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聪简介
邓聪教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2009年被授予德国考古研究所交流研究员,专门研究东亚考古学,重点研究玉器科技史。邓聪教授是我国玉器研究的代表人物,在东亚玉器的起源、早期玉器的制作技术和工艺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主要代表作品有:《东亚之玉》、《牙张与国起源》、《哈敏玉研究》、《澳门黑沙玉作坊》、《金沙玉工1》等。
中文名:邓聪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香港。
职业:考古学家
毕业院校:香港中文大学、东京大学。
代表作:和谐玉器研究
头衔:教授
简介
邓聪现任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历史(考古)顾问,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吉林大学客座教授,海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顾问教授。迄今为止,邓聪博士已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100余篇。
邓聪教授是我国玉器研究的代表人物。他曾参加或主持法国、日本、越南、中国、香港和澳门的考古工作。
2009年,他被德国考古研究所选为通讯院士,成为中国第12位获此殊荣的专家。
近期研究方向
东亚玉器的起源、早期玉器制作技术和工艺研究;
1.探索世界上最早的玉石之路;
2.夏商玉器与王权的诞生:
3.世界绿松石饰品的起源;
4.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技术。
主要成就
(1)石器
邓聪教授致力于史前石器的研究,倡导用技术类型学代替中国流行的形态类型学的方法。2018年,邓聪教授出版了《雕刻师爱万里》,涵盖了他在中国北方、西伯利亚、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考察成果,展示了3万年前东北亚最早文化圈的形成。
(2)玉器
在中国、西伯利亚、越南、日本、法国等地,邓聪教授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考察、考古发掘和资料收集。2007年起,邓聪教授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委托,参与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担任中华文明溯源工程玉器研究组组长。从技术类型学角度探索中国史前玉器体系。
(3)、树皮和石牌与古南岛语族的研究。
1996邓聪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香港南丫岛发现了6000-7000年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制作树皮石拍的工具。此后,该课题多次得到香港研究局的资助。在过去的20年里,邓聪教授对中国台湾省、中国南方以及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树皮及石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邓聪教授确认的珠江三角洲树皮布文化,是世界上英法两国树皮布研究专著中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代表。
(4)港澳考古新发现
邓聪教授在1985年从日本回国后的前20年间,在香港和澳门发掘了许多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聚落,大量的青铜器时代的墓葬和住宅遗址。澳门黑沙桓作坊的两次发掘,从方法论上奠定了玉器作坊研究的基础。
论文
考古报告和特刊
1.《哈敏玉研究》(与季平合编),中华书局,2018。
2.牙章与国家的起源──牙章目录与论文集(编),科学出版社,2018。
3.树皮衣,玉器之乡(导演),香江怀旧DVD第二、三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策划出版,2017。
4.金沙龚宇一号(与王毅合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
5.回望过去,保持现在(编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17。
6.《东亚牙齿展》(邓聪、顾万发主编),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2016。
7.《良渚玉器——良渚玉器工艺源流考辑》(与曹合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15。
8.澳门黑沙史前轮轴机械国际会议论文集(主编),澳门民政署文化娱乐司,2014。
9.冯香,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13。
10.澳门黑沙玉石作坊(澳门民政局文化娱乐处,2013)
11.《衣服的起源与树皮衣展览目录——珠海史前树皮布文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12。
12.玉根国脉(一)──2011《岫岩玉与中国玉文化研讨会》(刘国湘、邓聪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
13.《中国东南考古研究》第四辑(邓聪、吴春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14.《玉的起源探索》(杨虎、刘国湘、邓聪合著),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7年。
15.《陶礼成Xi作品集》(邓聪、陈星灿主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4年。
16.《中国东南考古研究》第三辑(邓聪、吴春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珠海文物集》(李诗缘、邓聪主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
18.《中国东南考古研究》第二辑(邓聪、吴春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19.东亚玉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
20.《珠江口周边史前文化遗迹图集》(邓聪、区家发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1年。
论文
1.theneolithiccaderevolution in north east China。),TheOxfordHandbookofEarlyChina。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19,正在印刷中。
2.致中国南方:originanddispersalofearlypolitialstatandorderinearlychina。),TheOxfordHandbookofEarlyChina。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19,正在印刷中。
3.《双肩背的barklothbeaters and prehistoric seafaringsinsouthchina and south east Asia》,载于《春明湖和巴里罗列特》(编。),史前海洋文化和海洋亚洲。新加坡:SpringerSingapore.2019,正在印刷中。
4.良渚文化玉器南界初探——珠江三角洲考古新发现的阀、镯、钹,南方文物,2019,02。
5.第三节东北桑野遗址出土玉器,市内掩埋桑野遗址报告,2065438+。
6.“Raznyetsvetanefrita”(不同的颜色),科学前沿,2019,2(89),53-69(俄罗斯)
7.中国最早石轴承的功能实验考古——茶海遗址轴承形制分析,庆祝郭大顺先生八岁寿辰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131——141。
8.yazhangandtheoriginofpoliticalworldorderimentchina(inrussianwithenglishment summary),VestnikofNSU:Series:history and philology,2018,17(4):114-120。
9.史前玉器大型钻孔技术实验研究,中原文物,2018,2: 51-58。
10.牙掌在西北地区的传播──甘肃牙掌,华夏文明,2017,12: 16-22。
11.新石器时代玉器在东北亚的传播──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鬼门关遗址为例。北方文物,2017,3: 17-23。
12.NeolithicJadeTechnologies的比较研究:from chertovyvorotatononorthasia,“树皮布”(印尼语),beaten Bark:hiddenreasurefuya,Tapa,Daluang,MuseumTekstilJarkata,2016:23-25
13.缅怀宋文勋先生旧石器时代的命运,人类学的视野──宋文勋先生特别纪念版,2016,19: 16-19。
14.nephrite culturesinprehistoricnorthesasia,VestnikNGU,系列:历史学,文献学,2016,15(4):9-14。
15.旧石器时代断裂面图像学的历史分析,南方民族考古,2015,第十一辑:1-33。
16.二里头牙张(VM3:4)在华南的传播,中国民族博物馆学报,2015,5: 6-22。
17.考古运营链与玉器研究,玉器考古通讯,2014,1: 74-80。
18.东亚最早的牙张初探──山东龙山式牙张,雨润东:大汶口-龙山。良渚玉器文化展,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51-62。
19.沙中线考古的危机与机遇,明报世纪版,2014。
20.前言,百色革新桥(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1-5。
21.云南树皮布民族学考察的启示,《南方民族考古学》(第六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3-134。
22.夏家店下层文化二里头文化玉元素举例,三代考古(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71-175。
23.《玉器考古的研究方法与实例》(邓聪、、叶小红合著),《名家论玉》(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74-300页。
24.《观察SontheEarliestSlitringsinsorthChina》,秦先生《考古学、民族与历史》系列论文(日:六一自习室),2008年,第265-275页。
25.《二里头文化玉器工艺解读》(邓聪、徐宏、杜合著),《科技考古》(第二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0-132。
26.试论中国东南树皮上的石匾使用痕迹──揭阳后山遗址石匾的作用(2003-2005),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39-251。
27.线切割与压块切割──凌家滩水晶耳槽制作实验,故宫学术季刊(台湾省:故宫博物院),2005,23 (1): 35-51。
28.从现在开始学习——玉雕实验考古(吕洪亮、陈伟合著),《故宫文物月刊》,2005,264: 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