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理论解读现实生活问题(1)课程笔记
主要原因是外界(家庭和社会)的否定、压制和贬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有抑郁倾向的孩子与出身家庭有关。
现在家庭各方面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抑郁是很自然的。
怎么解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般情况下,有抑郁倾向的孩子最好有专业的指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适应社会,掌握各种技能,这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关。
除了专业的介入,家庭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积极陪伴。
要求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有真正的情感投入。拿出真心爱孩子的真实状态,和孩子互动。主动陪伴有要求:给孩子更多肯定。
怎么做:对孩子的抱怨、批评、指责、惩罚要大大减少。更多的是给予认可、接纳和赞美。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心理自然会发生变化。
不断被肯定和接受,真诚,孩子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向,形成良好的自信状态。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大人和小孩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需要我们去陪伴。尤其是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对外界反应特别敏感。不管你是不是真心的,他都能感觉到。你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爱。
一个眼神,一个鼓励,一个小动作,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当孩子感到无力的时候,我们伸出手,把他抱出来。
就看家长和老师能不能爱我的孩子,爱我的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爱,让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感觉。
很多老师使用贬损和辱骂的手段,必然会给孩子带来剥夺感。他们不会感到被关心和保护。
孩子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意愿,还有社会和父母的意愿。这时候孩子就不知所措了。
抑郁的孩子有两种方式: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不是短期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出抑郁:半年到一年;耐心积极陪伴:接纳、认可、表扬、引导。
现实生活中,谈过恋爱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爱情的问题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不明确的。一个人很难用理性的模式说清楚自己爱不爱。
于是大家都说,恋爱中,双方开始讲道理,你们的恋爱关系就要结束了。
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何谓爱情?
在关于亲密关系的类似课程中,也会提出类似的问题。何谓爱情?说不清楚。这份爱情如何进行?我们对这个问题缺乏更深入的思考。
情侣在恋爱关系中互相追求什么样的满足和需求?很多人只能理解这个问题,却无法解释。
我们现在很多人能意识到和表达的,在恋爱关系的互动中,我们想要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潜意识。很多需求不是在意识层面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在潜意识层面。
问题是很多人是否能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探索自己的潜意识,了解自己的潜意识,知道自己的潜意识想要什么。
在处理婚姻感情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场景。妻子对丈夫有强烈的抱怨和怨恨。她提出了许多错误。分析时发现,妻子对丈夫的要求是两个层次。一个层面是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我们是夫妻。另一个层面是潜意识层面。她需要丈夫和父爱,想让丈夫满足父爱的缺失。
你让你老公承担两件事,他也不知道怎么做,这让他很委屈。
同样,丈夫对妻子的指责,一方面是要求她履行职责,另一方面是要求她扮演母亲的角色。
这两种情况的原因是一样的。
当我们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这段恋爱关系中,我们追求的满足感是不是你潜意识里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在恋爱关系中,一方很容易把另一方理想化,即他对自己的爱人有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他投射到伴侣身上,然后加以美化。当发生冲突时,他无法接受一个不完美的伴侣,会导致强烈的内心冲突和情绪失控。
恋爱中,现实中,一方爱上的是他想象中的对象,所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巨大的。接受现实需要勇气。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差距。
如果想象得不到满足,他就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有了创伤。
经过深入分析,我看到了这个问题。
第三个要思考的问题是恋人的性格是否兼容。两个人的性格虽然不一致,但往往会因为爱情而调整状态,这叫性格融合,性格契合。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你在爱情发展中进行了几个步骤?你感觉如何?
