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大学

1教堂山会议2主题

二、问答(12X5=60分)

1,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2.试论阐释学与诠释学的异同。

3.从“媒介研究”的角度,谈林翻译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作用和贡献。

4.以《文学与心理学》为例,谈谈你对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理解。

三、论述题(20分)

论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基本发展趋势和主要特征。

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初试试题。

学科比较文学基础

一个名词解释(5X8=40分)

1“模型”论2巴洛克3奇亚4“整体文学”5“美国学派”

问答题(60分)

1,试解释一下“比较视界”所包含的基本学术要素及其定义。

2.试描述“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的异同。

3.五四前后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试描述“阐发研究”的基本理论要素及其形成过程。

三个论述题(50分)

1,尝试比较文学图像学的迭代方法选择合适的作品和形象,依次分析讨论。

2.如何理解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初试试题。

学科比较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线性原点”2“回归影响”3凯瑞,格林兄弟

二、简答题:

1,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异同。

2、谈谈比较文学的文学性。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比较文学面临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三、作文题:

1,谈谈比较文学的前景?

2、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谈谈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南京某知名大学保研考试(2007-05-22 09:38:41)

1,结合一本你喜欢的欧美文学名著,谈谈它的艺术特色。

2、谈谈古希腊悲剧的成就。

3.谈谈19世纪欧美文学的流派、分期和特点。

4.谈朱主编南开版《文学史》的得失。

5.谈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在心理描写上的差异。

6、谈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南京大学研究生考试试题

20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学科:欧美文学史

一、解释(20)

1,潘多拉的盒子

2、骑士文学

3、古典主义

4、小说的心理分析

二、简单说说你自己对以下作品最深的体会(20)

1,十日谈。

2、《呼啸山庄》

3,《卡拉马佐夫兄弟》

4,《万尼亚叔叔》

三个(460个中的3个)

1,普希金被尊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请谈谈他在“奠基”和“创造”意义上对俄罗斯文学的贡献。(20)

2.莫泊桑和契诃夫都是短篇小说大师。试分析他们创作的不同特点,简述他们对西方短篇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

3、在西方文学史上,“乌托邦”文学已经形成一种传统,请举例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文学理论(2007-03-24 10:48:27)

术语解释(20分)

1,典型人物2,自然主义3,隐含读者4,没有表情的诗。

二、衔接问题(20分)

1,模仿席勒

2、马克思的命运。

3.白乐聚义教育

4、童心说陆机

5、《二十四诗品》苏珊·兰格

6、《九书同元》贺拉斯

7、《沧浪诗话》李志

8.《论简单诗与感伤诗》严羽

9、《1844经济哲学手稿》司空图

10,《情感与形式》亚里士多德

三、简答题

1,文学语言层的审美功能

2.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

四、分析题

1、刘勰:感物论(基于诗人的感物...和心一起流浪。)

2.黑格尔:“内容不是他的,即形式转化为内容;形式不是他的,就是内容转化为形式。”

五、论述题(50分)

1.文学审美情趣与作为表现对象的丑是否存在矛盾?为什么?

2.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外文学史试卷代码:449

填空

1,中国古籍中最具神话价值的是()。

2.《楚辞》最早的编者(),第一个作注的是()时期的(),书名是()。

3、被称为头号歌曲的是()

4、金素痕是一部()

2004年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试卷P 1

名称解释:ib{ukm

古今之争LnO_?Au"R

47社Xq|4。

疯狂冲刺!XgE38+X1

易卜生的社会剧(!tr @\ze

简短回答:9 | >;#_3DBR

古希腊文学与罗马文学之比较

辛格的叙事理论Px/_Hb.eVV

讨论:BKG8"$9]Hs

结合舍伍德。安德森论他的创作特色

托尔斯泰对人类心灵探索的意义

2006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入学考试试题(2007-03-24 10:47:01)

2006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入学试题[推荐]

