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刍议(2)
规范大学生网上交往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克服其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发挥道德引导、规范和约束作用,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真正做到文明、健康、自律,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形成长效机制。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发展,科学有效。因为原则既是网络交往道德内在规定性的反映,也是网络交往道德建设规律性的概括和总结。因此,网络传播的道德建设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1,时代的原则
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针对的是什么情况?具体?时代特殊传播方式的道德建设既要贴近具体时代,又要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时代原则。基本要求是,这种建设要紧扣时代发展,顺应时代要求,富有时代进步的气息,反映时代进步的步伐,体现改革创新的精神,呼应时代的期待。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的交往活动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从根本上创新和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和手段,使人类的交往活动更加方便快捷,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地域,所以规范这种交往行为必须适应这种交往特点,从而明确引导大学生。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必须从文明和时代进步的角度看待网络,用网络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貌。虽然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时代特征应该是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最显著的特征。没有时代特征,网络传播道德建设的灵魂就会丧失。
2、有效性原则
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是什么?虚拟世界?道德建设不仅要贴近?虚拟世界?传播的特点,也要规范其传播行为,体现有效性原则。基本要求是在追求网络传播道德建设目标时,要注重实效,追求实效,力求实效。不仅网络交往中道德建设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有效性是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因此,在网络传播的道德建设中,有必要把?有效性?作为建设的追求目标,还为了什么?有效性?作为衡量建筑性能的基本标准。这个要求?建筑?要从实际结果和需求出发?建筑?工作卓有成效;要在教育思想上务实,在建设工作上扎实;要夯实德育基础,实施道德自律过程;总之,不重视网络传播中道德建设的有效性,这种建设就没有意义。
3、针对性原则
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有吗?具体?道德建设的对象不仅应该接近?具体?对象的传播行为要紧扣网络传播的实际问题,体现针对性原则。基本要求是根据网络交往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让学生行为得当;针对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量减少或降低其负面影响;针对网络交往日益深入大学生生活的实际,形成有针对性的网络交往道德教育机制,提高学生网络交往道德素养;针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传播伦理发展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规划,使网络传播伦理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针对性是有效性的基础和保证。提高针对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提高学生素质;既要重视网络交往中的道德教育,又要重视网络交往行为的管理;既要注重普及网络交往伦理,又要注重净化网络交往环境;这等等都是提高针对性的有力措施。针对性是网络传播道德建设应该做的?有针对性?如果不重视或者失去这种针对性,建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综合原则
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有吗?具体?内涵的道德建设既要明确具体,又要满足内涵的需要,体现全面性原则。基本要求是在网络传播道德建设中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和途径,形成综合建设力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形成综合道德效应。在教育要素方面,主要整合了道德、法律、文化、环境、纪律的规范和制约功能;在教育方式上,主要整合了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方式;形成各要素有机配合、各方面力量齐发力、各司其职、社会关注、家庭关爱、学校负责、学生积极构建道德网络传播的新局面。网络传播中的行为规范与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以及学校的纪律和要求密切相关。网络传播中道德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法律与道德的互动,离不开传播主体的自律,离不开先进网络文化的熏陶,离不开教育主体(学校、社会、教师等)的引导。),包括网上交流环境的净化。认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是高校的责任是有失偏颇的。
二、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
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以此为指导。大学生是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主体和客体。也是网络传播道德的承载主体和责任主体。因此,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必须落实到大学生身上,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网络交往道德水平。
1.强化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观念。
强化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观念是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人们常说,观念可以改变一切,决定一切,观念一旦改变,就会呈现出新的面貌。网络交往道德建设就是要强化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观念。由于网络交往中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缺乏有针对性的道德观念的引导和指引,往往跟着感觉走,即使?自律?能力强的同学也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从事网络交往体现的是一种安逸的行为,而不是在正确道德价值观指导下的自觉行为。因此,重要的是建立?诚实守信,独立自主,谨小慎微,独立自律。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逼别人说什么做什么?等等?阅读,并上升为个体的道德信仰,成为网络传播中个体的精神支柱,成为强大的道德力量。
2.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交往的道德认知。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交往道德认知是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认知是指对网络交往中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主体的确立、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评价判断能力的发展、道德价值的选择等诸多方面,是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理性选择的基础。很多时候,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出现道德问题,是因为他们对网络交往的道德认知模糊,甚至将网络交往中的道德关系与现实交往中的道德关系完全隔绝,认为现实交往需要遵守道德,而网络交往不必;我误以为网络传播中的道德主体是虚拟的好吗?隐形?到达?退休?,你可以无忧无虑。基于这样的认知,现实交往中不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经常发生。
因此,在网络交往道德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社会其实是现实社会的衍生物,网络交往是现实交往的复制品。虽然有差异,但交往中的道德关系并没有改变。道德规范不应该因此而丧失;道德主体不能如此?退休?也就是说,上网的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网络交流中的人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现实交往中存在道德关系,网络交往中也依然存在这种关系,所以他们依然有责任守道德。即使没有人监督和见过与自己交往的人,不知道他们的性别、身份和地位,人的道德良知、伦理道德和道德坚持是不能放松和改变的,仍然要坚持一个人的真实。本色?并做出合乎道德的行为选择,从而形成正确的上网和交往态度。
3.提升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道德意志。