身体吸引引起的情绪唤起是否已经完成。外表引起的唤起是表面上的互动,很多人都停留在这个层面。第一步完成后,有没有上升到心理互动的层面?比如从对方身上找到自己的安全感,在恋爱关系中找到归属感和被尊重感,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身份。
在彼此之间找到内心的支撑。这种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心理层面是否存在相互支持而非单方面依赖,或者过度依赖对方。
彼此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感,他甚至用控制和自我牺牲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对方感到依赖,他想摆脱这种感觉。
依赖的表现就是过度控制对方。只有和你保持持续的、全方位的掌控,我才会有安全感。
没有心理层面的相互支持,只有单方面的依赖。
双方的价值观是否有* * *音。在表面的互动中,双方都可以隐藏自己的价值观。随着关系的深入,彼此的价值观出现了。出现之后,能不能互相接受,互相包容,能不能产生* * *。
之所以走不下去,是因为价值观不一致,强烈冲突。
现实婚姻中,最痛苦的就是价值观的不一致。为了孩子和老人,这段婚姻只是一纸空文。每天都是消耗战,很残酷。
大学生自杀,施虐的男生也是受害者,男生采用情感勒索和情绪控制。这肯定和他的出身家族有直接关系,出身家族创造了他的模式。
女大学生没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情感上的折磨是可以忍受的。但是精神控制是无法忍受的,最终会导致死亡。
这对夫妇没有精神上的嗡嗡声,但他们控制了自己的思想。这种爱情是很危险的。
你的生活幸福与否,主要取决于你的感情生活。
孩子最讨厌的就是学习,就是妈妈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一种惯性的非理性观念和逻辑的结果。
在高三孩子的互动中,发现孩子没问题,妈妈有问题。妈妈只允许孩子成绩上升,不允许下降;学习时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一旦下降,妈妈就会反应过度。过度焦虑的状态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认同母亲的情绪。
孩子们的父母对学习有错误的理解。比如补课的问题,不补就跟不上进度;补充,孩子时间受影响,价格很贵。补课的效果如何?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孩子有反应,不听。
澄清第二个问题:家长如何理解学习?学习是为了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很多父母是一种很功利的观念,他们的权力也很强大。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孩子的感觉肯定是不美好的。
孩子对学习没有好感,会有兴趣吗?这个时候,学习就成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隐藏着:很多家长没有告诉孩子,学习对孩子有多重要。父母和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
父母很深刻,几十年后学习对自己的人生有多重要,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我们的孩子才刚刚步入社会,我们的孩子只停留在学习的表面。和父母的感受很不一样。
很多家长只看到孩子的反抗,没有看到孩子对独立的渴望。
重新塑造孩子的学习感受,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怎么做?更有效的办法:家长可以尊重教育规律,把被剥夺的孩子还回来。足够耐心,放下批评和指责,帮助孩子改正一点。这个过程很难受,但是家长要为这个结果负责。
还必须有外部的干预,借助外力,必须是一个可靠的顾问或老师,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很难做到。
有些事情,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是有很大冲突的。
1.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你承认与否,我们都必须接受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的观念。看你的成就动机了。力量来自于自己的奋斗过程。有了目标之后,你去实施吗?
实力来自于你能力的提升: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理解为你的格局。实力来自于你自己对现实生活问题的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人缺乏思考现实生活的能力,他们的力量来自于你的成就感。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这些问题,我想这个人的尊严自然会存在。
2.改变你的内部评估和评价。
真正影响我们感情的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评价。
这种评价往往是在潜意识里,更多的是在潜意识里。所以在这部分,我们需要专业人士来帮你分析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核心是自我形象的形成。(心理学的概念)
3.尊严的核心。强大的精神动力。什么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就是你的生活观念。
在育儿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作为父母和老师,你给孩子植入了什么样的人生信念?或者说你给他什么样的生活理念?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你培养了他什么样的逻辑推理能力?
思想教育是持续的,逐渐强大的。我们强调补课。但却忽略了生命概念的形成。如果没有思想,他和一个会走路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遵循丛林法则。在这个社会里,你要善于竞争,要有竞争的能力。这个社会不是你接受不接受竞争,也不会因为你想而存在。这个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人能逃脱。
现实社会中,优胜劣汰是社会现实。
如果你不跑,没有人会等你。
你有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有没有丛林法则的思想,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价值。
作为父母,你回顾你的生活,看看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对你的生活满意吗?你和同龄人是一个T队的吗?社会是残酷的,但也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