中外文学

(1)简述达达主义的主要内容。10分。

(2)听写李商隐《雨夜笔记》给北方朋友,讨论其中的时空意识,20分。

(3)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文学视角,谈谈“中国文学”与中国古代“中国文学”的区别。

(4)谈《镜花缘》的异国想象及其意义25分

(5)用实例分析哥特小说的艺术特征,30分。

(6)从具体作品中,分析林语堂的中国文化观为50分。

中外文学理论

(1)论《春秋笔法》的修辞内涵10分。

(2)古希腊的“模仿论”和浪漫主义的“表现论”相差20分。

(3)标点下一段,评价25分。

诗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和无限,它的寄托在于能说与不能说之间,它的指涉在于可解与不可解的相遇。

这里的意思是,从形象上看,没有线索,没有讨论,思维差之所以吸引人恍惚,也是最重要的(“原诗”)。

(4)试简述西方关于悲剧的论述(30分)

(5)请简述《源氏物语》(15)中“美意识”的特点。

(6)谈谈你对文学性的理解50分。

东北师范大学2004-2006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试题(2007-03-24 10:46:16)

外国文学史2004年卷

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55分)

1威塞克斯小说:托马斯?哈代(1840—1928)19年底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他的家乡多塞特郡是他一生的居住地,这也为他的大部分小说提供了外在的蓝图。

哈代最有成就的作品是一系列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的小说。威塞克斯是多塞特郡及其附近地区的古老名称。他的小说展现了英国乡村的宁静景象。

《威塞克斯的小说》是哈代系列小说的总称,包括14部小说。威塞克斯是哈代家乡的一个古老地名。哈代将许多以威塞克斯为背景的小说结合在一起。所有作品分为“言情奇幻”“爱情阴谋小说”“性格环境小说”三大类。主要内容是描述19世纪下半叶英国男权乡村社会的衰落,展现下层阶级的悲惨命运。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造的概念。“复调”也叫“多声部”,原本是一个音乐术语。巴赫金用这一术语概括了托斯托夫斯基小说的诗意特征,它不同于“基本属于独白(单一旋律)的既定欧洲小说模式”。巴赫金认为,“独白”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许多人格和命运形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意志的支配下,在不同的层面展开。在这类小说中,所有的事件都被表现为客体,主角也是客观人物,是作者意识的客体。这些主角虽然也在说话,也有自己的声音,但他们的声音都是经过作者意志“过滤”后播出的,只具有有限的普适性来描述人物、展开情节,而无法塑造多种不同的声音,所以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人声合唱。主角的意志实际上与作者的意识统一了,失去了自己独立存在的可能性。

论托尔斯泰的“独白小说”。陀笔下的人是一个破碎的整体。作品中有许多独立的声音和意识,每一种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不应该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一层一层展开,而是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每一个声音都是主体,讨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剧情的功能。它也被视为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它并没有被对象化,局限于自身,并没有成为作者意识的简单对象。陀的世界基本上是个人的世界。这部小说是对话式的。3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是一个有相同纲领的有组织的团体。这一术语来自生活在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她曾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于是“粉丝的一代”就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字。“迷惘的一代”作家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痛恨帝国主义战争,却找不到出路。一战爆发时,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被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蛊惑,带着民主理想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目睹了人类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发现战争远非他们想象中的英雄事业。所谓的“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他们经历了战争中的种种磨难,了解了普通士兵中的反战情绪。这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创伤。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这些思想和感情。比如约翰?Dos?帕佐斯的三个士兵,爱?卡明斯的大房间,威廉?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和萨托·里斯。欧内斯特。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在欧洲打仗,受了重伤。海明威当时对战争的态度和其他反战作家一样,仅限于厌恶、逃避和诅咒。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也不抱希望,因此在作品中感到困惑和悲观。“迷惘的一代”不仅指参加欧战的作家,也指没有参加战争但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犹豫的作家,如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乔?是吗?艾略特和托托?马斯?狼等。“粉丝一代”主要兴盛于1920年代;30年代以后,他们的创作倾向,包括海明威在内,都发生了变化。4梅塘派:19世纪后期法国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团体,以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命名。1879年夏天,自然主义作家莱克齐、西拉、艾尼克、尤伊斯曼和莫泊森一天晚上在左拉的梅塘别墅会面,约定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写一部小说,以《梅塘的夜晚》为名出版。次年4月,《梅塘夜话》问世。莫泊森,当时六个人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因为他的《自杀之球》而受到一致称赞。此后左拉等六人被称为“美唐集团”。为艺术而艺术拉普霍姆比喻

