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为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学校于2002年建立了领导体制,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分管副书记和副校长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协同工作。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学校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主校区网站建设维护、网上舆情分析引导、网络信息监测和网络文化建设,对二级网站内容进行日常监督、协调、管理和指导。学校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及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保障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统一分配和管理校园网内的二级域名资源。学校的实验室与设备科、后勤与资产管理科负责采购相应的硬件设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各单位对部门网站进行日常管理和信息监控。为加强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我校还建立了舆情分析机制和网络应急机制,由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舆情收集、研判和快速处理的职责。
为确保网络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先后出台了《四川师范大学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和《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今年,学校出台了《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校园网新闻发布管理规定》,对校园网信息的发布、审核、监测、绩效评估等做出了详细要求。这些制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校园网络文化主旋律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加强监管,净化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对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为校园网络文化乃至整个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通校务信箱,促进民主管理,营造* * *享受文化氛围。
四川师范大学校务邮箱系统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设计制作的网络留言和回复系统,具有校务管理的功能。该系统很好地结合了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的特点,利用网络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所有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相关的要素放入一个网络系统中,构建一个人人平等参与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学生、员工甚至各行各业都可以就学校事务与学校管理者直接沟通和交流,而且交流的信息通常是公开的,这意味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及其处理程序,只要不是机密信息,都有可能在这里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因为这个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公开性,在这里表达意见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提问和建议,更容易说得清楚透彻。校务邮箱系统的开通也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勤政廉政建设,减少和杜绝腐败,杜绝“暗箱”操作;同时,对于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师生对学校事务的关注和兴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广大学生提出学习、生活、就业等各种问题后,学校各单位根据工作职能及时回复,给予解决,使得有序、民主、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深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加强网络的技术保护。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发布平台开放、信息发布来源隐蔽的特点,以及各种安全漏洞、不良网站和“网络黑客”的存在,给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匿名用户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一些不适宜宣传或不健康的内容很可能通过网络渗透到校园网中。针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这一复杂局面,早在2003年,学校党委宣传部和网络管理中心就构建了以“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为支撑的校园网络防护体系。通过该系统可以屏蔽各种有害网站和内容不健康的网站,有效抵御校内外“黑客”的攻击,监控不良或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和上网行为,以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第二,加强对校园论坛等网络传播平台的监管。为了活跃和繁荣我校网络文化,我们以师大论坛为依托,开辟了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下设几十个子版块,涵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方面。就操作而言,上述平台的传播文章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出现了一些激进的言论,一些观点不同的同学在争论时超出了必要的限度。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园论坛等网络传播平台的管理。管理者既有网络技术人员,也有德育工作者和保安。同时,学校每学期要对各版块的“版主”进行专门的政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要求他们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删除错误信息,切实把责任版块建设成为健康、高雅、科学、文明的交流平台。此外,任何人申请在学生宿舍上网或申请“论坛”,都必须填写申请表和责任书,并由学院书记签字批准。学校还成立了网络信息员队伍,由德育工作者和部分骨干学生组成。他们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定期梳理论坛上的讨论热点和主要观点,捕捉和反馈重要信息,掌握网上动态,以适当的方式制作和发布正面信息,及时处理负面信息。
(四)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搭建网络德育平台。
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学校因势利导,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学校把网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的新载体,在门户网站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网页,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的观点明辨是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政治教育学院等单位也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页。在上述网站和页面上,以问答、提纲、点评、案例分析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提供了大量的党史党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及时转载权威媒体和学生代表观点,帮助学生树立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校园网成为弘扬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阵地。
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认识到开辟网络德育平台不能是简单的网络说教,而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精神生活,以优质的网络服务感染和激励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以文化育人的效果。因此,我校在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集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各类网络文化活动。学校在“师大在线”上建立了网络文化精品图书馆,提供名著阅读、名片和歌曲点播、科研成果评价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知识结构。为了缩短学生与正面网站的距离,我校学生处和各学院还搭建了在线教育互动平台,及时与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交流。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激发学生创作健康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体系。近年来,学生为校园网提供了大量作品,不仅丰富了校园网,也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目前,通过多维互动、多元管理,校园已经搭建了一个宽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校园各级网站,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新闻、学生活动、学术讲座、就业动态、社团文化、学期成绩、奖学金、勤工俭学等各方面的信息,实现了主流信息占据主流位置的格局,减少了不良消息的侵蚀。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建设者队伍,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我校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学校认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才能适应大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特点、情感特点和行为特点,才能敏锐观察、准确分析、正确引导。为此,学校重点进行了两个团队的建设,一个是校园网日常管理维护的专业团队建设,一个是网络红客和评论员的团队建设。
