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D Asia【比达对话清华大学基建办】认知建构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
乙:亚洲啤酒
盖:盖世杰-基础设施规划处-高级工程师
b: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它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能否分享一下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和基本建设的先进经验?
盖伊:前段时间,我们刚去了南方的几所大学做研究。总的来说,每个学校根据当前的任务,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能够解决当前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在校园规划和基本建设方面,清华有几个主要特点可供兄弟高校借鉴:
1清华大学主校区,位于北京西郊,源于清初皇家园林。清华大学自20世纪初建校以来,先后9次被校园管理者保护和利用。这一时期,在美国校园、苏联校园、现代校园等各种校园建设潮流的冲击下,原有的山地水系、空间形态、建筑。在皇家园林的基础上实现校园规划、建设、发展的有序统一,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2.20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真正的大发展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大学城和新校区建设热潮已经形成。比如我们在南方走访的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都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数百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相对来说,清华的规划建设增速比较慢,没有真正的新校区和大学城建设。而是选择在主校区集中所有院系和学生的集中发展模式,以存量规划和建筑更新的形式完成各类办学空间的增长,用地结构体现“散”与“补”的特点。
3.在基本建设方面,清华大学主要采用“规划建设一体化,自主管理模式为主,PM等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管理体制。具体来说,首先,校园规划职能和基本建设职能统一设置在学校的基本建设规划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校园规划管理贯穿和打通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保证校园规划的整体有序实现;其次,在基建管理方面,采用平行职能制和项目制的弱矩阵模式,兼顾日常事务的并行处理(强调覆盖面广)和重大项目的集中管理(强调业务深度),大部分项目都在这个体系内完成。同时,对于一些投资模式相对特殊、施工工艺特殊的项目,也引入了优质的社会资源,尝试了项目管理模式和联合甲方模式。短期内还是会以自我管理模式为主。
b:21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清华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也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对于这种新型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盖老师有什么个人的理解吗?能否给正在向校园信息化建设转型的学校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盖: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大数据应用和管理的时代,这为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背景和技术支持。校园信息化建设客观上要求管理环节和流程的标准化,否则信息化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不管各种信息系统如何,只要高校实现了校园管理数据的信息化,对于校园管理来说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些信息数据的存储、统计、分析、发布和共享,必将触及现有的校园管理系统,给当前的校园管理带来全方位的变革。遗憾的是,在目前校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我们相对落后于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从这个参照系来看,当前我们要抵制和防范的不是过度信息化,而是消极信息化和伪信息化。
b: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高校基建的管理模式是怎样的?你认为中国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盖:虽然高校基本建设的管理模式从机构设置、人员构成等方面看起来很不一样,但从管理主体来看,目前高校基本建设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了自管模式和代管模式两大体系,区别在于自管和代管的界面具体划分。考虑到高校内外政策和管理环境的特殊性,自主管理模式必将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主体地位。但不容忽视的是,选择代管模式的高校数量在逐渐增加,代管模式的工作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出现这种趋势的深层原因是,从高校内部来看,当前人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减员增效,传统的全包式基建管理组织体制已经成为历史;从高校外部来看,从整体上监控和提高代建制多渠道投资体制下基建项目的管理绩效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重点。相关的职责分工和收费标准正在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代建企业开始进入高校基建管理领域。伴随着这一进程,在可预见的未来,高等教育基本建设法将不再局限于大学基建领域,而是在更加社会化、公共化的平台上被讨论、被认同、被推动,大学管理权力与社会管理权力的结合也将有更加多元化的局面和结果。
b:对于学校来说,教学楼加固工程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你能在这个项目中与其他学校分享你的经验吗?
盖:清华大学有六栋公共教学楼。其中,建于50年代的1号教学楼和2号教学楼已加固,345号教学楼建于80年代,仅进行简单修缮。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楼的加固必然伴随着改造。就“一教两教”的工程实践而言,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固的项目都是校园老建筑,无数校友在这里度过青春,记忆深刻。在规划设计之初,应尽可能地收集、提取、保留原始的重要历史信息,尤其是门厅、门廊、门厅、走廊、楼梯间等重点公共区域。说到文保建筑,要下大力气获取和整理历史资料。
第二,工程问题要有大局,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以按需供给的形式满足需求。而是要因地制宜,尽可能在原有结构体系和建筑格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不宜大惊小怪,尤其是涉及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的问题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第三,技术问题总是相对容易解决,但是大家很难统一施工理念。如果能充分认识到公教学楼的特殊性?面向全体师生开放的教学楼是高校教育环境的主体。需要塑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以各种方式传播新的教育理念,促进* * *传播。而老建筑往往公共空间相对局促,品质相对低下,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公共艺术氛围,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这些问题在转型过程中应引起充分重视。这样的建设目标需要在转型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作为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大量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b: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清华大学未来几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吗?
葛:未来几年,我们将主要推进以下两项工作:
1.规划层面:在总体规划框架下,推进景观、雨洪、交通、地下、市政等专项规划,增强总体规划在地块层面的可操作性,实现规划体系从战略层面到实施层面的全覆盖。
二是建设层面:在空间发展重点上,进一步“完善西部,发展东部”,“十三五”期间全面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加快重点学科和一般科研用房建设,夯实两类建筑建设基础。
b:最后,如果请你用一句话给中国的学校建设和管理者发一个信息,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盖伊:认知建构的过程就是认知教育的过程,认知教育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 * *享受这个过程,* * *分享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