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电气自动化专业800字的职业生涯设计。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的设想和规划,包括如何获得一份工作。

在发展领域,你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合理设计职业生涯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日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祯教授的一项调查显示,67.29%的大学生这样做了。

我有自己的职业定位,但49.84%的大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从数字上看,近一半的大学生从未做过职业生涯设计。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的,高考填报志愿自然是重要的一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对此做粗浅的探讨。

一、职业生涯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职业思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的强烈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任何人的职业理想都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基础,一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现实的。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应把个人抱负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职业理想对人们的职业生涯设计起着调节和导向作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个职业,通常是基于他的职业理想。大学生职业理想的过程就是他们心中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一旦他们心中有了理想的职业,他们就会按照职业理想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各种准备。

职业理想形成后,每个人都会建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中,人生的职业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也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职业目标进行一些调整是可能的。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一定的职业目标进行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想法和计划。所以大学生要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打算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打算成为什么领域的人才。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不仅会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还会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几率。

2.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在职业生涯设计中,要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的盲目性,达到高度的设计适宜性。职业分析:现代职业有自己的地域、行业、岗位特点。占领区可能是城市、农村、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穷落后的地区。职业生涯设计应考虑专业所在地区的具体特点,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和环境特点;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单位的规模和声誉,还要对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人才的供给、平均薪酬、行业的非正式群体规范等。不同的专业岗位对求职者的素质和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职业生涯设计中,不仅要知道所需的非专业素质要求,还要知道所需的专业素质要求,除了所需的一般能力外,还要知道所需的特殊专业能力。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积累是其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们往往以一个人拥有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水平的标准,但这并不是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准。单纯的知识量不足以显示一个人的真实知识水平。大学生不仅要有相当的知识量,还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他们就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功能。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中,要能够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科学地重组自己已有的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知识的整体效率最大化。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指宝塔型和网络型。

新世纪对未来人才的综合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充分体现个人特色,符合职业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发挥群体优势,展示个人特长。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捷径,只有学习和积累,采用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不断付出努力和艰辛。

4.培养职业所需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适应环境、融合文化和实践的能力。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中,不仅要有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从事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和部分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统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总的来说,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即兴能力。

5.参加有益的职业培训。目前很少有针对大学生的职业培训,甚至职业评估也是上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的,直到90年代末才开始有少数人将其作为自己专业设计的参考。职业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自谋职业适应性评估、科学确定职业意向等。目前,高校组织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很好的职业培训形式。笔者认为,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成功的毕业生校友回校与大学生谈心,邀请校外名人与大学生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到父母或亲戚家实习,鼓励大学生从事兼职社会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职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意向评估,开展职业兴趣分析评价等。大学生应积极参加有益的职业培训,早一点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正确引导职业设计。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还应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如正确对待求职挫折的心理素质、勇于和善于竞争的心理素质等。

二、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职业生涯。择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会受到一定的社会约束,任何人的择业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选择工作脱离了社会的需求,他就很难被社会接受。我们强调大学生求职时社会和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求和个人意愿的有机结合。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发展,既考虑个人因素,又要自觉服从社会需求。

2.根据专业设计职业。大学生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备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个人的优势。大学生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一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首先选择大学生的专业,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是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的。如果职业设计离开了你所学的专业,无形中就增加了很多“补课”的负担,个人价值也难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渊博。除了宽广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或了解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3.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设计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设计要结合自身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的要求。这里重点讨论个人兴趣、能力与职业生涯设计的关系。

大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时,应适当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是个体主动探索事物的认知倾向,往往表现为稳定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感兴趣,他就会对工作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热情,并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就不可能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也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但爱好并不总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时候也是一种耗散力。比如有的大学生什么都感兴趣,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的学生兴趣太窄,形成不了优势,有的学生兴趣与专业不符,给设计职业生涯的大学生带来困惑。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对自己的兴趣有一个客观的分析,重新培养和调整自己的兴趣爱好。

能力特长是人成功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心理特征,是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能力,不同的职业对能力的要求也不同。能力和专业在职业选择中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和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需要提醒的是,知识多、学历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力强,大学生切不可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能力的唯一衡量标准。大学生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根据自己真正的天赋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