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浪费现象

校园浪费现象严重,节俭教育仍需“入心”

宿舍里整天开着电脑下载东西,食堂里有很多剩菜剩饭,卫生间的水龙头经常开着,白天教室里还亮着灯...近日,记者采访吉林省部分高校发现,校园里铺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面对“是不是太浪费了”的问题,有的同学无动于衷,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节俭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已经从这些大学生身上消失了。

学生浪费触目惊心,节俭美德在高校“遇冷”

4月8日中午,记者在吉林大学学生食堂看到,随着学生分批离开,餐厅里回收剩菜的泔水桶渐渐装满。记者发现,有些馒头还没有动过。当被问到“这么多人倒下不可惜吗?”这时候,一个女生把刚吃了几口的炒饭倒掉,回答说:“不好吃,只能倒掉。没什么好遗憾的。”

餐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在他们餐厅吃饭的人很多,最多的时候有2000多人。饭后剩下的食物大概能装十几个泔水桶,就连早餐也能装两三个泔水桶。

记者随后走访了长春另外三所高校,发现食堂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最少的餐馆,每天都有四五桶剩菜被倒掉,里面不仅有土豆、西红柿等。,而且还有许多鸡鸭鱼肉,尤其是白花花的米饭。记者随机与18学生交流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剩饭记录。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每天都要倒剩菜,约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基本吃一半倒一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浪费不仅存在于高校食堂,在学校也随处可见。记者在长春大学看到,一个男生宿舍六个人,有四台电脑。一位姓李的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的电脑总是整夜开着,在网上下载游戏和电影。真正学习的人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游戏,看电影,上网聊天。

吉林体育学院的一名楼道清洁工告诉记者,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寝室的灯还亮着。学生宿舍的卫生间里,经常有水龙头喷水却无人问津;很多同学洗衣服的时候不用搓手,只用水洗;在淋浴大厅,淋浴喷头是空的,但没有人使用它...

“很多人洗衣服的时候,都是把泡了洗衣粉的衣服直接放在水龙头下,十几分钟就能洗完。别人打了一大盆水,就因为旁边的人不小心洒了几滴水,就一挥手把水全泼了。”长春大学的学生王楠说:“看着水白白流走,真的很痛苦。”

学生对浪费的“漠不关心”,折射出节俭教育的“缺位”。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为什么在当今的高校里却被忽视了?在采访中,很多人认为学生浪费严重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节俭观念没有“入心”。

吉林大学教师姬神说,目前,拯救学生的教育被削弱了。现在,“锄草时已是正午,汗水滴下泥土。谁知道盘子里的中餐是硬的。”在很多大学生的心目中,只是一首诗,唤起不了他们的* *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人文教育,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成为社会公德的楷模。

在一些高校,记者看到几乎所有餐厅都贴出了关于节约粮食的标语或公益广告,而真正的节俭专题教育却很少。记者在校园内与一些学生进行了交流。当被问及“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浪费”时,很多同学想了很久,然后突然想起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这样的做法。有的甚至一边描述一边问记者:“我是不是在浪费?”面对浪费的问题,很多同学认为“我花的是自己的钱,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就倒掉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吃的也无可厚非,没必要这么斤斤计较。”

采访中,有大学老师表示,目前,学校的浪费现象确实令人担忧,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对这种浪费的漠视。吉林大学教师王上认为,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他们没有意识到资源短缺和浪费的危害,很难将资源节约转化为自觉行动。因此,加强经济教育是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事实上,近年来不乏对学生勤俭节约的教育内容。初级法典规定:“节衣缩食,爱惜粮食,不择温饱,不乱花钱。”《中学生守则》规定:“生活节俭,讲究卫生,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大学生守则》规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培养劳动观念,形成良好作风。”对此,有老师感到很无奈:“教育归教育,有些学生还是我行我素。况且在学校可以监管,老师在校外和家里都管不了。”

节俭教育迫在眉睫,方式方法需要创新。

谈到校园垃圾,长春市第十一中学校长朱杰表示,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其中加强青少年节约意识的教育是重要的一环。也有教育行业人士指出,加强学生勤俭节约教育刻不容缓,但在新时代,勤俭节约教育需要创新。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王认为,节约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事做起,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具体来说,要在中小学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建“节约型家庭”、“节约型社区”活动,同时开展“节约之星”活动,为青少年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榜样。

同时,学校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求学生节俭,老师首先要带头。对于家长,也要提出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