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西南大学历史教授卢华雨先生?“有50万蜀汉。

简单来说,根据1.5万户推断出有30万士兵是很有问题的。

但我主要是想反对一种态度:我认为这种文章纯属开玩笑,“年年炮制以达到目的”(@ Langxie杨文理)。本文发布于1991。当时的考核指标远没有现在这么明确,发表这么一篇小文章的效果非常有限。有一些同情的理解:作者要么是舒粉,要么是宰相粉,要么是厌倦了各种舒粉,宰相粉;看了相关史料,她觉得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见解。当然,发表不代表质量,只代表符合学术规范,基于已有的认识提出问题。

我想说明以下几点:首先,三户一兵的比例有其由来,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这不是一个非常荒谬的说法②。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政权会真的以三户一兵的比例维持其武装力量;根据一些汉唐宋的史料,我猜测一兵一户大致有十到二十户。换句话说,尽管经济、社会和军事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东汉到南宋,这一比例相对稳定(3)。所以真正的问题是:

既然理论上三户一兵可行,为什么实际历史上很少超过十户一兵的比例?

我觉得跟边际收益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单位兵力的投入和对总战斗力增长的贡献之间有一条曲线;到了一定时间,新的单位兵力对总战斗力的贡献会降低;当它足够低的时候,再招就没有意义了。这对于理解中世纪的军事历史尤其有意义,它可以告诉我们军事“贵族”背后的经济基础,并解释为什么王莽、苻坚和杨迪皇帝的军队在战术上是脆弱的(4)。

陆雯的主要问题是她忽略了士兵数量和战斗力之间的边际曲线。她全文的主要错误在于预设了实力和战斗力是正相关的。士兵越多,整体战斗力就越强。由此,她默认了一个政权为了生存,必须尽可能扩大军队;而诸葛亮如果真的想帮助汉朝,也应该投入尽可能多的兵力。在这样一个错误的预设下,她查阅了零散的史料,选取了对自己论证有利的材料,形成了上面的主格局。

看了鲁教授的文章,我其实有点后怕:历史学家仔细梳理史料,还是能得出一些完全错误的结论——而原因可能是缺乏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我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不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常识……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其他学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多一些对历史的敬畏,少一些对他人的嘲讽。

2

先说三户一兵的说法。旧唐书,文宗之下;

长庆占335万,兵数约99万,即一兵三户。

这是王艳薇根据元和国帐所作的分析。他说的是:实际上只有335万户在税务登记,所以可以征税;理论上,国家要供养99万军人。倒计时,三个纳税人养一个兵。言下之意,中央的账太少,兵太多,这是个大问题。另一方面,极端情况下,三户对应一个兵也不是不可能。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三户人家的税收真的养得起一个兵吗?两税之下的数据比较复杂,我们回到初唐。在租佃制下,每丁要负担:租金2石,丝绸2丈,棉花3两(约略)。假设每户只有两个丁,在租付制下,国家每年可以从三户得到:

租金12石头,丝绸12张和棉布18。

张国刚先生在《神机的敌人是太白静音》一书中使用了军队资源的标准,其中人均年支出为:

粟12石,绢48丈。

事实上,平均下来,每户总是超过两个丁。丝绸的短缺由额外的小米和棉花来弥补。当然,这个比较很粗糙,但总的来说,用三户人家的税收养1个士兵似乎是可持续的——虽然可能濒临兵变。

当然,实际的战争不仅需要士兵,还需要在粮食运输、装备生产、慰问伤亡人员等方面的大量投入。国家除了养兵,还有很多其他的开销,比如皇室的日常开销,官员的薪水,礼仪,外交等等。这个时候,理论上政府可以利用军营,让士兵创造一些价值。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还有营业税、地方贡献等。——长庆时期能维持三户一兵的比例。还有这样一个背景:虽然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账户很少,但基于其权威性,仍有大量地方书记和节日的投稿。

那么,汉朝和唐朝会有显著的区别吗?当然有区别。唐朝的经济比汉朝发达得多。然而,在单位土地生产水平提高的同时,养兵成本也在增加。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军人的整体收入高于农民。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士兵会逃亡,变成农民;或者,他们会凭借自己的武力,直接掠夺农民。

最重要的是,三个家庭为一个士兵服务并不是一个荒谬的想法,尽管没有一个政权会真正追求这个比例。

卢华雨是唐史经济史学者。她虽然不引用这些唐朝的史料,但显然对背后的讨论很熟悉。她可能会这样想:极端情况下,三个家庭可以养一个兵;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所有的政权都在为生存而挣扎,蜀汉也不例外。所以她在蜀汉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推论当然有问题,但我觉得很多嘲笑她的人对背后的经济和历史背景一无所知。

也许有些读者隐约觉得陆雯的结论有违常识,但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常识应该是什么——或者说,总的来说,户数与武装总人数的比例是多少。这里我们就根据后面部分(700到1200)的材料做一个推敲。选择这个时间段是有原因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一些当时的实际账目,而不是依靠特定语境下炮制出来的虚数——这样得到的观测结果就更可靠了。

我们会发现不同时期的军队制度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政府掌握的户口,社会结构。但在军民普遍分离的前提下,户口与士兵人数的比例相对稳定,一般在20:1到10:1的范围内浮动。

3.1南宋四川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南宋四川四路的疆域与蜀汉的疆域基本一致——蜀汉泛滥的那些地方人口并不多:

宋代四川四路人口多少?建言以来朝野杂记:

四川60州,199县:

元丰二年,超过265438+万户。

绍兴三十二年,264万余户,7565438+万人。(户均费率30。)

惜春第二年,户数超过258万户,人口74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