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面试2011

人物介绍:林文来,中国浙江青田人。2008年6月毕业于中国佳木斯大学日语系;去上海工作一年,09年9月去日本留学,2010年9月通过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研究部入学考试。

日本新华侨报:林文来先生您好,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母校佳木斯大学吗?这个学校听起来很奇怪。

林文来:好的。佳木斯大学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可以说是中国最北的大学,风景优美。

日本新华侨报:最北?白天和黑夜之间也很清楚吗?听说中国最北的漠河,午夜能看清东西。

林文来:呵呵,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佳木斯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这座城市在北极圈之外,所以昼夜非常分明。

日本新华侨报:那么你在中国南方的浙江长大,为什么要去中国最北的大学?

林文来:主要是进大学的时候,志愿填的不太好。另外,我也考虑到了东北学习日语的传统。而且当时我的一个同学考上了佳木斯大学,想着有个同学同乡就算离家很远也不会太孤单。

日本新华侨报:大学四年,你怎么看待这所大学?

林文来:如果让我说,我会说是一所“东北味”的大学。

日本新华侨报:那么,你是什么时候产生去日本留学的想法的?

林文来:大二的时候,我和同学参加了一个日语交流团组织的日语演讲比赛,拿了奖。我们借这个机会去日本玩了8天,去了京都,大阪,东京。对日本有好感,所以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但在大四的时候,我在一家当时觉得很不错的公司找到了工作,于是我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去了上海工作。但是工作了半年多,我开始觉得这份工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理想。我觉得应该多学点东西,留学的想法又复活了,于是开始准备留学。

《日本新华侨报》:请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办理留学手续的?

林文来:好的。上海有很多中介,我几乎走遍了所有的地方。因为我是日语专业的,所以大家都觉得我这样留学没问题。有的中介也推荐大学,但是收费高。经过调查,我觉得我也可以报考研究生,所以想自己先报考。从二月份开始,我一直在网上浏览日本大学的网页,并与对自己专业感兴趣的教授取得联系。

我写了很多信,有些教授也回了信。到了5月,我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京都大学的一位经济史教授身上。因为很多教授回复很简单,意思是有事要应付。教授每次回信都很具体,给了我很多建议。我觉得如果能跟着教授走,肯定对我帮助很大,而且京都大学的招牌吸引了我,所以我最终选择了这个教授,并在10月份申请了京都大学的考研。

《日本新华侨报》:那么,你在申请研究生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包括你自己的留学经历?毕竟你是自主申请留学的。

林文来:惊险的时候没有,但是还是有一些小困难。起初,教授同意在我读研究生后接受我在日本做担保人。这个担保人没有实际的担保意思,只是一个在日本的联系人。但是我当时在日本一个人都不认识,就在网上找,看有没有人愿意做我的身份担保人。幸运的是,我的一位前任在听说我的困难后,同意成为我在日本的联系人。

办完研究生入学手续,接下来就是面临找房的问题。外国人在日本租房都难,何况我又不在日本。教授也有留学经历,知道留学生的难处,给我推荐了很多房子。但是,这些房子要么太远,要么太贵,我犹豫了。我想了想,回去发现房子已经决定要走了。教授还帮我申请了京都大学的学生社团,但是连京都大学的正规学生都很难申请,更何况是我这样的非正规学生。一个月前我去日本的时候,我的住宿问题还没有解决。

但是,我很幸运。一个京都大学的大四学生听说我的困难后,替我联系了他的房东。这个房东是日本人,有几套公寓专门租给留学生。经过几次接触,感觉房东人很好,来不及预定他的房子就解决了我的住房问题,一直住到现在。

这套房子月租3万日元,约合17平米。一房一厅不需要交礼物押金。本来是需要担保人的,但是由于刚到日本,不可能有担保人,所以干脆不要了。

《日本新华侨报》:这个条件很好。看来你真的很幸运,总能遇到人。

林文来:我也这么认为,但是馅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无论是报考研究生还是自己找房子,我都是非常积极的态度,不依赖中介。我想这也是上天的赏赐吧。

日本新华侨报:刚到日本后的感受?是你想的那样吗?

林文来:因为前几年去过日本,所以对京都也有印象,但还是有一点反差。因为我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呆了一年,和它相比,京都是一个很安静很悠闲的地方。一开始我甚至觉得京都更像乡下,有些只是佛寺。但是住久了,还是觉得京都很适合生活。

《日本新华侨报》:我到日本后,上研究生的时候会开始上课。研究生怎么上课?

林文来:研究生除了教授讲的研讨课,还可以给本科生上课。但因为不是普通学生,所以对学分单位没有要求,一切靠自觉。我选择了与我专业相关的商业和经济史,以及一些我感兴趣的课程。一开始选了英语和日语,后来发现课的进度很慢,干脆自己学了。

《日本新华侨报》:重新进入研究生院有什么捷径吗?很多人说,成为研究生后上大学只是个形式。

林文来:这是一种误解。别的学校我不知道,但是北大肯定不是这样。北京大学经济研究部没有面试,能否通过只能靠笔试来决定。评分是几个老师分组打分,谁也不能保证你的教授会及时批改你的论文。没去日本的时候,我以为研究生进大学会有优势,但是第一次见教授,他就跟我说他帮不了我,我得靠自己努力。这一度让我有了转专业的想法。

日本新华侨报:想转专业?你不是很喜欢你选的老师专业吗?

