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十佳歌曲有哪些?
第二首《水芙蓉》是广东潮州的一首客家郑松。有人解释这首歌,说“音乐的第一次表演是以红莲出水为象征,象征着优雅和温柔。”歌曲以其悠扬优美的旋律和“重六音”的特殊魅力,纯净清澈,寄托了人们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缠绵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古筝演奏家潘妙星演奏了以上两首歌曲。1940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从1959开始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从国盈、曹正、赵金山、罗九祥、苏文贤。1961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古筝独奏的天赋以娴熟的技巧展露无遗。几十年来,它广泛吸收了中国南北古筝流派的风格,并以其全面的技巧和精湛的演奏而闻名。
第三首《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也是浙江筝派的代表作。筝曲《山流水》虽已在全国各地流传,但差异较大,而浙派的《山流水》被研究和演奏的最多。这首歌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钢琴曲集《魔秘曲》。书中在标题中写道:“山涧流水只有一段,到了唐朝就分成两段,不分段落。宋代分为山、流水四段。”乐曲以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断琴托知音》为主题,呈现出一种“雄伟如山,壮阔如河海”的境界。整首歌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前半段使用相隔两个八度的“大捏”,其丰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的壮美。在音乐的后半段,在滑行的同时,连续使用了大量的向上和向下的刮削手法,详细描述了流水的不同形态,从涓涓细流到缓慢转弯,直至汇聚成一条河流。《山流水》为写意之作,旋律悠扬流畅,格调清雅清新,用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
青年古筝演奏家王翰,1966,浙江遂昌人。1978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4升入本院本科,师从何宝全副教授、孙副教授,1988以优异成绩毕业,留院任教。1986年获得首届中国唱片作品大奖赛新作品表演奖;1989获“山城杯”电视器乐大奖赛演奏奖、“艺术杯”中国乐器国际大赛古筝专业组三等奖;1991获得“上海之春”表演奖。他曾在香港和台湾、新加坡、日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演出。王翰的演奏技巧全面、细腻、优美,具有强烈的魅力和奔放的激情。这部电影中的第八首和第十首歌曲也是王翰的杰作。
第四首《林冲夜奔》是1962由卢秀堂、王一之根据昆曲《宝剑夜奔》的主题和曲调《新水令》的旋律改编开发而成,表现了水浒中豹子头林冲在一个雪夜被官府迫害后逃往梁山的故事。这音乐就像“传统曲目中的琵琶”
播放这首歌和第九首歌的是朱晓萌。1984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5获得上海青年汇演古筝一等奖。1990年3月,上海音乐家协会和上海电影乐团联合为她举办了古筝独奏音乐会,同年10月,由各国驻上海领事馆参加的朱晓萌古筝独奏音乐会在上海花园酒店举行。
第五首《侗族舞曲》展现了侗族村寨风情,表达了热爱美好生活的侗族儿女的欢乐心情。整首歌* * *分为四段:一是中速略快,侗寨之歌;二是稍快、粗犷而热情的芦笙舞;三、慢,月色董宅家琵琶多情;四、中速略快,赞董乡。乐曲的旋律交替使用“升调”和“降调”,显示了侗族音乐的特殊风格。第二段作者用了一种特殊的重音手法,烘托出一种粗犷热烈的气氛。
此曲由中国古筝大师、郑作曲、中国音协会员焦金海演奏。1939出生于河南安阳,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在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湖南广播电视艺术团担任古筝独奏,现为厦门大学音乐系古筝教授。因为他的努力,在古筝演奏、古筝音乐创作、古筝理论描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很好的声誉。焦以其独特的演奏风格、丰富的创作音乐、发展完善的演奏方法和理论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海外古筝界的关注和研究。他除了被称为“焦派筝”之外,还被誉为能“博古通今,使传统古筝音乐现代化,使之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古筝大师。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中国十大古歌之一。有两种流行的表演形式。一首是二胡曲,是刘天华先生在1929左右录制的,二胡演奏。据考,汉宫月湖乐《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于同名琵琶第一段;另一个是曲征。民间器乐从一个乐器乐谱演变成不同的乐谱,并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一种常见的情况。整首歌意在表现古代被压迫的宫女对月的忧郁的辛酸和哭泣,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乐的演奏运用了揉、唱、滑、按等多种技巧,风格古朴,韵味十足。它是山东筝乐的代表之一。
第七首《西部寒鸦戏水》是《客家曲征》中的名作。“客家”是指南宋末年为躲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的中原人,所以“客家曲征”又叫“中州古调”,流传于潮州。音乐采用潮州音乐特有的“重六音”演奏,使其具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古筝的旋律清新明快,音色低沉的椰树穿插其中,适时而至,相得益彰,听起来妙趣横生。它生动地描绘了西部寒鸦(鱼鹰)在水中逐一嬉戏的场景。在此录音中,与椰树相伴的先生是潮剧筝派的著名人物。1953年在上海首次录制古筝独奏《西洋寒鸦戏水》,名声大噪,人气极高。40年后,虽已80岁高龄,但听说弟子郭又录制了《西洋寒鸦戏水》,并兴致勃勃地以椰树为伴,为这首名曲再次展现风采锦上添花。
演奏以上两首曲子的是著名古筝演奏家郭,1942出生于上海。十三岁师从潮州筝派名家国盈,后师从浙江筝派名家王以智,先后师从曹正、林茂根、徐守成等筝师。1965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郭在学习各地传统筝派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形成了自己细腻含蓄的演奏风格,给人以回味。她的古筝演奏扎实抒情,经常在各种音乐会和广播电视中独奏。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炎在70年代创作的。音乐表现了东海渔民快乐而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音乐以号角的音调描绘了大海的波涛、劳动的场景和宽广激昂的歌唱主题,从不同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热情。
第九首《象山射鼓》写于1980,1983获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优秀音乐作品奖。这首歌是根据Xi安鼓乐中的同名音乐和古代琵琶宋岳二高创作的。作者借鉴了陕西秦征的技巧,吸收了陕西地方戏的韵味,使音乐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乐曲表现了空山梵语,空灵的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火聚会时的热闹景象。
第十首《战台风》写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作者王昌元被上海码头工人抗击台风的顽强精神所打动。音乐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了码头上热烈欢腾的劳动场景;第二部分用特殊的演奏手法模拟风的咆哮和奔腾;第三部分以逐渐形成的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抗击台风的场景;第四部分旋律宽广舒展,表达了工人战胜台风后的喜悦之情;最后,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气势磅礴,形象生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