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李开复先生提到的大学生的标准?

“大学”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到了朱时代,他又把它们单独拿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把《大学》列为四书之首,写了《四书注》。从此,“四书”成为600多年来科举考试的经典教材。朱说:“人民的美和美女都进大学。”什么是“大学”?他将其解释为“为成年人学习”。所以今天的大学校园只是一种形式,成年人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内容。这种解释可能具有普遍性。

《大学》一书是“四书五经”中字数最少的,只有1750字,分为经典和传记两部分,经典明确区分道德、亲民、至善。《列传》分不同的东西,知识、真诚、正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眼。简称“三纲八目”。600多年来一直作为官方必修考试内容进行研究。今天,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在没有学习it的情况下成为了大学生。那么有什么新的标准吗?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感谢李开复老师,让我有机会和更多的大学生交流,促使我更深入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生。以下四点可以参考。

一、大专:

“术业有专攻”,这是所有大学的立身之本。当然,所有学生也必须以此为基础。没有专业就上不了大学,没有专业就成不了大学生。毫无疑问,大学生要在“专”字上努力学习,但更要在“大”字上努力学习。也就是说,只懂一点专业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专业上做到“精”“深”。俗话说,学而不精,就是不学。可以说,不精通就是没有专业,没有专业就不是大学生。

我们的教材可能“专”,但不一定“大”。不管编写的教材是否符合大而专的要求,都要深入系统地学习。有的人考研,是向“专”迈进了一大步。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走这条路,但是不考不代表不学。因为你被贴上了低人一等的标签,所以你要多学习。十几本专业教材远远不够。但是很多人连专业都太局限了,有的人40岁了还没开始学习。这样的人能称为大学生和帅哥吗?

除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你还必须“知识渊博”。只有这种“⊥"-type知识结构”才能让你“博大精深”的成就,让你站稳脚跟,不让你陷入死胡同,更大程度的发挥你的专业,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件大事是仅靠专业知识就能解决的。

大学四年只有40本书。如果你学了80本和120本...“先专后大”,就是不用怕清华北大。哪怕我是最刻薄的“三本”,我也无愧于一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