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人的诗歌
灯没有熄灭
我站在坑底。
谁出淤泥而不染?
我浑身是泥。
看见
水枪和泥浆泵
这是我的武器
疯狂地喷射
烂透了
我对面只有泥巴。
这里
在这里,太阳是不容易理解的
河流很臭,很无聊。
即使偶尔会变得没那么臭,或者没那么臭。
市民的脸上出现了巨大的空白。
尤其是迎面而来的时候。
有钱人工作多辛苦。
买保险,按下按钮,飞来飞去。
在这里,金钱、运气和实力都是有用的。
在这里抱怨是没有用的。
栅栏太高了,里面充满了污秽和痛苦。
每一天,每一天,神经紧绷,崩溃。
广场的中心和四周都种上了花。
我不知道该给谁看。
每一天,每一天,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浇水。
兄弟,这个时候,我在火车站的窗口出轨了。
二哥刚刚撬开了人家的门。
三哥年前结婚,生了个黑孩子。
四哥把最后十块钱输在那边的砖房里了。
武哥被保安赶出来了,远远的
这个地方诅咒他们,向他们吐唾沫。
刘大哥的工资拖欠了几个月?
没用的,叹老实人?
他们晚上喝酒...没有明天。
街道越来越宽,越来越亮。
西装越来越便宜,领带也包括在内。
超市里满满的货架。
在你转身不看的黑暗角落。
好日子就像一阵冷风,追逐着穷人的风
大姐一年要工作365天。
二姐不哭,虽然她刚被机器弄断了手指。
三姐会读书写字,那又怎样?
四姐和一个有钱人在一起,生活还不错。
先不说最小的姐妹。
一个站在街对面,不知道该做什么。
另一个早就消失了。
只是这里的太阳没那么粗鲁。
在宿舍楼和厂房之间
只是雨雪没有那么残酷。
在废墟和建筑工地之间
有人在电视上不停地唱歌。
笑,笑,笑,拍手
有人跟着笑,好像很有趣...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活下去。
今年冬天会这么冷是不足为奇的。
就像我们的家乡,被遗弃的
一望无际的土地...
锤子
黑马——意外的赢家
锤子永远不知道温柔。
练一辈子韧劲。
它告诉自己:
好的金属藏在
在最坚硬的石头里
一旦被击中,汗水飞溅。
紧握的心凿刻着太阳。
寻求成为生活中不变的歌唱。
党党的党党当
锤子人生中最美的语言。
一台机器是旧的。
郝茂君
一台机器是旧的。
它不会听,它会。
带着我们不习惯的脾气。
来治疗我们
但它是无辜的
像我爷爷一样。
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又聋又哑又瘫痪
眼中的愤怒灼伤了所有人。
好像一切都是我们的错。
他的沉默
实际上是更大的对抗
我父亲和我花了很长时间
小心翼翼地喂他饭,喂他活下去的信心。
一台机器是旧的。
更棘手的不是机器本身。
是我们对自己的习惯产生了怀疑。
一台机器最终会变老。
包括你和我的身体。
冷静下来想一想。
没有人希望机器出错。
即使我们不再需要它。
让它保持完整。
我们的心情会很平静,很舒服。
我爷爷已经是过去式了。
偶尔活在我的一些记忆里。
离心机为什么会背叛?
线
它已被变频器忽略。
控制它突然放出一系列气体。
嘿,嘿,像个人一样笑一笑。
变成一个无所事事的懒人。
我怀疑这是个阴险的家伙。
我怀疑它懂政治。
现在它的壳在燃烧,有发烧的迹象。
电工皱着眉头熬夜,眼睛红肿。
拿着测量仪器,他小心翼翼地打着哈欠。
直挺挺地倒在椅子上
他合上开关,拉下开关。
他眨眨眼,高兴地说
“我得睡觉了。”
离心机一定还有另一个帮凶。
整条生产线都瘫痪了。
很安静,很安静。
现在没人敢小觑了。
像领导一样切一块时间。
仔细咀嚼一块黑面包。
钢铁交响曲(选项9)
吴·
一个
用钢
感受悲剧交响曲。
不凄凉。
二
微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吹一首诗
我听说了
钢铁的音符
里面的
回荡
三
作为一名轧钢工人,
每天和
钢铁交响曲
连成一体
没有分开
五
像草一样。
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像一朵云
拥抱这片蓝天
虽然它是贫瘠的
六
钢铁
这是一幅巨幅画
13亿个零件
De me
承受同样的负担
这个负担
享受这一个。
鞭策和鼓励
七
钢铁融化悲伤。
九
一只胳膊
用钢编织
成为永远的回忆。
有一腔温血的
把它洒在钢上
飞出迷人的旋律
他们是钢铁交响曲中唯一的人
最感动的事
想想他们。
这些在工作中致残和死亡的人
我的诗句
我热泪盈眶。
十一
在钢铁上
靠近蓝天
因为钢铁的高度
在钢铁上
相思回忆
因为五千年的艰辛
漫长的道路
十三
父亲是钢铁。
付出了一切。
我取代了我父亲的位置
来自一个遥远的国家
钢铁是父亲的荣耀。
对我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我迈着坚实的步伐通过了。
跨越到另一个世纪—
融化成钢铁的交响乐
一种力量
雄伟的
一种噪音
一种光辉-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者的节日。劳动创造世界,劳动者永远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体。随着文学题材的不断丰富,普通劳动者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从“文革”前的“主角”变得有些边缘化。在我国,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由于其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理应在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仍然有一些作家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理解和热爱,努力写出一些表现工人主题、吸引普通读者的好作品。
