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史学院
哲学系成立之初,除了教学和科研之外,哲学系还专门邀请了学校的多位名师来哲学系讲学,有、、苏、刘大姐、、谭、顾朝浩、等。
1966至1976“文革”期间,哲学系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招生工作被迫停止,直至1971。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这个时代,哲学系的整体工作也没有中断。1973自然辩证法专业成立,师资队伍没有分散,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规模,为复旦哲学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条件。1977全国高考恢复,哲学系招收本科生工作步入正轨;1978,恢复研究生招生。1979年,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成立,现代西方哲学系列课程相继开设,现代西方哲学研究达到新水平。1980,恢复留学生招生。1982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先后设立了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三个博士点,成为建国后国内高校首批培养文科博士的院系之一。
1983成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室,1984成立科技哲学研究室,1985成立宗教研究室。65438-0986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哲学研究所,刘教授任第一任所长。同年,在多方努力下,成立了社会学本科专业(后来成为独立系)。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关注马、中、西课程建设的同时,科技哲学、宗教、伦理、逻辑、美学等课程也得到丰富和完善。80年代末90年代初,哲学系坚持发展哲学,改革哲学专业课程体系,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为全校开设了更多的哲学课程。1994期间,哲学系被评为国家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成为国家首批支持的文科基地之一。同年,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在哲学系成立。从65438到0995,以复旦大学90周年校庆为契机,哲学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当时系领导提出了“以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推动哲学系大发展”的思想,确立了哲学系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当时外国哲学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列入教育部211项目。1999,宗教本科专业成立。同年,以哲学系为主体的复旦大学当代外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成立。2000年,该中心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复旦大学以该中心为核心,建立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想创新研究基地。5438年6月+2000年10月,以教师为主力军的复旦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成立。同年,哲学系通过教育部哲学一级学科评估。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外国哲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1998,国内最早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成立,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998、2001、2003年分别设立了科技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博士点。2001,宗教学院成立。2004年增加了经济哲学、比较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博士点。在科研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哲学系的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和获奖数量一直处于全校所有文科系的前列。他还创办了《当代外国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哲学评论》、《基督教学术》等学术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