林文来:我不敢什么都不说。经济史听起来有点枯燥。但更重要的是,北大经济学研究部每年只有一次考试。9月初,我刚考完试来到日本。也就是说,如果我考不上,就要再等一年。对我来说太长了,而且北京大学一年可以考四次业务,所以不知道能不能先考业务?反正还是先上大学吧但是最后,我没有改变,因为我觉得我不能这么三心二意。毕竟我来日本是因为这个老师决定收我。再加上我选经济史后看了很多专业书,开始对这个专业感兴趣。我也努力学习,并且确信我能通过考试。

《日本新华侨报》:你考虑过如果考砸了怎么办吗?

林文来:是的。感觉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考不上经济研究,我还是可以考商科,考MBA,于是放下包袱准备考试。

《日本新华侨报》:那请介绍一下你的准备过程。

林文来:就像一般考试一样,先提高专业知识的能力,啃专业书。然后收集各种信息,做一套过去的问题。备考的那几个月我都没工作。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学习。

《日本新华侨报》:那很辛苦。合格名单是什么时候?

林文来:9月15日,我在高知参加一个研讨会,同学打电话通知我合格了。当时我也很开心,觉得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日本新华侨报》:恭喜你,有多少人考上了,又有多少人通过了?

林文来:大约150人参加考试,40人通过考试。从历年来看,比例差不多,三分之一左右。

日本新华侨报:我想问一些关于生活的问题。刚才你提到准备高考的时候没有兼职。那么,你平时工作吗?

林文来:嗯。我来日本一个月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意大利餐厅点餐。

日本新华侨报:你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林文来:5438年6月+10月,也就是我来日本的第二个月,在学校附近的这家餐厅看到了招聘启事。我不敢去店里直接问,就拨了个电话问,就这样在日本找了份工作。

《日本新华侨报》:如果你平时接这份工作,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林文来:一小时800日元,一周只玩一天,一个月10000日元多一点。

《日本新华侨报》:那很少见。只是一种工作的感觉。

林文来:当时因为刚来日本,以学习为主,所以工作不多。现在我考上了大学,我增加了工作时间。估计这个月能赚5万日元左右。以后可能会更多。

日本新华侨报:那差不多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你已经在日本呆了一年了。你去过日本哪些地方玩?

林文来:如果你想旅行,你还没有真正旅行过,就是在大阪和京都转转,下个月就自由了。我想去福冈。

日本新华侨报:你不想去东京吗?

林文来:我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去过东京,感觉和上海差不多,所以没抱太大期望。但是,迪士尼东京是个例外,有机会一定要去玩。

日本新华侨报:你对现在的留学生活满意吗?

林文来:和当时决定辞职留学时的追求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的。准备大学考试也很辛苦,但是我还是喜欢我选择的生活,从这一点上我很满足。

《日本新华侨报》:你将来有大学毕业的打算吗?

林文来:目前没有明确的计划。首先,我想我会在日本生活一段时间,也许会继续读博士,也许会去企业工作,也许会遇到喜欢的人,结婚。更现实的可能性,我觉得在日本行得通的可能性更大。

《日本新华侨报》:我的问题基本结束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林文来:希望所有来日本的留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包括我自己。当然,还有你。

日本新华侨报:呵呵,我已经不是留学生了,但是谢谢大家的祝福,祝你一帆风顺。

日本《新华侨报》记者手记

直接申请国内公立大学研究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项目。在中介的洗脑说辞中,研究生似乎成了直接上大学的捷径。不需要日语和英语技能,也不需要专业知识。只要交给中介几万人民币,就可以买到日本一流大学的免试入学钥匙。

其实只要稍微在网上调查一下,就能发现这种好事是不可能的。一个没有语言能力的本科生,到了日本之后,等待他的只会是留学生活。一旦教授发现这个学生不是他申请的研究生,就会对他冷眼相待,被扣上不诚实的帽子。以后考大学就更难了,对未来中国学生申请研究生也有不好的影响。毕竟没有人喜欢被骗的感觉。

那么自己申请难吗?林文来的例子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只要你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积极的态度,找到一个接受你的教授并不困难。但是,研究生不代表你能进大学。研究生原本是日本大学为了方便研究人员而设置的特殊制度,与原有的录取制度无关。说研究生是大学院的必经之路,只要读研,就能轻松进入大学院,这真的是一种误导。

每个留学生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实现梦想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果想报考研究生,请尽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好,可以自己申请研究生。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语言能力,即使你让别人为你成功应聘,最后你也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