亚瑟王传说系统的第四堵墙:戏剧术语。在装裱好的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布景只有三面墙,而沿站台口不存在的那面墙则被视为“第四面墙”。

在框架舞台上,人们想象舞台入口处有一堵不存在的“墙”。它是由舞台的三维空间实体联想产生的,与箱集的“三面墙”有关。它的作用是试图把演员和观众分开,让演员忘记观众的存在,只承认自己想象中“第四堵墙”的存在。

“第四堵墙”的概念是为了满足戏剧展现普通人生活,真实展现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产生的。文艺复兴时期有人提出,如果在舞台上展示室内环境,房间缺少第四面墙,那就不真实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狄德罗也涉及到第四堵墙的概念。他在《论戏剧艺术》中提到:想象舞台边缘有一堵墙把你和池座的观众隔开。19世纪下半叶,随着“三面墙”的设置形式越来越定型,平台入口处的这面不存在的“墙”成了箱式景室第四面墙的截面,因此被称为“第四面墙”。“第四堵墙”一词是由法国剧作家让?柔莲。1887,他提出演员要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演戏,不管观众的反应,让他叫好还是反感。舞台前面应该是第四面墙,对观众透明,对演员不透明。

左拉认为艺术是生活的真实复制,这与第四堵墙概念的产生有直接关系。但它的发展和传播与19世纪下半叶批判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演实践密不可分。19世纪在民主主义美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戏剧理论,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戏剧在舞台上真实地反映生活,逐渐形成了在舞台上创造现实生活幻觉的戏剧观念。第四面墙是这种戏剧理念在表演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易卜生、契诃夫、高尔基和萧伯纳的戏剧创作对舞台上第四面墙概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表演与导演论》中使用的“第四面墙”就体现了这种观剧观。在表演实践中,为了帮助演员营造出这种强烈的现实生活的错觉,有时会沿着平台的幕线布置一些能引起第四面墙错觉的道具,如桌椅、花瓶架等。,而这些道具是用来安排一些演员背对观众的舞台调度的。黎明三制服之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50分)

1,恋母情结;2.教育小说的基本特征;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言》的创新思想:4.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5.“新小说派”的创作特征。

三。简述以下问题(每题15分,***45分)

1,论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延宕;

2.论法国作家司汤达小说《红与黑》的社会历史观:

3.论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外国文学史2005年卷

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55分)

镀金时代的传奇小说——斯特朗的史诗戏剧《为艺术而崇拜》:平面英雄;大学才子;死海古卷;歌舞伎;阿赫梅学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50分)

1,酒神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关系;2.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3.传奇与现代小说的差异;4.民间史诗的基本特征;5.分析印度古代诗人卡利达图的戏剧《沙贡达罗》的艺术理想。

三。简述以下问题(每题15分,***45分)

1,论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美学基础;

2.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诗歌的主题:

3.论荒诞情节在卡夫卡小说中的作用。

外国文学史2006年卷

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55分)

