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设想
我在高校工作,我对高校未来的发展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我认为传统大学将面临深刻的内部变革。
比如实体大学的规模会继续缩小,一些大学会倒闭,一些大学会被拆除,围绕专业进行资源重组。相应的,一些综合性大学会“缩水”,砍掉不是自己强项的专业,但区域内还有其他学校更专业。教师工作成绩的定义会比今天更宽泛。教师在网络上写小说、翻译甚至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或者形成发达的网络社区,促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都会被视为贡献和成果,而不仅仅是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
第二,跨国学校越来越多。
即使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办跨国学校,比如“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unnc等。但不足的是资源分散碎片化,有重复建设之忧。相信以后会有一些教育优惠和教育“特区”。卡塔尔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专门在多哈设立了“教育城”,吸引了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卡塔尔康奈尔医学院、卡塔尔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卡塔尔卡耐基梅隆大学、卡塔尔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卡塔尔西北大学、法国巴黎HEC、伦敦UCL卡塔尔等欧美名校的参与。未来十五年,全球这样的大学城会越来越多,也会享受到一些资源。全球教育将成为你我的深度融合,就像今天的全球经济一样。
第三,部分大学会与行业或区域经济动态融合,部分大学会转型为工读学校。
这种结合不一定发生在教育资源充足的特大城市,而是发生在资源不足但属于重要工业基地的中小城市。这些学校会在教学方法上推动一些创新,工作和学习互相反哺,会成为常态。前段时间,中国报道了很多关于加州沙漠中的“深泉学院”的事情。深泉学院是这种工读学校的一个极端案例,很多人怀疑这种模式是否能扩大规模。其实美国也有一些高校,不像深泉学院那么极端——少则二三十个学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例如,肯塔基州的伯里亚学院(Berea College)和密苏里州的欧扎克学院(Ozarks College)都是正规大学,规模与其他小型文理学院类似,但它们是以“工作学院”(Work Colleges)模式运行的,学生有工作,许多人依赖当地经济。比如密苏里州就有著名的布兰森度假村和娱乐城。学生不用交任何学费,因为他们要工作。他们在这种模式下运作了相当长的时间,相信他们的探索会给未来的大学很多启示。
第四,学生自主学习将成为一种常态。
基于技术平台的自主学习将迫使大学的学术体系更加灵活。学习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大规模定制”,尤其是无处不在的移动技术。以前我们说的“因材施教”其实很难实现,因为很多学校通常没有经济实力一一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更多时候,大学是以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运作的。但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学习更容易实现。学生不一定需要遵循相同的步调。过去一年的严格划分可能会被打破,学生中会出现越来越松散的“队列”。学习小组的学生可能会一起开学,但由于进度不同,每个人会在不同的时间完成学业。
因为个性化学习更容易,一些大学可能会变得像电影租赁网站(如网飞)一样,按月付费,随时观看。你可以按学期付费,想上多少门课就上多少门课,只要你能负担得起。同时,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大学学习,用学分来攒一个学位。这会让学制变得不那么重要,让人们有多种渠道和方法接受正规教育。随着教育的复杂化,教育环节会涌现出大量的第三方机构和中介,提供学习认证、咨询等服务,也会出现很多不依附于具体学校的教育经纪人,这将充满商机。
第五,我觉得在线教育会有突破
一些过去被鄙视的网络大学,会因为模式更合理,成本更有效而异军突起,成长起来。一批所谓的“文凭作坊”将会消亡,但在剩下的网校和在线教育机构中,相信会飞出金凤凰。在线教育是目前国内比较热门的行业,也是朝阳产业。这种情况将持续很多年。
我相信中小学虚拟校园的比例也会大幅提高。大学招生和办学大多是和这些虚拟校园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通过这些虚拟校园选修一些大学和高中认可的课程。一些与高校紧密结合的高中将不再依靠全国统一考试进行大学录取。但是,在线教育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学习和在线学习会吃掉谁。主流的学习方式不一定是砖头水泥学校的学习,也不一定都是鼠标触摸屏环境下的在线学习。也许混合学习会起主导作用。另外,现在流行的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将来也会发挥作用,就像今天的电大一样,但不会成为正规教育的主体。
现在社会上,高校里有很多关于高等教育的批评,但是很多批评都局限于批评,大家吐槽,最后不了了之。这种虎头蛇尾的局面,关键是缺乏对理想状况的想象,所有的讨论都是基于现状。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欢迎批评或补充。也希望大家超越现有的教育思维模式,重新想象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想象未来是一项非常有趣和有价值的活动。我想借助这次大会的平台,挑战大家一起畅想未来的教育。展望后代的未来,必然会给今天的我们每个人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