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揭开“贵由·斯通的最后28个故事”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篇文章《旧真书横空出世,洪雪大厦倒塌》,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让所谓的《贵由石头记后二十八章》火了一把。(后又称为《吴氏石头记》,简称《吴氏石头记》、《贵由本》或《吴祖本》、《吴本》等。,还有网友戏称其为“鬼本”。由于来源相同,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将统称为贵由·本)。
自2008年以来,化名何莉莉和刘君君的两个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了《贵由本》之后的28个章节。他们声称,这份“抄本”(注:原话相同,“钞本”似乎更贴切)属于《红楼梦》胖评系列,共108章,其“母本”写于农历贵由年。所以取名《贵由本》,而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梅村而不是曹雪芹!
任何与《红楼梦》有关的线索、实物、资料都会受到大众和红迷的极大关注,甚至会迫不及待地拿到放大镜下详细查看,更不用说这次《红楼梦》的“新发现”了。特别是涉及到《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和《红楼梦》全书108回的观点,这是会颠覆整个红圈所有观点的大事情!然后,需要有关专家对笔记的具体年代和内容进行鉴定。不幸的是,贵由本的最后28章在网上发表了十多年,他们从未透露过它们的真实内容,更不用说实物了,甚至没有实物的照片或复印件。除了极少数非常模糊的所谓民国“过录版”照片外,一直只有网上文字,难免让人生疑。
然而,这并不妨碍贵由本的主办方每年推陈出新,在本周接连发布了几个贵由纪念版的改版网络版。到2011贵由本发布所谓的“三周年版”网络版时,内容已改为“每六版”(every sixty Edition)2014年3月,其推出“六周年版”时,通过九州出版社出版了纸质书《贵由石头记后二十八章》,并在封面注明作者匿名,与曹雪芹无关。
另一方面,另一位本爱好者王晓峰在2013年2月在网上发表本《石头记》评论28篇时,认为本作者为、颜,并提出此“贵由年”并非徐佳手稿前的“贵由年”,而是早了整整一年。同样由王晓峰编译,网上书店2015出版,作者注曹雪芹。同一个人相隔两年,看法变化这么大,不奇怪吗?《红楼梦》作者在两本同源的书中变化如此之大,很奇怪吗?这些变化有什么根据吗?是皮疹吗?
源于本的所谓吴《石头记》,因其植入式广告植入了作者不是曹雪芹的概念,混淆了1753的“年”,不能自圆其说。2015后《吴《石头记》增删试评》一书由网上书店出版。借助有心人,通过微信官方账号等广泛传播。最近风头很劲。他们有的下大力气研究明清史,梳理明末清初的各种史料、笔记、野史,对明末清初前后百年间稍有名气的文人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据此安排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吴梅村+N”所谓康熙时期的“红楼梦”文人创作群体。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极其正确,他不仅“再造”(翻新)了所谓贵由本的后28集,还根据需要“加工”了前80集的胖评论(篡改文字,再引申成为自己观点的有利支撑)。前80篇的文字和批评,不符合本校观点的,会改,会删,改不了的,还会打着歪曲的幌子说几句评论。于是,所谓“吴《石头记》试评增删后二十八回”的新版本就出来了。估计《吴石头记审评增删(前八十回)》前八十回的影印本正在处理中,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而且原作是绝对不敢炮制的,一方面当年的纸墨伪造技术不达标,很容易被高科技识破。其次,能写出漂亮的苍蝇头信,弯腰炮制这么大工作量的人才太少,只能在影印上做文章。
然而,一个“试用评估”显示胆怯。如果你“评价”它,那就叫“评论”而不是“试用评价”,第二个“评论”的意思是“再评价”和“再评价”。什么是“试用评估”?这意味着“重新评估”显然是事先的。好吧,我加了个“评论”我也不太自信,就把我模棱两可的名字改成了“试用评价”“试用评价”。什么?你从一开始就知道或者打算“评论”几次吗?
作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提及这些所谓的贵由手稿的不同之处,是为了说明这些所谓的贵由手稿不仅名称不同,而且作者也不同,他们所声称的作品就像一个甲子一样不同。我不禁要问贵由本的粉丝们,如果真有这样的“版本”,既然所谓的纸质书没有公开,那么从学术角度来说贸然出版不同内容的纸质书合适吗?
从贵由本的出版时间纵轴来看,贵由本的所谓“周年版”在文字变化上差异很大。比如《贵由本》第九十章后半部分,三周年版比一周年版情节多,这一章字数增加了11%以上(实际增加了957个字)。可以说每一版都越来越流畅,上一版的一些常识性错误和错别字都没有了。
为什么每个人前后“释放”贵由本的内容和情节差别这么大?同一个人“发布”的内容差别这么大吗?贵由·本的粉丝们,这是“释放”还是“创造”?
此外,鬼游本除了不断翻新、炒作其内容外,还饱受文字各方面的污蔑。与《红楼梦》前八十回简洁的语言风格相比,《归有本》有着完全不同的现代文风。请看一个例子,比如贵由·本的第八十三个回文:
王夫人躺了两三天,救了人事,不喊了,身体还是热的。贾政在外面请了名医,写了药方给王夫人服药。王夫人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名医也骗了钱跑了。不久,王太太去世了。
贾府知道这都是名医的错,可是百般找不到,又恨又骂,可是有什么好处呢?王夫人含泪拉着宝玉的手,不肯放松。她说:“我的儿子,我母亲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只是想念儿子没能成功,怕以后荒废学业,没人照顾你。我怎么放心?”我怕小心眼鬼讨厌你,有空就扭扭捏捏的,也没人保护你。为什么妈妈不难过?"
