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篇关于大学音乐欣赏的论文。

一江春水,一轮孤月,多少思念。

——走近《春江花月夜》

摘要:研究琵琶《春江花月夜》并不少见。一般认为这首曲子分为10段,描绘了春江月夜的旖旎风光,歌颂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魅力,却很少涉及乐曲的意境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宇宙的思考。

关键词:琵琶哀乐不伤艺术特色和意境

天才学者张在长江上写下的《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一直流淌在许多人的心中。春、河、花、月、夜,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美好的思念,每一个字都浸透着美好的体味。醉人的明月,闪烁的湖水,洁净的天空,亭子上的白沙。这美丽的景色在千年中感动了几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中,成为永恒的经典。“色不迷人,人迷,景不醉人,人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迷于这种虚拟的场景和江边的月夜。

同名名曲,借原诗意境演绎,吟叹,不激越,不豪放。轻柔的和弦搅动着静谧的空气,一幅人生最美的风景画渐渐展开:夕阳被鼓声送走,月圆的傍晚,人们驾着独木舟,徜徉在平静的河畔,两岸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月中水面波荡,橹加声。“连海平春潮,海上明月* * *潮。随浪千里,江边无月。“江南之美,诗的意义,都软软地融入了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音乐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配器晶莹剔透,让人回味无穷。[1]

1.曲子的背景和位置:

乐曲原为琵琶大曲,名为《夕阳笛鼓》,又名《浔阳琵琶》。曲谱最早见于居士林抄琵琶谱(约1736~1820)和清光绪元年吴手抄本(1875),被琵琶演奏家收入《南北派新琵琶十三大曲谱》。1925后,上海大同学会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并更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多次改编改编,艺术表现更加成熟完善。[2]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歌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听音乐:

琵琶一响,精美的画面就会像流动的音符一样弹出春、河、花、月、夜的神韵;琵琶,你吹的是古人的风吗?诗的气息充满空气;你是在敲典故的门吗?门口瞥见的那双眼睛,是一个女人带着月亮期待你归来的眼睛?

音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核心音调为基础的旋律展开技法上,以两个核心音调为基础进行造型或变化,形成旋律的呈现和展开。经过发展变化,每一段音乐往往用同一种素材作为一小段的结尾,贯穿于整首歌曲,使音乐听起来非常和谐。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欣赏习惯和应用特点,在宁静中不断展现新的表达和流动,淹没在中庸优雅之美中。[4]

全曲第十一节的结构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到五段,是主题的呈现部分。第二部分是第六段,是在第一个主题材料基础上的一个略有对比的段落。旋律出现在低音区,音色含蓄深沉。第三部分由7至11段组成,第十段是全曲的高潮。它主要运用快速而多样的方法,形成音乐不断发展的动力,迂回的旋律线二度起伏,生动地描绘出急速的声响、小船的跳动、波涛的起伏、轻舟靠近岸边的欢乐景象。具体分析如下:

(1)简介:

琵琶用自由板的节奏,模拟远处江面传来的幽幽鼓声,萧、郑演奏轻微的波音,描绘夕阳倒映江面,烟风吹水的景色。

(2)江楼的钟鼓

乐队演奏了整首歌优美的主题,乐句连音,委婉从容;鼓声轻柔,意境深远。萧和琵琶演奏的结尾句是贯穿每一段的固定结尾句。似乎当人们听到、看到小鼓、明月、花影、云水、渔歌等景色时,都会由衷地发出“江边月色如画”的赞叹之声。

(3)月亮上的东山

主题上移四度自由造型,旋律有缓缓上升的动感,表现明月腾飞的景色。

(4)高峰回曲水

这是音乐的第二变奏。旋律一层一层盘旋而下再上升,呈现出水波纹的景色。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河上和划船时的欢快心情。

(5)《花影层叠》

这是音乐的第三变奏。七小节慢调后,琵琶奏出先紧后宽的四组音的多彩旋律,颇有气势。心情忽起忽落,然后依然加入尾巴,就像水中的花与影的摇曳与混沌叠加,与之前描述的宁静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6)深水云

在低音区,琵琶、筝、箫都是打一个旋,然后跳八度,用颤音和泛音打出优雅的音响效果。声区与音色的对比,不禁让人想起江中央明亮、空旷、朦胧的夜景。

(7)“渔歌晚”

