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创新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第一,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它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学术特色和发展个性的反映,对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视野、优化人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1。优化校园外部环境。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统一安排,从整体上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让别人一走出校园就能感受到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令人赏心悦目。校园环境规划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读报栏、宣传橱窗、黑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和陈列室的建设;在教学楼、公建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充分体现学校的学术特色和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一系列活动,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向全校征集学生名言警句,让学生结合学校特点写出自己的格言警句,把作者的名著和照片做成招牌(如Yum!中心校)并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让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深刻的启发、影响和教育。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挂在走廊的墙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教育在校园无处不在、学生要做榜样的自我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优美校园环境的营造,物质设施的人性化装饰和温馨提示,让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清新气息。从事物中学习增长知识,启迪学生心智;潜移默化,感染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情操。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是学生经营和发展个性的园地。教室的布置要体现班级的特点,要有艺术性。每个班级墙上可以悬挂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和校训,也可以设置墙报、美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动员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创作、班风校训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可以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发展才干,明白道理,在建设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2)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能容纳其内涵和本质的精神领域。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表现形式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学习质量?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构建发展愿景。校长要用先进的学习理念构建发展愿景,激发师生的进取精神。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发展来思考学校的愿景、使命和组织架构,把学校发展的愿景建设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校长要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践行学校的学习理念和目标,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优化教学和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师拟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学生确定成功的目标,这结合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功。4.规划发展思路。学校管理者应该用他们的学校信念来规划学校发展的蓝图。要在认真分析现有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策略。例如,石林小学利用美心集团的优势、古镇资源的优势和学生的艺术特色来模拟空间等。,提出了独特的学习理念,建成了以模拟教育为特色的特色学校,乐瞳中学结合独特的“南方早熟梨种植果蔬新发展模式”开发乡土教材,提出了学校的绿色教育学思想。我们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在打造优质教育的同时,打造特色学校,让学习体系更有生命力。3.用同样的价值观塑造* * *吧。学校应通过人性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和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来演绎和构建“励志人生”的校风文化。“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读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读书、亲子读书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阅读专著,欣赏名著,赞美经典,撰写反思,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学校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每学期要求老师认真阅读相应的文章,每人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学校校长应该是读书的带头人。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经典阅读到名著欣赏,从故事竞赛、演讲比赛到情景剧、课本剧表演,从手抄报、书法展示到阅读体验和感受,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成为学生的快乐体验和享受。比如开展“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好好读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精神享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家校合作创建书香家庭,通过书香家庭的建设,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家中开展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改变家长的观念,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还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4.依靠科研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旨在培育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专家的指导。通过科研的引导,可以把文化建设建立在更高的平台上,把所有的行政人员、科研骨干、教师都推到科研一线,再逐步全员推进。5.提高物质文化。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需要通过学校的物质和制度两个方面来表现:校舍、校园规划、校园雕塑、园林绿化、交通道路等物质的东西要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前面环境文化建设中提到过),学校要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创造物质和环境条件。要科学规划学校基本建设,合理配置设施设备;丰富教师阅览室和活动室的内容,精心规划木板、窗户、走廊、墙壁、雕塑、地板、建筑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体。,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设施设备的教育功能,让每一朵花、每一砖一瓦、每一面墙都能“说话”;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电台、闭路电视、学校影剧院和校园网的教育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对我校校园环境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对当前环境建设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开展学校历史研究,不断挖掘学校底蕴,拓展学校内涵;提炼学校特色,构建学校特色,创作能够体现学校特色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徽、校徽,不断提升学校形象。6.规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培育的实施和管理创造了条件。根据学校教师构成,科学规划学校组织架构,合理调配各处室、条线人员,完善学校组织体系;根据学校岗位工作需要,明确各处室和条线教职工岗位职责,完善学校岗位制度;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需要,加强对各处室、条线、岗位教职工工作的评价,完善学校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对各处室、条线、岗位的教职工进行奖励,完善学校奖励制度;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建立由行政领导、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在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和指导性的研究,使制度成为“全员参与”和“灵活具体”的实施体系;积极渗透“民主管理”和“人本管理”的理念,注重师生“制度意识”的培养,将僵化的制度转化为灵活的自觉行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校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很有可能这些规章制度缺乏“文化”的内涵,因为它们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没有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自己的发展战略。例如,一些学校经常出台一些“土地政策”,这些政策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或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甚至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这就是“没文化”的表现。注重行为文化。学校应为现代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提供行动和动力条件。一是提高领导艺术,规范教育行为,使管理者成为有责任心、有能力、有远见的“道德领袖”和“目的领袖”;二是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活动,加强教学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本培训新形式,建立“蓝蓝结对”机制,创建“青年教师沙龙”,举办“青年教师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继续推进科研教师培养,努力营造更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开展研究;第四,在学生中开展科学、技术、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组织运动会和艺术节;第五,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结合学校特点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第六,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根据学校特点开展好社团活动。⒏建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一个学校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业和学生的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会有力地促进校园的学风、校风和精神文明建设。