分析如下:
第一,清宫剧里有一个常见的称谓:“为人母”。搜了一下“贵由本侯28会”,王夫人和李纨等人频繁自称“为人母”,有10个名额,令人恶心。但是,搜索《红楼梦》前80回的所有钞本和高程的《红楼梦》印本,都没有“为人母”这回事。
第二,上述引文中还有一个“包装”二字,也是很晚才出现的。最早见于清末李写的《官场现形记》第五章:“叫他花,即刻叫他收拾东西滚”。我想知道“贵由·本”的组织者对此会怎么说。
第三,从上述引文的第一段来看,三句话中有四个“王夫人”,整体段落啰嗦,“正当盛年”也有病句之嫌。这些特点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简洁措词完全不符。
此外,《贵由本》中还有很多爆笑的情节,比如,有武侠小说的痕迹:
魏也拿着剑冲了进来,喊道:“狗贼不要跑,吃我的剑!”邢夫人哭道:“老爷已经被环儿这个恶障害死了。快杀了小偷的妻子和儿子,为他报仇!“他们都勃然大怒,冲向强盗,与窃贼搏斗。当剑闪过时,几个小偷倒在地上(见《贵由·本》第92章)。
再比如,有现代人性的痕迹:比如提到贾宝玉和蒋玉菡在隆阳订婚。"据说宝钗掀帘进来,看见宝玉和蒋玉菡在炕上抱在一起打滚,捂着脸说:"死吧,羞于杀人。”(见《贵由本》第103回)这么写实直白,辣眼睛,这还是红楼梦吗?
对话中也有一些讽刺的话,比如:
示例1
贾芸和小红急忙追上去,笑着说:“你好嚣张,不理老乡,还帮我们。”荷官斜眼道:“不过废话!我们不太了解你,我们只是互相认识。我们能谈什么友谊?”小红笑着说:“看在理解的份上帮帮我们吧!我们诚心诚意来找大佬们讨一碗饭,你们忍心看着我夫妻饿死?”(参见《贵由·本》第95遍。)
先不说“十二官”有没有能力当“强盗”。这么说吧,那么现代,只存在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故乡”这个词,也在这里出现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示例2
夏金桂半夜调戏贾宝玉:“只见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衣服,一身妖调,露出雪白的肩头,斜眼看着他。.....金桂道:‘何必说这些套话?‘嫂子关心你,你不感激吗?’宝玉道:“嫂子,你回去吧。我要吹灭灯去睡觉了。让我吃一会儿水果。金桂突然抓住她的手说:‘你嫂子现在是个死人,一个人生活,日子很不好过。我哥哥和我一起离开了这里,所以我们去外面住吧。说着用力往外拉。”(见《贵由·本》第101回)
这一段有点二拍的感觉。
只要看看从以上段落中摘录的《贵由本》的情节正文、对话语气、遣词造句,然后随意阅读《红楼梦》前80回中的任意一回即可。我想任何一个读过《红楼梦》不止一遍的读者都不难得出孰真孰假的结论。要说这样粗制滥造的书“多半是作者的本意,风格一贯,情节与前作并不脱节。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物的判断和“变态”的评论都得到了验证,毫无疑问是真的”(此话出自《旧真书横空出世,红楼梦崩塌》一文),真是可笑又大方。
《红楼梦》微信订阅号2065438+2008年3月5日发表的《武石破三观的故事》一文中提到,贵有本无论从文字还是情节,都没有红楼梦的韵味。
综上所述,这个最先在网上流传的贵由本,根本就不是一个“老真本”。无论是剧情、文字、诗词,都是用网络上的简化字一步步完善的,从其逐年发布的内容变化中可以发现。这无疑是现代人写的网络恶搞,借古人之名迷惑观众,谋求功名。
梅捷先生曾经说过,《红楼梦》里有一条规矩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不允许造假。如果允许红学“养马”,红学就成了“哄”。真心说!然而,所谓的贵由本将造假进行到底,一次次挑战红学研究者和读者的忍耐极限,是不可容忍的。这样的假书根本不是红楼梦,更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而是不折不扣的当代网络假、裸书、不存在的书。贵由·本的粉丝编织了第一个谎言,所以他们必须再编织一百个谎言来圆第一个谎言。我甚至可以断言,无论是本还是史,永远不会有什么所谓的“老真本”。贵由·本的粉丝之所以把这个所谓的“版本”来源搞得神乎其神,就是为了保持它的神秘性,让谎言一直流传下去。
但谎言终究是谎言,会被聪明人揭穿。作为一个《红楼梦》迷,我们绝不能允许他们这样胡作非为,也希望读者们擦亮眼睛,鉴别一下,远离这种所谓的“老真本”。
[安徽省网易阜阳用户]
我是2010加入这个群的,群主自称是发现者。这个组整天吹捧这个续集有多牛逼。但是我09年在阜阳师范学院上学,毕业论文是关于红楼梦的。那些年从没听论文导师提过这本书。按道理,既然是新续集,那就意义重大,但是不仅傅师院本地的学术团体说了,我09年写论文时查阅的《红楼梦》学术论文也没人提!毕业一年后才在贴吧听说的。这份所谓的笔记本手稿,里面只有主人自己发来的两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封面图还很差。整个群里的讨论都是基于当时群主每隔几天就发一次日志到他的空间,美其名曰整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研究文学作品,至少要有研究《红楼梦》的正式文本,何况还有一大堆手稿的音像拷贝。至少你得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修订版吧?我问店主,你猜他怎么说?“笔记本太珍贵了,不能轻易拿出来”,他后来说,被亲戚带回了台湾省!哈哈,先生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