万物有灵论:原始人在形成宗教之前首先出现万物有灵观念的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学者泰勒提出的,后来由德国学者冯特在心理学意义上加以补充。这一理论指出,原始人通过对梦、幻觉、睡眠、疾病、阴影、影像、回声、呼吸等的理解,产生了非物质的独立灵魂的观念。,并认为灵魂是否停留在物体中,决定了这些物体的存在。泰勒因此以拉丁文anima(意为灵魂、生命或气息)命名,认为原始人相信阿尼玛可以存在于万物之中,所以称万物为万物有灵论。但其理论建立在宗教进化论的基础上,即得出宗教经历了灵魂观、鬼神观、上帝观的演变发展。此后,英国学者马利特对万物有灵论进行了修正,认为在万物有灵论形成之前,原始人就有了相信整个物质世界都有生命的思想,因此他的理论也被称为万物有灵论。因为万物有灵论和前万物有灵论缺乏历史确认,它们不再被宗教所采纳。《奥丁·罗宾汉·耶和华上帝·旧约》中的歌谣——论诗人阿达的悲剧表现

苏联解冻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反英雄角色

二、简答题(每题10分,***50分)

1.《雅歌》中的爱情描写有什么特点?2.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的主题是什么?3.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开篇是什么?;4.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表达了怎样的女性观?5.拜伦和雪莱的诗歌风格有什么不同?

三。简述以下问题(每题15分,***45分)

1.论狄更斯小说中人物的艺术特征:

2.论西奥多·德莱塞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

3.如何理解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思想?

Xi·石勒

马克思在《去斐济?拉萨尔(伦敦,4月1859,19)说:“这样,你就得更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最大的缺点是,Xi·石勒成功地把个人变成了时代精神的简单传声筒。“从马克思的原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谓‘Xi·石勒’主要是指他的作品缺乏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他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神,以至于人物成为这种精神的单纯传声筒。既有对席勒戏剧缺点的揭露,也有对拉索尔对这种缺点的恶性发展的批判。马克思坚持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规律,反对概念化的唯心主义倾向。

席勒是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和著名美学家。他的戏剧影响很大。恩格斯说他的戏剧《强盗》,“歌颂一个向社会公开宣战的侠义青年”,“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带有政治倾向的戏剧”,都给予积极评价。但是,席勒的戏剧也有明显的缺点,主要是他的戏剧对生活没有逻辑,允许人物宣扬作者的政治理想,缺乏真正的个性等等。这种表现在上面两个剧本里很明显,在唐?卡洛斯更加突出。这一创造性成果是席勒美学思想的必然产物。在《简单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他认为:“在一个文明的国家里,和谐的竞争由于人性的缘故只是一种观念,而诗人的任务必然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或者把理想表达出来。”席勒强调表达理想观念,以主观方式写作,增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和情感效果,但有时也影响了社会历史的真实性。

