专业,放宽各院系的培养范围,倡导和发扬“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传统,旨在培养具有广博学科基础知识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和社会骨干,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在到处都在搭建平台和模块。宁波大学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80年代这样做是很有勇气的。

附当时万里XX代表给出的五条意见:

(1)不赞成按苏联模式办宁波大学。

(2)宁波大学重点培养经济学家、会计师、律师、银行家、管理专家。

(3)宁波大学要成为一流大学,为国内外输送这方面的人才。如果这个世纪不行,下一个世纪也行。

(4)不做纯理工科大学。至于设立什么部门,我没有意见。

(5)把香港和英国与剑桥和牛津联系起来,邀请外国教授讲课。

3.办学起点:五校全系援建;授课方式是不分专业、不分院系开课。其中,北京大学援建法律系,复旦大学援建数学系和工商经济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援建物理系和学校管理团队,浙江大学援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系,杭州大学援建外语系,均由援建学校负责。当时,由于邓的号召和朱的影响(钱学森学院也是他创办的),所有这些学校都抽调了最精干的力量。

4.办学保障:校长由“中国遗传学之父”谭任名誉校长,朱任校长。当时领导班子里有四位副校长:徐航(浙大内燃机专家)、王丽丽(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使宁大得以进双一流)、邱克安(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兼翻译室主任;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是他的儿子,宁波市副市长孔。

第二,建筑风格。

宁大的建筑风格是办学理念的实际体现。基于高起点的办学平台(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改革的试验田),办学理念(新、开、全),宁大最终的建筑风格采用了现在的欧陆风格和砖红色(当时参观大学历史时,我的说法有误),主要考虑几个方面,(1)大学要厚重丰富,不宜夸张(2)色彩。也说明了当时建校时各级对宁大的重视。(3)没有明确界定“南天门”这一特定的文化符号。既是改革开放的大门(D:动员全世界“宁波帮”建设宁波),也是进入大学的大门,还是人生成功的大门。可以理解为宁大的“宽进严出”,也可以理解为宁大的“实际运用”。

当然,除了“南天门”,宁大的文化符号还有“白鹭林”、“大草坪”、“三角区”等,被一代又一代的成年人深深铭记。

第三,施工时间。终于开始回答楼主的问题了。别烦我,因为我爱宁大,所以我说了很多宁大的事。

(1)1985 6月15日,宁镇公路半幅开园,正式开工建设。所以最早不叫“东校区”,叫“半山腰”。在我的印象里,“半山腰”公交站已经存在很多年了,笑。1986经过7月份不到一年的建设,7月下旬宁波大学第一批工程中的5个单元竣工验收,也就是后来的鲍的“一号楼”(其他都是配套的宿舍和食堂)当时已经竣工,在第一学期开学之前。后来,在包玉刚先生的捐赠下,2号楼和3号楼相继建成。

(2)1998年夏,先生的哥哥包玉书先生和先生的大儿媳青女士决定捐资兴建包的第四教学楼。加上鲍家四姐妹捐建的5号教学楼,先生生前规划的宁波大学主体工程——1至6栋旋转对称式教学楼终于付诸实施。(其他,林馆建于1996年,航海大厦建于1997年,锦绣活动中心于1996年开业。大部分应该是1998年以前建的,印象中利众大厦是后来建的,0多年前)。

如今沿着大台阶,是连接1-3栋和4-6栋的宽阔平台和走廊。六个主要建筑以旋转对称的方式排列,带来了你想象中的巨大运动。这六座建筑都是以浙东名人命名的,即王阳明、于、黄宗羲、竺可桢、童第周、全。这些学者形成了博采众长、求史、重史、爱国等优秀的学术传统。

总之,不管今天的答案是不是你想要的,感谢你对宁波大学的关注,也因为你的提问,让我想起了我的母校宁波大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