批评家曾振南认为,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中,劳动人民和劳动人民一直是进步作家关注的描写对象。对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切同情,对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尊重和赞美,对他们伟大成就的歌颂,在我们的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高尔基曾说:“我们作品的基本主题是:作为新人类组织者的社会主义劳动和作为社会主义劳动组织者的新人类。”他还说:“我们应该选择劳动作为我们书中的主要英雄。”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贯彻和实践,以劳动为主题、以劳动者为描写对象的新人民文艺蓬勃发展。从最具时代特色的工业小说来看,虽然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也不乏被历史铭记的作品。曹明,一个把一生的才华和精力都投入到描写工人阶级崇高事业的作家,在1948发表了新文学史上第一部新历史观点的小说《原动力》。解放后创作了《火车头》、《乘风破浪》等著名小说。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小说,影响比较大的有周立波的《铁水奔流》、艾芜的《百炼成钢》、雷加的《势》三部曲:《春天来到鸭绿江边,站在最前沿》和《蓝绿色?林、艾的《无尽的挣扎》、《浮沉》、萧军的《五月的矿》、罗丹的《暴风雨的黎明》、的《沸腾的群山》等。其中的《百炼成钢》和艾的《浮沉》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国际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批以短篇小说为主的优秀工人作家,其中胡万春、、费、卢俊超、万等影响较大。也有一些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优秀的工业小说,其中杜鹏程的《在和平年代》是最著名的。其他有影响的作品有白朗的《为了美好的明天》、杨朔的《锦绣山河》、许怀忠的《长虹在地上》、葛的《大师》、鲁的《荣誉》和《周泰二次相会》等。
在新时期文学中,工业主题的创作与改革主题相结合,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和艺术光彩。代表作有张杰的《沉重的翅膀》、孙俪、余晓慧的《浪漫之城》、的《机电处处长的一天》、乔处长的《赴约》、贺新年、孙韶山的《八百米深》、陈的《凤凰之眼》、邵华的《滚滚波涛》。当然,描写劳动者的作品主题并不局限于工业。如的《大雁北飞》、丛的《北国之草》、的《艳阳天照天山》等描写军垦战士劳动的作品。赵树理描写农村劳动者的《摸不着的手》和王愿坚反映新劳动观的《普通劳动者》。被誉为“石油诗人”的李记赞美石油工人的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也占有独特的地位。
曾振南说:“近几年,据我所见,工业题材的小说写得不错的有上海作家尹惠芬写的《汽车城》,湖南作家向本贵写的《花生》,湖北作家蒋星写的《走进夏天》。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有《大厂》和《陈冲今年的厂长26》。新时期以来,写得好的工业作品少了,流行的畅销书都是都市的,情感的。作为文学评论家,我还是希望在我们的创作中看到更多描写劳动者的作品,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劳动是文学中永恒而崇高的主题之一。劳动者的处境和命运一直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关注的焦点。古代有白居易的《卖炭翁》,外国作家有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等等。劳动者在生存和发展中的感受也是人类最普遍的感受,应该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关注劳动人民是作家的天职。成的《钢铁巨人》在20世纪60年代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时他才二十多岁。从技术员到工程师,后来担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人民文学》总编辑。程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去感受、接触生活,与工人保持密切联系。除了游记,他的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基本都是工业题材的作品。即使他在大学时代写过一部作品,也是来源于他上工大时的感受。他说:“所有的作品都与生活经历有关。我在工厂待了26年,整个青春都贡献给了工业战线,构成了我的创作基调。我的作品离不开工业,对工厂里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很深的感情和深厚的感情。我尊重这些工人。他们是生活的主人,也应该是文学作品的主人。”
为什么五六十年代涌现出那么多反映工业题材的好作品,现在却很少?程认为,当时作家和作品不多,但十年磨一剑,看到底子就很不错了。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作家来自生活的不同层面。对生活的观察不像过去那么直接简单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作家对生活不够深入,没有切肤之痛。更确切的说,我这辈子没摸过、刮过,所以艺术感染力不够深。也有少数作家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有些当时看着还不错,看完就忘了。程认为,新的历史时期应该产生能深刻反映时代和历史、给人更多回味的作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一方面要在艺术上继续深入钻研,另一方面也不能片刻脱离生活,对生活过于冷漠,对人民群众,尤其是生活在一线的劳动人民充满热情。
城市充满诱惑和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尹惠芬的《汽车城》真的“沉”在工厂里了,收集的资料有几百万字。这部凝聚了尹惠芬多年心血的作品,获得了2001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在此之前,她的作品都是工厂题材。她的早期作品描写了工人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单一的工人题材丰富了原著,反映了工人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她在汽车行业待了很多年,后来从事专业创作,但一直和工人们保持联系。她对他们的任何行动和想法都非常准确,她觉得自己和工人们是有联系的。她说:“当然,我写小说不表达技术领域,但偶尔一个人说什么的时候会用到。就为了一句话,也许我想读一篇几百万字的东西,相当于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汽车行业就像大海一样,一般无法深度采访,小说要写人的灵魂和内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和工人交朋友,才能理解最深刻的东西。”