当然,“Xi·石勒”并不是指席勒作品的全部特征,而只是指创作中的一种偏向。在接触席勒的作品时,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这种偏向,席勒还是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的。而被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季金根》作者拉萨尔却对席勒情有独钟,将自己剧作中“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的缺点标榜为成功的艺术经验,并成为自己剧本写作的指导原则,以至于最终写出了《季金根》,更像席勒而非席勒。因此,马克思指出的“Xi·石勒”与其说是揭示席勒戏剧的缺点。拉萨尔在写吉金根的时候,把吉金根当成了“宇宙精神”的“化身”,把这个抽象的概念描述出来,于是把必然灭亡的没落的反动骑士阶级写成了“时代精神”的代表,企图把16世纪骑士起义的失败和1848-1849的革命相提并论。在拉萨尔的“Xi·石勒”倾向中,他的“悲剧观念”是例证的思想基础。拉萨尔认为:“革命的力量在于对革命的狂热和对概念自身力量和无限性的直接信任。”按照他的解释,“狂热”就是“无视有限的实施手段和现实中复杂的困难”,所以关键问题是“狂热”必须深入复杂的现实,借助有限的手段转化为行动。拉萨尔还认为,“狂热”在转化为行动时,很容易与“有限的手段”混为一谈,并致力于这种手段。这时,“狂热”就会“破灭”。拉萨尔将“狡猾”视为“手段有限”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他总结道:“大多数失败的革命——任何真正的历史专家都应该认同这一点——都是因为这种狡猾而崩溃的,或者至少是所有试图单纯依靠这种狡猾的革命都失败了。”实际上,拉萨尔的悲剧观是他放弃对历史运动的科学分析而凭空捏造的悲剧模式,其性质属于唯心主义的指导思想。然而,拉萨尔的谬误不仅在于他关于写作的错误指导思想,还在于他在面对历史现实的革命运动时,执着于这一概念,使历史和现实适应于他的悲剧概念,以牺牲现实为代价,用扭曲的形象来说明他的概念——实际上是为了诠释他的“第一个”悲剧主题。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肯定了拉萨尔戏剧的矛盾和冲突,却否定了主题。因为,16世纪由骑士纪领导的下层贵族起义和当时的农民大战争,这两次“民族运动”,前者反对教会和封臣,后者全面反对封建制度,与封建阶级形成了广泛的社会矛盾,而这两次斗争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两次起义都失败了,主要是由于最有利益的群体,即城市市民的优柔寡断”。虽然马克思肯定了剧本的“悲剧性冲突”,但他认为为作者“选择的主题”并不适合表达这种冲突。也就是说,虽然拉萨尔描写的是十六世纪错综复杂的封建社会矛盾斗争的情节设定,无可非议,但问题是剧本并没有从这种现实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情境的主题意义,而是以他的超历史、超现实逻辑的悲剧观念为主导思想。拉莱金根认为插图表明“革命狂热”致力于“狡猾的智慧”,“狂热被粉碎”,“观念的无限目的和妥协的有限狡猾的智慧之间的辩证矛盾”是所有革命的中心点,这使人们承认剧本的这种理想主义目的。在马克思看来,这不仅是剧本所接触的16世纪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事实中所包含的主题,也是1848到1849年德国革命失败的历史中可以挖掘的主题。这完全是拉萨尔的“幻想”。马克思对拉萨尔违背历史逻辑确定的“主题”进行了批判,指出拉萨尔利用剧中人物来触发主题,认为如果紫荆根举行的不是骑士纷争形式的叛乱,而是举起反对皇权的旗帜,公开对诸侯发动战争,他就一定会胜利,这是不符合历史规律的幻想。其实席勒的理想倾向是一种更概念化的表达。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专业2003年试题(2007-03-24 10:44:23)

中外文学:

填空:《诗经》叫什么名字?

《甄嬛传》由哪些部分组成?

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在亚洲的作品。

答:根据王维的一首诗(山中木碎红萼芙蓉花。论中国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原野》的象征意义。

讨论:鲁迅对传统文学的评价。

“浮士德精神”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如何理解福楼拜说:“我是包法利夫人”。

中外文学理论:

填空:给一些作家,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品。本雅明,巴赫金,福柯,王骥德,,,

名词解释:三个统一

简答: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一段话(即历史和诗学描述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段落)。

给出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文言文,并加以解释。(是汉儒对“思无邪”的理解。)

讨论:外国文论对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影响。

2004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专业试题(2007-03-24 10:43:32)

中外文学:

1,通过对中国古代伏羲女娲传说、日本创世神话和朝鲜“丹根”神话的分析,解析东亚文明的神话(形成?)特点。(可以从神话人类学等方面选择一个切入点。)

2.描述格列佛游记的主题。

3.通过莎士比亚戏剧分析福斯塔夫的性格。

4.分析《围城》中的人物。

5.分析《春江花月夜》中的意象,探讨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时间意识。

中外文学理论

1,诗歌序言中的一段话(“诗有三义……”)、标点、翻译、简述。

2.给《毛诗集》、《古今和声歌名集》作序,通过以上介绍,讨论中日古典诗歌“美意识”的异同。

3.分析亚里士多德《诗学》中“诗”的含义(范畴?)

4.论王国维境界有无我的关联。

5.结合中外文论史实,谈对“理解的确定性”范畴的理解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