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见的兼职陷阱?
这种情况最常见。前不久,某大学大四学生华在人才市场看中了一家公司的兼职。他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600元,就上前送材料。招聘人员说要交20元报名费。花付了钱后,到现在还没有他的消息。
友情提醒:很多不法企业往往以招聘的名义向求职者收取10-50元不等的报名费,然后让大学生回去等通知。根据相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求职者可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陷阱二:上班前交服装费。
广西某大学的小胖告诉记者,他在找兼职的第三天就被骗了。7月2日,他在南宁市人民路某公交车站附近看到一则招聘启事,称某贸易公司正在大量招聘业务员、抄写员、货运代理等。
他按照通知上的电话打过去,对方让他去人民东路某栋0910室面试。在公司办公室,接待他的男子“热情”地介绍:销售员的工作是在商场推销某品牌洗发水,每天工作7小时,一个月600元。然后他说,如果你想从事服装行业,你需要支付200元服装费,其中65,438+000元将在你上班后从你的工资中扣除,另外65,438+000元将当场支付。因为身上带的钱不够,小胖先付了60元。
7月3日上午,当小胖和两名同学再次“探索”该公司时,接待员不那么热情,更急于催款。警惕的小胖开始仔细查看该公司,发现其营业执照模糊不清,工作地点不明。其间,来了几个大学生,向接待人员“讨价还价”费用。小胖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但要钱无果后只好悻悻回家。
友情提醒:路边小广告的内容很少是真的。大学生求职要注意查看用人单位的各种证明,不要轻易被薪资蒙蔽。
陷阱三:不会返还的押金。
大三学生李燕和同学交了300元押金,应聘到一家网络销售公司兼职,卖价值298元和398元的贵宾卡。但一个月后,李燕和她的同学未能卖出一张卡,他们要求退还押金的请求被拒绝。
友情提醒:这种纠纷经常发生。因为大学生与销售公司签订的协议不是劳动合同,不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大学生在选择兼职时一定要慎重。
陷阱四:介绍不成功不退款。
暑假期间,刘同学去了一家中介公司找工作。在交了200元中介费后,他被派到一家公司做话务员,却被告知公司已满员。几天后,刘同学多次上门要求退款。结果不仅没拿到钱,还差点被打。
友情提醒:劳动部门受理的案件中,退费投诉较为突出。根据规定,职业介绍不成功的,应当退还介绍费,求职者可以向职业介绍主管部门投诉。
陷阱五:“缩水”工资
大四学生马骁申请了一家快餐公司的工作。双方口头约定每日工资20元,按周计算。发工资那天,老板只给了100元。小马以为没有40元,双方发生争执。虽然警察处理了,但是小马还是没有拿回血汗钱。
友情提醒:发生劳资纠纷,要举证。虽然双方都做了口头约定,但是一旦对方否认,大学生就会很被动。所以兼职的时候,一定要和单位签书面协议,否则吃亏。
陷阱六:什么都没做过的“义务工作者”。
李良得到了一份写商业计划的工作。经过几天的准备和大量的努力,客户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材料(估计这个时间足够写下材料了),然后说材料有些出入,让他们改一下再联系。然而,当我联系变更后的李良时,我被一再推脱,因此没有结果。事后,李良意识到自己被骗去做了一份“志愿工作”。
友情提醒:大学生往往社会经验少,辨别真伪的能力不强。另外,他们有表达自己的热情,期待社会认可他们的价值。所以有些人很容易抓住机会骗取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白白做“义务工”。我们应该改进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