一是加强校园网日常管理维护专业队伍建设。学校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建立和培养了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工作队伍,以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学生干部为骨干,着力加强这支队伍在网络舆情监测能力和技术问题解决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学校每年都会安排相关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和专题培训,提高他们识别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凭借这支队伍,学校建立了功能齐全、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坚决删除“黄色”,着力梳理“灰色”,积极营造“红”“绿”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第二,加强网络红人和评论员队伍建设。目前,学校组建了稳定的网络红人和讲解员队伍,包括12教师和50名学生,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特约讲解员参与解说指导。这个团队非常熟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学校的情况,对这项工作充满热情。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定期在各级门户网站上发布由他们撰写的优质评论文章,与学生平等交流,解答学生关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理性有力的深度分析,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解疑释惑,增强他们解读信息、辨别网络文化、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六)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加强网络文明宣传教育。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现状和互联网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学校定期组织校内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对学校上网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学校还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收获等方面及存在的问题。学校通过调查,对校园网络文化明显的和潜在的正负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了多份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学校还通过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发出了文明上网倡议,提出了网上文明行为的基本内容。学校通过发放学习手册、组织辩论赛等方式加大网络文明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学生提高自律能力,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 *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校建立了校园新闻网、教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成绩查询系统、招生就业信息、网上心理咨询、数字图书馆等网络管理系统;开辟了师大论坛、校友论坛等校园虚拟社区;从2004年开始开通校务邮箱,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按照职责及时解答师生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近2万个;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搭建了校园网络德育平台,打造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管理维护队伍和一支政治素质好、分析能力强、评论技巧娴熟的网络红人、评论员队伍。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安排部署,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推动学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迈上新台阶。
第三,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程建设。新时期,高校要重视“红色网站”建设,打造“品牌栏目”,开设能充分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在高校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开设德育教学专栏,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传播。学校各单位要按照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的原则,在部门网站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频道,建立“网上答疑”、“网上讨论”制度,通过网络交流学生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可以在网上提出一些重点、难点、疑点,供学生讨论,不断扩大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提升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为此,我校将进一步改变高校网络思政教学资源提供和使用碎片化状态的客观存在,真正实现* * * *的享受。构建全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教育
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遵守网络规范,约束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做到文明上网,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网文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掌握网络的能力,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网络意识,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进行科学研究和全面发展自己。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大学生的网上心理辅导,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防止因网络使用不当而导致的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让大学生逐渐适应数字化环境,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
(二)培养一批专兼职网络德育教师队伍。
大部分高校承担着网络德育工作,大多是具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专门德育工作者。而他们相当一部分老师只有简单的网络技术,在内容上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照搬到网络上,根本没有根据网络德育的特点来设置,导致网络德育缺乏特色,甚至枯燥乏味。因此,我校将重点培养一批专兼职德育教师,确保参与德育网络教学的高校教师必须能够适应网络文化,具备网络文化创新能力,并组织相关专家开设一些网络指导课程,让大学生知道在互联网的知识宝库中做什么,如何结合自身专业利用网络获取和利用信息,等等。完善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与校内网络红人、网络评论员一起,在校园论坛上主动引导、发布热点问题,主动跟帖,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及时引导网络舆论,切实全面提高网络德育教学质量。
(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为了提高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举办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计算机软件展示竞赛、计算机技能竞赛、个人主页竞赛、计算机艺术设计竞赛等,深化和拓展信息领域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生活方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此外,我们可以通过组织IT校园行、上网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线上线下的结合,利用校园网这一强大的宣传媒体,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渲染气氛、报道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更高,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
加强网络信息监测和舆情分析。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种不良信息进行排查和过滤。比如对校园网上BBS上可能出现的过激言论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对一些热点问题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学生的语言提出正确的意见,实现对大学生网上学习的正面引导。同时,我校也将在网络舆情师现有工作机制和经验的基础上,把舆情分析和对策研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具体来说,我们将整合现有的工作团队,安排专人负责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以条目的形式梳理学生访问率较高的校内外主流网站、论坛、贴吧上的主流观点和敏感观点,并列出简要评论和对策建议,上报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考, 作为制定规章制度和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之一,从而牢牢把握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