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法学硕士的实力如何?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法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和学术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70%,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为7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近100%,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约为43%。“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4人,优秀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8人,人才批次、突出贡献专家、杰出青年法学家5人,高峰人才6人。
科研成果显著,核心竞争力持续上升。近年来获得教育部、司法部、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等重要标志性成果奖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重要项目60余项,发表CSSCI论文300余篇,出版图书、教材50余部。根据中国法律创新网对CLSCI的统计排名和2014年各科研单位三大刊物数量,我院在全国排名13。2011周教授作为首席专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交叉学科重大项目。2013年,刘艳红教授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成为我院近年来标志性的突破。
学科融合与特色发展。目前,学院拥有宪法与行政法、刑法、法理学与人权法、民商法等四个优势明显的传统学科。法学与科学、工程与医学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建立的“医事法”、“工程法”等特色交叉学科方向被列入学校“985”重点支持。“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制度平台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跨学科研究项目,涉及法学、交通工程、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管理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打造“跨学科研究、跨学科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
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呈现出“交叉性、团队性、实践性”的鲜明特色。法学院现已形成法学本科、硕士、硕士、博士四位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法学院在法律硕士项目中首创“医学法学和工程法学”两大方向的自主设置,在法律硕士培养中实行法学和工程(医学)的“4+3”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基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法学院不仅拥有法学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还拥有理工科教师参与的“工程法”、“医事法”等具有交叉性特点的创新团队。构建了包括模拟审判、法律诊所、七大特色研究机构、11教学实践基地、两个产学研联合校外基地(江苏交通法律与发展研究中心、东大-东南司法鉴定联合研究中心)在内的多环节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交叉、团队、实践”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