增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意志是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核心目标。网络交往中的道德意志是指大学生遵循网络交往道德的自觉性和坚韧性,以及抵制不良信息和色情刺激的果断性、自制力和忍耐力。道德意志是网络交往中坚守交往道德底线、做出道德判断和选择、按照道德选择行事的核心素质。诱惑?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道德意志问题,即缺乏遵守网络交往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和韧劲,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色情刺激了果断性、自制力和忍耐力。因此,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是从学生内心出发,将道德信念转化为一种道德意志力,进而坚持不懈地自觉遵守网络交往的道德规范,以坚强的意志坚决抵制和放弃交往中的各种诱惑和不道德行为。
4.加强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自律。
增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意志是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自律是指大学生把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网络交往中的道德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法律?,一种道德修养和水平的内功,严格的纪律,自我保护,和自我意识。也就是在网上交流,对吧?我该怎么办?我应该怎么做?我是怎么做到的?等相关问题做出自律的道德选择。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放松自我约束的结果,或者说失去了自我约束的内在力量。有时他们往往不是?我不知道,但是?为什么不呢?;没有吗?不查?,但不是?没有警察?;没有吗?不争论?,但是?不做?;没有吗?未知?,但是?不保留?等等,这些教导都是自律不严的表现。因此,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最根本的是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舒服吗?交流的主题变成了?有意识?交流的主体,由?虚拟的?交流的主题变成了?真的吗?交流的主体,由?隐形?交流的主题变成了?现实?传播主体不因网络传播现状而改变自律。
第三,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需要理顺的基本关系
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建设必须理顺几个基本关系。只有理顺这些基本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各展所长,形成合力,才能化解和消除消极因素,利用和形成有利于网络传播伦理建设的积极因素,顺利推进网络传播伦理建设。
1,建造主体与建造客体的关系
网络交往道德建设需要理顺建设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建设主体,是网络传播道德的责任者、设计者、引领者和执行者。网络传播道德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它?主题?如何扮演角色;作为网络传播道德建设的对象,它是网络传播道德的载体和实践者。它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它?对象?行动的水平。虽然建构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但主客体系统仍然是学生,他们既是网络交往道德建构的主体,也是客体。因此,在网络交往的道德建设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行为?主题?责任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建设的全过程,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网络交往的认知水平;还要强化学生作为建设对象的责任意识,调动他们在道德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用统一,体现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加强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既要重视学生的主观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客观作用。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网络交往道德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没有学生的客观作用,网络传播中道德建设的效果就难以体现。
2.现实传播伦理与网络传播伦理建设的关系。
网络传播伦理的构建需要理顺现实传播伦理与网络传播伦理的关系。从本质上讲,现实传播伦理和网络传播伦理没有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用来规范和调节人们的交往行为,只是在交往空间的领域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现实交往伦理主要规范和规制现实空间领域的交往行为,而网络交往伦理主要规范和规制?虚拟的?太空中的交流行为。但即使在?虚拟的?空间交往也要受到现实交往道德的约束,因为他们是真实交往中存在的人。
至此,在沟通?人?,既是现实交往道德的载体,也是网络交往道德的载体和践行者;还因为?人?,实现了不同领域的道德链接。因此,在网络传播伦理建设中,要理顺现实传播伦理与网络传播伦理建设的关系,既不能割裂,也不能简单混淆,而是要做到有机联系、和谐统一,各有侧重,用* *约束和规范人们在传播中的行为。现实的传播伦理应该是网络传播伦理建设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网络传播伦理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网络传播道德应该体现的是对现实传播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没有继承和发展,网络传播道德就不会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加强网络交往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坚持推进现实的网络交往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使二者相辅相成,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网络传播中道德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网络交往的道德建设需要理顺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的关系。毫无疑问,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道德规范的外部约束力的有效性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为维护网络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因此,网络交往道德建设重在学生个体道德自律,要加强和提升学生道德自律水平,使其在网络空间自觉自律?不要越界?。但这最多反映了一种教育?无奈?因为人性的弱点,让人们完全自律,其实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网络交往的道德建设应注意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在重视学生自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实施道德他律的途径和措施,争取道德他律伴随学生网络交往的全过程,使他律促进自律,把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规范交往主体的交往行为。因此,加强网络交往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学生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建设。没有自律,网络传播的道德规范就无法落实。没有他律,道家的自律就不会长久,也就难以有效。
4.网络传播中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网络交往道德建设需要理顺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交往道德教育的关系。在学生的网络交往中,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在诱因上,有的是心理问题诱发的道德问题,有的可能是道德问题诱发的心理问题,有的是心理和道德两方面问题的结果。因此,网络交往道德建设不仅要解决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问题,还要解决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问题。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实现道德健康,道德健康也能促进心理健康。
因此,加强网络交往道德建设,要坚持网络交往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解决网络交往心理问题,改善学生网络交往心理;重视网络交往的道德教育,注重解决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性,使之相辅相成,形成教育的合力。没有网络交往的心理健康,就不会有网络交往的道德健康;同样,没有网络交往的道德健康,就不可能有网络交往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应该引起高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更加关注这一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
陈霞。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9 (9): 35-36。
[2]赵爱琴。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J].经济和社会发展,2008年(1): 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