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学里的人才。

大学今天的变化,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大学的大规模普及和大学生的爆炸式增长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征。但问题是我们走了太多弯路,却没有人愿意回去反思。大学教育应该是一个科研氛围浓厚,自主学习普及的学习阶段。人的心智已经成熟,已经积累了一些基础知识,是时候大刀阔斧地应用,在实践中积累了。然而,中国的大学与它们应有的样子大相径庭:

1.知识涵盖面广,但很难达到应用层面。

大学教育中的书本知识往往涵盖面很广,但往往不需要深入学习。学生在大学学习后,总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性很弱。同时,大部分大学都会要求学生学习一些纯理论但没有实际用途的书籍。这类书籍耗费学生大量精力却并没有真正提升实际实力,无形中给学生一种误解:未来社会不需要真正的应用实力。

2.学生应试心理很强,学校也没有给予更好的引导。

大学里一直流行一句话:“60分钟万岁”。虽然好玩,但确实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本该以成绩为荣的同学,甚至开始孤立大学里爱学习、学习好的同学。中国的大学教育有这么惨吗?大学本身是否应该给学生更多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观?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及时整改才是正确的态度。大学的转型任重道远,也直接决定了未来中国新一代人才的走向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