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方向之我见
摘要:本文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了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大学生;人员培训
一、高等教育现状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支持不断增加,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1999,各大高校顺应发展趋势一直在扩招。高校扩招回应了社会的需求,给高校带来了自身的发展,也带来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里给出对学生、教师、高校的研究看法。
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个孩子从小的梦想。十年寒窗为的是第一,跟着榜单走是新生活。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经历等等的人在一个奇幻的校园里相遇。都是懵懂的少年,对未来的发展几乎没有概念,对将要面对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学校在录取学生后,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还包括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可能从事的职业和职业前景。不仅研究生需要制定一个培养计划,本科生也需要一个明确的培养计划。针对每个人具体情况的培养计划可以包括学术型学生、应用型学生、创业型学生。
现代大学的物质基础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高教工程211和985的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多元化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使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大学逐渐进入有序竞争状态。然而,自1999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剧增、专业化过度、知识结构单一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技能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矛盾,不仅使高校无法打破高负债的困境,也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角色应该从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术转变为创造有利于人力投资的环境,让大多数就业者成为有创造力、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知识工作者。社会再次呼吁大学回归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流传统。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特色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超越传统“学术”和“专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它是中国大学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专科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的内在动力的结果,也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多元化发展理论的创新机制。
第二,对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的一些建议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学生、学校、社会是一个互动的整体系统。学生的学校生活直接面对学校管理,要积极面向未来,为社会做准备。学校不仅要管理学生,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社会接受学生就业,检验学校的教学管理效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必然导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偏差。要保证系统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就需要有一个及时准确的系统反馈结构。通过反馈,外部条件包括制度和环境的变化都能及时反映到系统中,系统也能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自身功能的发挥。目前,高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教育改革跟不上社会或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制度失衡。大学生就业率低是最直接的表现,需要强有力的调节机制,使系统快速平衡,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具体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高校僵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量事实证明,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知识的时效性迅速缩短,而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知识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当今世界,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篇论文发表,每35秒就有一篇论文发表,各种书籍每年增加25万种。到1976,大学毕业生获得的知识有50%是过时的。50年代大学生的知识可以用30年,90年代可以用10年。因此,高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所在领域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跟踪和了解学术前沿的发展趋势、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科学发展趋势和方法,使学生具备更新自身知识的能力,保证自己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时代不会被淘汰。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应对中国若隐若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的大学生数量是美国的两倍多,但由于过于理论化,中国的教育体系只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国人才走向世界的关键。高校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应用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实习也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毕业后更快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打破旧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学科体系
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59.1%的受访用人单位认为现行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指出现行大学教育中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划分过于精细,淡化了交叉学科知识。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屡屡碰壁,是因为招聘人员连这个专业都没听说过。可见,高校的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所以高校的培养体系和方法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向企业宣传高校的专业设置,为边缘专业(社会了解不多的专业)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宣传自己在实践中能做什么,既能把学生推向社会也能检验高校设置该专业的必要性。
(四)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不会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然后社会会发展得更稳定。现在,前者是后者的好几倍,这使得大量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以便通过降低工资来赢得工作机会,也使得学历低的人难以找到工作。因此,在国家提供良好创业政策环境的有利条件下,高校应积极响应这一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新产业和品牌,同时拉动就业。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宣传自主创业政策、解读创业程序、开设创业培训班、建立创业交流群等方式进行。
三。摘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现代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这直接体现在高等教育上。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保证这个环节在整个体系中不能偏离。良好的反馈机制和良好的调节响应方法是保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从大局出发,全力配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校自身也要进行大的改革,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及时适应整个社会环境的需要和发展,不断为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和气息,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稳步发展。
参考资料:
李艳玲,刘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6)。
[2]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出版社,2001,(5)。
[3]黄俊捷。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叶辉。中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比教育部官员预期的高70%[N]。中国经营报,2005-11-17。
[5]梁国胜。中国的创业教育会逐渐升温[N]。中国青年报,2007- 1l-06。
[6],邱,。与时俱进:面向新世纪的大教育观[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