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简介

苏·。

苏曼殊简介

苏(1884 ~ 1918),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子子固,学名元瀛(又名玄英),法名景波,法名舒曼,笔名殷禅、苏坤。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他的父亲是广东的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1903期间,苏留学日本,曾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预备学校、成成学校,假期曾游历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在日本期间,他参加了俄国学生爱国革命组织、青年会和俄国志愿军,倾向民主革命。完成学业后,他回到中国,担任上海《民族日报》的翻译,并很快在惠州出家。1907年去日本组织亲亚会,公开造反帝国主义。后来他和鲁迅等人共同创办了《新生》杂志,但是失败了,然后去了爪哇。辛亥革命后回到中国,我对现实感到悲观失望。

1965438+2008年5月2日,苏在上海病逝,享年34岁。

苏的文学成就

苏一生擅长诗歌和绘画。他精通日语、英语、梵语和其他语言。他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领域都有成就。后人将他的作品编入《舒曼全集》(共***5卷)。作为南社这一创新文学群体的重要成员,苏曾为《人民日报》、《新青年》等刊物撰稿。他的《严清·明秀》诗风独特,在当时影响很大。

现存诗歌约100首,多为七言律诗,多为感伤之作,这在他辛亥革命后的诗歌中尤为明显。艺术上受李商隐影响,诗风凄婉悲凉,充满了自伤的无奈和感叹。东剧诗和《何处》是这类诗的代表。但在苏诗歌创作的前期,仍有一些风格迥异于后期的作品,如《两诗》、《诗画别唐》等表现的爱国热情,与一般的诗歌有所不同。此外,苏还创作了一些山水诗,这些山水诗轻快活泼,色彩鲜艳,生动传神,犹如一幅画卷,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代表作品有《过薄田》、《走垫江路中段》等。

除诗歌外,苏还翻译了《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在当时的翻译界引起了轰动。此外,本人也从事苏小说的创作。从1912开始,先后创作了《断挂雁》、《红字》、《火烧剑》、《断钗》、《梦里梦》等六种小说。此外,只写过两部小说。这些作品都是关于爱情的,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之间的矛盾。大多以悲剧收场,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苏注重揭示主人公心理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他内心斗争的真实写照。文笔清新流畅,语言婉约优美,情节曲折动人,对鸳鸯蝴蝶派通俗小说影响很大。

苏人生经历探析

苏是以一个和尚的名义风闻那个时代的。以他的才华和勇气,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但他一生都围着围巾。十六岁出家,大多是用一种沉默的行为来反抗自己桀骜不驯的命运。他以斗僧半俗的形象加入革命党,被世人称为奇人。或许,陌生就是陌生,在他冰冷的面孔下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

苏的生母是一个名叫若子的日本女人,是其父苏杰生的第四任妻子呵呵的妹妹。苏家是广东豪门,在日本横滨经商多年。如果儿子在生下苏三个月后离开,苏则由父亲苏杰生带回中国,由呵呵抚养。在童年时代,苏没有感受到多少来自家庭的温暖,但他却在一个冷漠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人们总是不喜欢异族通婚所生的孩子,苏杰生的妻子陈更是视呵呵和为眼中钉。呵呵石现受不了这种白眼,只好回日本了。这一年,苏杰生做生意亏了钱,回到了广东。此后,他的家庭逐渐衰落。

苏十二岁时,苏杰生去上海经商,离开到家乡的一所私塾读书。养母呵呵从日本寄来的钱都被陈侵吞了。不久,舒曼病重,舒曼被家人留在柴房里,奄奄一息,无人问津。后来,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段经历对年轻的舒曼打击很大,以至于他小小年纪就看破红尘,去了广州长寿寺,在那里和尚赞初剃度出家,后被赐足戒,继承了禅宗曹洞宗的衣钵。但他毕竟是个孩子。一旦他被发现吃鸽子肉,他不得不离开寺庙。

十五岁那年,苏随表妹到日本横滨求学。当他去他的养母呵呵石现的家乡时,他对日本女孩阿加莎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恋情遭到了苏家的强烈反对。苏的叔叔知道后,斥责苏败坏了苏家的名声,并责怪的父母。一怒之下,阿加莎的父母当众痛打了阿加莎一顿,当晚阿加莎跳海身亡。失恋的痛苦和阿加莎的命运使苏感到心灰意冷和绝望。回到广州后,他去了普济寺,离开了家。从此,他开始了风雨飘摇的生活。

苏是个情僧。面对关鹤萧索的惨死,苏痛苦万分。过湘江时向屈原致敬,在滔滔江水中向长歌唤陶。后来他以初恋和阿加莎为题材写了一部爱情小说《大雁的故事》,感受到了永恒爱情的痛苦,也吸引了不少痴情男女湿衬衫。苏曾因不幸的爱情而流连于青楼,但他却能洁身自好,与妓女保持适当的距离。死后葬于西陵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相对,令众多游客落泪。

苏是一位诗僧,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诗篇。1909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演唱会上认识了玩风筝的女子白竹。因为经历相似,两人一见如故。然而就在此时,已经失去了彼此亲和力的舒曼流下了眼泪,写下了一首诗:“凌波鸟舍里的肌肉如雪,捧着红叶作诗。”我也流下了无情的眼泪,我恨还没刮胡子就不见面。“读起来令人心碎。他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时,常常为故国的山河破碎而悲伤。他在《忆西湖》中写道:“春潮何时回浙江?芒果鞋的破碗没人知道。你踩的是哪座桥?"在反清活动陷入困境之时,他想以此来警示国人,于是写了一首诗:"海天龙斗血黄,铺过长歌见野。人去晓,一日明月白如霜。“虽然没有实现,但留下的诗词让人激动。

苏也是画僧。他的画风格非凡,意境深远。他曾写过《忆翁诗画》,以“花柳愁春,河山自圆”为诗,亡国之痛溢于纸上。舒曼绘画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他的武器,也是为了给反清革命做出更多的贡献。1907年,章太炎等人在东京办《人民日报》遇到资金困难,舒曼主动提出卖画筹款解决困难。

苏也是一位爱国的革命高僧。在东京,他加入了革命组织,如钟惺协会和光复会。1903年在日本参加“抗俄义勇军”,同年在上海为张等人创办的《国民日报》加译,做了大量支持章太炎、邹容,反对清廷扣押《苏报》的工作。他还痴迷于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救国思想,赞成暗杀。他甚至计划暗杀保皇党领袖康有为。经他人劝阻后终止。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刺杀宋,引发了李烈钧等人发起的“二次革命”。苏也积极参加了反对袁的斗争。

苏,一个爱情的和尚,一个诗的和尚,一个画的和尚,一个革命的和尚,一生半僧半俗,孤独寂寞。1918年,他在红尘中孤独跋涉了35年,留下了八个字:“众生皆无碍”,随后便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