许多学生,尽管智力兴趣和个性不同,但在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上往往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使校园生活更加和谐轻松,充分发挥了他们的青春活力,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爱好。因此,要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的积极作用,让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一方面,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打破墙壁的静止,让墙壁说话,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文学作品、电脑作品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电脑制作、精品制作等。,并进行参观和比赛。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是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学生中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读书节、艺术节,引导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娱乐身心、陶冶性情、潜移默化品格、陶冶情操、塑造灵魂的文化氛围。⑲创造了一种教师文化。一是为教师提高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为其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使教师在具体情境中提高追求职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学习教学行为规范。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为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会,让机会得到展示,如成立优秀教师个人工作室,编撰出版教师个人研究文集等。,注重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各种文献和声像资料的收集和归档,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录制相关声像资料。第四,倡导教师新的职业生活方式。例如,鼓励教师进行集体教研和经验交流,记录和整理教学日志和轶事,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使教师成为具有“重精神、淡泊名利、假扮学习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不怨、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特质的10“文化人”形象,让每个人在自觉层面上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打造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⒑培养团队精神。先进的理论,没有必要的普及,就无法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学校要赢得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积极、主动、团结、合作的群体。要让教师充分参与,获得他们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首先要共同学习。通过学习,让老师知道这是什么,做什么,进一步做什么。在* * *学习(普及知识)的基础上,要理性思考。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和反思,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价值追求上来。然后通过年级组、备课组、公职的捆绑评价,促进团队力量的形成。11.开展三风研究。学校要研究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反思过去的校风、教风、学风的成因,根据现在的学习理念重新量身定做自己的“三风”,更好地加强“三风”建设;本文论述了现代学校精神文化、社区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关系,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12.利用课堂渗透。以教学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形式,学校以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学在学校活动中占据的时间最多。就学科老师而言,有擅长逻辑理性思考的数学老师,有充满激情和人文情怀的语文老师,有充满爱心的生活老师,甚至有擅长管理的主任,甚至有宏观决策的校长。所有老师的职责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老师的学科优势、专业技能、文化素养都不一样。他们可以在各自的课堂中渗透学校的学习理念,尝试探索与学习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活力。如果能形成统一的力量,那么教学无疑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巨大力量。(三)制度文化建设科学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其潜在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凸显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制度。学校要创新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有利于师生健康发展的制度,如规范学生和德育教师先进评价办法,使各项活动在有序的氛围中进行。学校的各种制度要编成一本书,有制定或修改规章制度的程序制度。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学校决策制度,完善决策流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事项的民主化。2.建立健全党委和校长会议事规则;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按规定召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学要重视团和学生会的作用;完善并有效实施依法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扩大师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3.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建设,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公开会议议事规则、常务会议议事规则、教代会议事规则、校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4.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培养优雅行为的功能。比如,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规定和日常行为规范,发挥规章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5.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编写的教师手册,作为处理学校一切工作的依据。6.加强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依规办事。(四)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学习理念的动态反应,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种团体(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校风、学风。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全员参与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行为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构建价值观念体系,用先进理念指导行为。学校在提炼和推广了学校文化理念之后,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和落实这些文化理念,然后通过这些理念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员工的行为。要想让师生的这些行为根深蒂固,还需要辅以必要的训练和引导。学校文化理念的培养和宣传要以师生的日常行为为基础,以理念引导行为,以行为诠释理念,避免师生在聆听时激情澎湃,回到岗位后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的培养。概念宣传的形式要丰富多彩,概念要故事化、个性化、形象化。4.管理者率先垂范,引领师生员工的行为。每个老师、学生和员工都会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有一个预期。比如学校倡导一种行为。如果是员工,害怕或者不愿意违反。但是当他看到管理者没有遵守这个规定的时候,他以后就会试图去违反制度的权威,直到肆无忌惮地违反制度,因为他从管理者那里找到了违反的理由。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的学校非常明显。比如某学校办公室墙上明明贴着规定:“公共区域不准吸烟,违者罚款50元”,老师们却还一手拿着烟,一手抓着鼠标。原因是副校长带头开了戒,大家都很乐意跟着领导的步伐走。3.注重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体系包括学校整体行为规范、学校道德行为规范、高层领导行为规范、中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基层师生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总的来说,师生有一个从认知到认同到自觉实践,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4.以制度强化为保障,塑造行为文化建设环境。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良好机制,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对行为观念和行为实施的正向激励和负向警戒作用,从而激励师生开展学校倡导的行为活动,营造行为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5.设计和实现标准化的行为模式。标准化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管理流程的行为模式的标准化,另一类是一般行为的标准化。规范行为的推广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期间难免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干扰。学校要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下去,把它变成师生的自觉行为。6.树立不同岗位的优秀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师生员工的行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曾经在我们心中唱响。他用真诚的行动感染了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传递着爱的帮助。王进喜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他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典型体现和个性化浓缩。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促进人们的行为不断改善。我们在建设学校行为文化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榜样的作用。在学校不同岗位树立优秀典型,通过模范事迹的宣传激励和感染师生,促进师生行为的改善,推动学校行为文化的提升。同时,学校还可以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感人事件汇编成册,方便师生学习,变无形为有形,让传承的力量真正发挥巨大作用。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行为文化建设要充满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善于把握和利用阶段性、突发性的机遇。比如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师生的学习特点,符合我们学校的特点,符合我们教职工构成的特点。学期、学年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阶段,以及社会、家长和学校的突发事件,都是传播观念文化、构建行为文化的最佳时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真正重视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那么,我国特色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素质教育也必将在新时期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