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简介
光绪二十一年(1895),陈天华随父迁居县城,仍以卖筐为生。后赴紫江书院求学,刻苦展《二十四史》。二十四年,考仁新派深受维新思潮影响,主张举行不缠足会议,成为变法运动的支持者。26年春,考入省城岳麓书院,成绩名列前茅。当时湖南某统帅深知其才,欲娶其妻。陈模仿汉朝霍去病的“匈奴犹存,家无所归”,婉言谢绝,说“国不安我不嫁”(我成了海报国才嫁)。次年转入秋实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入省城师范。那年春天,我收到了一笔公费,到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系学习。很快,沙俄每次试图占领东北三省都引发了反俄运动,祖国处于主权丧失的状态。陈的血书被送到湖南各学校。湖南省省长赵尔勋也被感动了。他去各个学校把它读出来,发表在官方报纸上。他还下令各府、州、县开办军备讲习班,使湖南省反俄运动的士气更加高涨。陈天华在日本积极组织抗俄志愿者和国民教育会议。也“天天写书写报,以警世。”同年,他先后写了《蓦然回首》和《经世钟》两本书,用血泪的声音,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罪行和清廷的卖国投降,风靡世界,影响巨大。次年年初,回到长沙,参与组织华兴会,与黄兴密谋筹备长沙起义。然而,他被迫流亡日本,进入东京法政大学。这时,陈见到了孙中山..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陈天华是重要发起人之一。他在书记处担任会徽的起草人和民盟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编辑,发表了政论文章和《时政评论》、《中国革命史》、《狮子吼》等著作,引起强烈反响。11月8日(1905 65438+2月4日),陈天华参加了反对日本政府禁止清朝留学生条例的斗争。11月11日,他写下遗书,决心以死鼓励国人“* * *爱国”。12日,他在东京大森湾投海自尽,为国捐躯,年仅三十岁。次年四月初一,其灵柩由黄兴、余志摩组织运回长沙。不顾官方阻挠,各界决定将其葬于岳麓山。第七天(5月29日)举行葬礼,长沙各校师生陆续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湘江为之哀悼,庐山为之鞠躬。送葬队伍从朱和小西门过河。“现在是夏天,学生们都穿着白色校服。从长沙城望去,满山皆哀。”军队和警察站在一边,不受干扰地被它感动。
陈天华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痛斥清政府是“洋人法庭”。他认为“革命者也是救世救人的圣药”,力劝其拿起武器,呼吁“执钢刀九十九,杀敌尽止”。在《回头》、《经世钟》中,他大声疾呼“改约,恢复政权,完全独立;雪国耻,赶走洋人,还我王冠”;高呼“让人民前进,杀死洋鬼子,杀死投降洋鬼子的两个俄国孩子”,“推翻‘洋务院’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他的遗作被编为《陈天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