工人靠机床生活的生活方式从5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从未想过自己的工作有一天会丢掉。这种生活方式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但仍有许多内涵有待发掘。尹惠芬说:“文学不是关于好奇心,而是关于普通人的命运。饶舌的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雪村的《东北人是活雷锋》都从穷人的角度打动了人们的心。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至少要讲究心机。目前以劳动者为题材的作品相对较少。作为作家,我们应该重新调整对工人的关注,瞄准他们的心。如果你以慈善的眼光写作,就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尹惠芬最近刚写完一篇长文,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次她关注年轻人,写的是城市变迁中人们内心和情感的变化。她认为写上海市民阶层和工厂主题之间有联系。因为上海是第一个产生产业工人的城市。对于城市来说,每个人都是劳动者,是传统观念中类似早期工业文明的劳动者,而不是E时代的劳动者。城市最基本的力量不是成功人士,城市的灵魂也不是建立在高楼大厦上,否则城市也一样。城市有自己的个性,大多数人决定了城市的个性。他们是这个城市最基本的力量。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他认为,解放后,当代中国文学中工人形象的重建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人和农民开始被描述为历史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第二,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人和农民需要发挥主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主题和农业主题取代其他主题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流主题是必然的。农业题材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40年代赵树理的《弟子规》、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雨》。然而,这些作品在阐释中国农村革命的必然趋势的同时,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对农民落后性格的刻画。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情况逐渐被刘清的《创业史》等著作所改变。他们的作品中不仅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新形象,而且充分强调了这些先进人物在经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到了浩然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上述倾向被强化到了不太真实的地步。程光炜认为,相对而言,工业题材不如农业题材突出,但它的一些特点也值得注意:为了表现新时代工人阶级的成长,建立了新时代与旧时代、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对立的叙事模式。比如胡万春的短篇小说《骨与血》《家庭问题》等等。小说领域也有不错的作品,如萧军的《五月的矿井》、雷加尔的《鸭绿江春来》、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曹明的《乘风破浪》等。这些长文反映了大工业生产背景下工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说明一方面,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需要工人农民发挥特殊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宽广胸怀的艺术表现是对这一历史主体身份的形象确认。
但五六十年代的劳动者形象塑造也存在误区,表现为人为地将知识分子与劳动者形象割裂开来,有的作品甚至将知识分子置于工农无私劳动奉献的对立面。我们注意到,9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工人形象出现了另一种“重复”。具体来说,他们开始从中心滑向边缘。在电视剧《张大民》中,主人公原本是一名产业工人,但在他的作品中他被排除在生活之外。当他试图重新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时,他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电影《美丽妈妈》也是一个例子。值得玩味的是,下岗职工的“漂亮妈妈”不再是社会羡慕的角色,而是同情的对象。程光炜说:“文艺作品中工人形象的丧失,应该说与社会结构的大调整有很大关系。这种调整使得传统的第一产业迅速被新兴的第三产业所取代,而作为第一产业主体的工农也必然会出现上述社会地位的错位。表面上看,工人形象受到了损害,实际上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五六十年代文学、重新全面认识工人形象的历史契机。它进一步提醒我们,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社会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的步伐必然会逐渐加快。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工人开始大规模向现代工人转型。庞大的工人群体不仅包括工人、农民,还包括公务员、知识分子、白领等更广泛的工人阶级。这就要求我们用更广阔的视野、知识和未来发展的眼光重新定义现代意义上的劳动者,给他们一个更客观的定位。
庞大的工人群体不仅包括工人、农民,还包括公务员、知识分子、白领等更广泛的工人阶级。这就要求我们用更广阔的视野、知识和未来发展的眼光重新定义现代意义上的劳动者,给他们一个更客观的定位。(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