这首曲子很有特色。在每句的第三段,它都用了停顿来敲打板子,滑稽又生动。箫和琵琶在木鱼的伴奏下,奏出一曲悠扬的下行曲,似渔人边摇橹边唱,每奏一个长音后,其他乐器齐声奏出,似船上的人在齐声歌唱,充分表达了人们夜游的愉快心情,给乐曲增添了幽默活跃的气氛。

(8)“惠兰生气了”

这是音乐的第五变奏。先由琵琶以旋指扫法由慢到快演奏出一系列强有力的调式,再由乐队全部演奏出来,犹如渔舟破水,江水拍击,浪花飞溅的意境。

(9)“呼远而鸣”

用流水的声音,摇橹的声音等等来描绘许多渔船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和第九段重复,所以经常被删,不放。

(10)“唉,又是船的归来”

这是整首歌的高潮,音乐反复升腾,古筝声如流水,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旋律紧凑有力,扣人心弦。栩栩如生的画出一幅回船破水,溅起浪花,尖叫尖叫,由远及近的画面。

当音乐达到高潮时,它慢了下来,又恢复了原来的速度。古筝笔画由低到高,然后转到第十一段的结尾。

(11)后记

当二胡和萧先后奏出悠扬的主题时,乐曲又回到了乐曲开始时的诗意感觉。结尾一声轻灵的锣声,让乐曲更加深刻悠长。仿佛一叶轻舟渐行渐远,江面上是一片宁静的夜。[3]

3.感受音乐:

曲调刻意将深邃美好的艺术世界隐藏在一种模糊的艺术氛围中,全诗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迷茫的月光中,吸引着听众去探寻美的真谛。有人说这首曲子“悲而不伤”,表现了江边月夜的旖旎风光,也有一丝对宇宙无限和人生短暂的思考;虽然悲伤,依然轻快;虽然叹息,却总是淡淡的;哀而不伤,怨而不乱。一方面感叹生命的短暂,羡慕宇宙的无限,哀叹生命的瞬间。而这一声叹息,也包含了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生命力的领悟。月漫漫其修远兮,江河无尽。相比之下,人生渺小而短暂。然而,就是这渺小而短暂的生命,面对这无限的宇宙,却有着超越生存局限的沉思与梦想。另一方面,是对生活的仰慕和流连。漫步河边,春夜静,玉兔起,江面泛舟,花影摇曳。耳畔琵琶弦动,线头相扣...

最后,我散去,静了下来,离开了,只留下无尽的河流和皎洁的月亮。江边月夜的美景,朦胧的江天,无限的宇宙,总能唤起人们朦胧低沉的思绪。我耳边的音乐有些沉重,像一段长长的低语,低沉而凝重的音乐。它不需要言语,却仿佛在问世人:“江边几时见明月?”江悦年初什么时候拍的照片?“一轮孤月在天空中徘徊,仿佛在等待一个人,却永远无法实现。月光下,只有河水急流在奔腾而去。我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惊讶于月光的明亮,也没有人能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照耀在江边的明月开始遍布人间。短暂的生命总是太脆弱,岁月总是那么无情。琵琶演绎的沧桑,道出了世事变迁的道理:生命如此渺小短暂,宇宙如此深邃永恒。仰望明月,不知是何夕。

结语:名曲《春江月夜》通过委婉朴实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巧妙的表演,生动地描绘了春江月色的迷人景色,充分歌颂了江南水乡的魅力。整首歌像一幅精美雅致的山水长卷,笔触细腻,色彩柔和,引人入胜,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在欣赏它的时候,不仅要对它的旋律、节奏、韵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注意张同名诗的意境,了解他的喜后沉思。人生代代更替,唯一不变的是江月的年复一年。但另一方面,生命是短暂的,但宇宙万物却是生生不息,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难过,但也不乏希望。

注意事项:

[1].音乐欣赏教程(一)-中国部分。

[2].《音乐基础知识与名曲欣赏》

[3].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

[4].“音乐与音乐欣赏”

参考资料:

1张立民。音乐鉴赏教程(上册)-中国部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 2006年6月版,2007年3月第三次印刷。

2李良。音乐基础与名曲欣赏,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版,1印刷,2006。

3元主编。《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5月1版,2007年6月第二次印刷。

4张军、郭爱民、李。音乐与音乐欣赏,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版,1印刷。

5钱仁康、胡启平主编。《音乐欣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2005年6月版,2005年6月第二次印刷。

6余丹红主编。大学音乐欣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1版。

7张,张主编。中国器乐作品欣赏,辽宁:冯春文艺出版社,1,2006。

8刘程华。《中国音乐的魅力》,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