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大学老师应该如何教大学生职业规划?以下是我分享的,希望对你有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教学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因此,要求教学方法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生活理想,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教育目标,通过参与、分享和享受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种讲课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对学生的问答,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每个学生向老师提问,即使是重复的同一个问题。在讲课方法上,要求教师充分备课,讲课要生动活泼,避免看讲稿或按课件讲课。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将讲授法与其他参与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二,判例法。可以用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以及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案例可以来自大学生职业规划教材和网络,可以来自知名校友、在校学生,也可以来自课堂。对病例的描述要求学生对情况进行测试和了解,要求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和诊断。个人或小组代表就问题发言,全班讨论或分组讨论解决方案。最后,教师确定解决方案,并在短时间内总结从案例中学到的要点,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三种讨论方法。讨论是教师可以掌控的多渠道交流方式。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可以自由地交流知识、想法和意见。使用讨论法时,关键是确定讨论话题。教师要在第一节课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想学的知识和已获得的经验出发,结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提前确定讨论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两人一组或分组讨论,不断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学生偏离话题,要及时指出,保证讨论的效果。在教学中,当学生对课堂上涉及的问题已经有了相关的背景知识,能够顺畅地相互交流时,最好采用讨论法。

四种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设置成情境,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如何面对职场。比如模拟面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设定的面试情境完成任务。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考官和应聘者可以互换角色,让学生通过参与面试逐步克服自卑、胆怯、焦虑、紧张等求职者的心理问题,纠正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仪容、礼仪、姿势等问题。

五种游戏方法。游戏法是角色扮演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模拟的环境,让学生在享受体验的同时,积极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自我,感受决策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在运用游戏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指导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驾驭现场的能力。

的主要方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途径,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就是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服务水平。

实时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近年来,随着高校机构改革的深入和就业市场的推进,高校基本形成了以“校-系”为骨干的两级就业管理体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要树立忧患意识,将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学会职业规划,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做好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充分准备。

第二,完善咨询辅导机制。职业认知咨询的特点是咨询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知识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通过心理咨询,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的专业领域;此外,通过团队咨询、组织座谈会等方式探讨大学生关心的就业和生活发展问题,也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方向。

第三,加强辅导员的素质建设。辅导员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服务的实施者。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努力把辅导员培养成为组织、实施和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生力军。

第四,社团的实际参与。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流集体,活动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尤其是参与者的职业发展取向。因此,建立具有深远意义和长久生命力的社团活动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实践能力。

5.社会实践训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熟悉未来职业社会的主要途径。学校要成立社会实践小组或兴趣小组,围绕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社会热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此外,还要深入农村、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基层单位,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专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定位职业目标,通过努力取得成就。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措施

1.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当代社会的就业形势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那些对就业盲目的学生进行教育并进行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从大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职业焦虑感。

2.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做职业规划之前,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大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些准备中,首先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职业评估就是这样一种方法。职业评价具有预测、诊断、检测和评价功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还可以评估其人格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对其潜力、不足和发展建议进行指导。通过不同同学之间的学习和互动,在比较中进步和进步,从而在未来的就业大战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而这些做法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该拓展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让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应用和未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更真实的感性认识。同时,校园内可以开展各种职业实践活动,如:“职业指导周”,邀请专家进行职业指导讲座,定期开设企业家论坛;举办各类就业竞赛,如模拟面试竞赛、简历竞赛、创业竞赛、求职信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还可以在学生中设立就业标兵、就业形象大使,让做了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经历,传达大学生在社会不同岗位的就业要求。

4.切实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建设。高校党委和管理者要定期询问就业指导课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就业指导课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时数。就业指导部门应当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多种方式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技巧。充分调动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和教师的积极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努力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机制。

5.努力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了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等传统教学模式外,还应在职业规划课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体现个性,如生涯辅导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创造让学生体验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体现实用性。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团队游戏、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职业教育方法,吸引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兴趣;体现开放性,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层次和需求,循序渐进地开展一系列提高职业和求职能力的课程,使“体验式”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过程中的骨干作用,通过校际交流、就业指导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培训,尽快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6.高校要借鉴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经验,确保就业指导课程的机构、人员和经费落实到位。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装置,如职业评估系统和计算机化的职业咨询工具,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环境。还应建立专门的资料室,配备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书籍、报纸、电影、网络资料、测评工具等丰富的教材。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多源参与,建立行业规范,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相关标准,大力推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全方位、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