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实践的心得怎么写?

陶艺实践课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它是中国一种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它的理论、技法和创意对于陶瓷作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惜时间有点仓促。我很喜欢陶瓷艺术的这种综合实践,因为它教会了我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很重要,到处都可以学到!

好在当代陶瓷艺术家何越先生给我们上了这门陶瓷课的指导。当我们来到何老师的陶瓷工作室时,我们感觉会有一种震撼。原来陶瓷艺术可以这样,好神奇。眼前的这一幕不禁引起了人们对陶艺的浓厚兴趣。最原始的粘土在成型后变成了艺术品。陶器的升华过程是怎样的?

在这次陶艺制作中,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泥塑板还是空白画都需要耐心。其次,要用脑子思考,把握自己的感受。因为懂得制陶很重要,只有自己觉得好了,才能做出好东西。抓把柄靠理解,用脑子思考,充分认识泥浆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你的手才能和泥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东西。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班做的作业不一样,感受和乐趣也不一样。

第一次进陶瓷工作室有点兴奋,但也担心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出来。一开始,何老师花了很长时间介绍具体的制作流程和规程。之后,我们正式开始了制陶课。

第一课是空白绘图。在我的印象中,用拉坯机把泥做成瓶罐是最简单的事情。何老师先给我们演示了一下,包括怎么揉泥,怎么在转盘上画毛坯,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将泥压成泥饼,将泥拉起,按压,重复这个动作;然后,将右手大拇指垂直插入泥的中央,再慢慢向上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右手剪成剪刀状,把陶罐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形状就做好了。看着一块泥巴在何老师手里神奇而轻松地变成了艺术品,我也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马上做一个。收到土后,我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揉土,然后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远非如此。我把土扔在拉坯机的盘面中央。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我慢慢靠近泥土,但似乎泥土在抛我。是的,我控制不了。幸运的是,我保持了冷静的头脑。终于能够更好的驾驭这片土壤,慢慢的想明白了自己想要做的东西的形状。虽然不是很漂亮,但看到自己自以为是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最大的感受就是静下心来,静下心来做空白画作品。我想到了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中间两节课,何老师帮我们联系陶厂实习,那里的师傅用的是最传统的技法,最传统最原始的技法。用木棍在地上转动大磨盘拉坯。每一次传输停止的时候,就是拔出一个陶罐的时候。太神奇了!不过转磨盘也很费力。第二次去陶厂,把毛坯补好了。我们都坐在户外,用自己的手工工具小心翼翼地开始雕刻、制作机械、挖洞等等。这些文案机制,应该说都是经过仔细搜索资料,选出了自己喜欢的,最满意的方案。虽然那天很冷,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制作着自己的陶罐,希望它们能在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变成简单的艺术品。第二次一起吃午饭,泡面那么香,我觉得当时的笑容也值得回忆。

最后,我回到制陶室,做了一个手捏和线材。手捏就跟小时候玩橡皮泥一样。更容易把泥捏成一个形状,然后用金属丝固定。就是把泥揉成小条,然后把这些小条卷起来作为器皿的侧壁。当然要在下面垫一片薄薄的泥作为底部。当泥浆粘度不够的时候,就需要粘泥浆,等等。因为我想做一个看起来像用线材制成的容器的东西。我花了一点时间摩擦这些细条,使它们变得均匀。这些条从头到尾都是相同的厚度。在这之前,我做了一个底,用来支撑线材做的东西。这个底,我做成了椭圆形,厚度不薄也不厚,接近老师说的厚度。然后,我拿出之前做好的底,拿出一张小报纸。我把底部放在上面。然后,我把第一根线材放在中间形成一个圆圈,然后把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线材一直放到第十根。最后,我完成了我放在一起做的可爱的手榨毛毛虫和洋娃娃。感觉很有成就感,还挤了一些带花边的蒸饺之类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从制陶课上收获很大,也体会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凡事要冷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回忆创作和收获的快乐和满足感,会让你非常开心和兴奋。感谢这次指导我学习的何老师,他牺牲了自己的创作时间来指导我们。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我深感荣幸能够选修这门课。这门陶艺制作课是我大学以来最开心的公共选修课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