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抄袭事件。

舆论萌芽:2015年5月27日上午,复旦大学发布“唯美科幻+人性叙事+坚韧大片”——一部名为《致我之光》的形象宣传片(《致我之光》片长4分50秒,画面从一架飞机的驾驶舱开始,然后一个穿着飞行服的女孩在教室里醒来,然后漫步穿过图书馆看到一个老秀才在读古代文献,在一个聚会上跳舞,在操场上打太极拳,在黑板上画飞机等...最后,她摘下头盔,旁边的一个说明文字显示,她是复旦大学2005届毕业生乐亚飞,现在是国内某大型国产飞机的试飞工程师。),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同一天,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黑暗动物园”发出消息“复旦大学最新宣传片被曝抄袭东京大学?”,说是和2014东京大学的形象宣传片《探索者》一模一样。面对指责,复旦大学极力否认,宣传片的制作方公开声称影片是独立的,让舆论存疑。

舆论发展期:5月28日下午14左右,复旦大学全面下架《致我之光》,随后于下午18左右在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新版宣传片。反复的动作和之前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加重了舆论压力。随着质疑声的进一步扩大,宣传片的制作方两次回应,并在回应中改口,承认对东京大学的短片做了更多参考,并表示愿意坦诚接受公众批评。

舆情高峰:5月29日,多方信息汇聚形成舆情高峰。一方面,关于复旦大学形象宣传片涉嫌抄袭的消息不断传出。《南方都市报》刊发的《复旦宣传片被指抄袭东京大学》报道和《京华时报》刊发的《复旦宣传片被指抄袭东京大学一夜之间上映新片》新闻被各大网站转载。此外,各种角度的针对性评论也纷纷涌入,如“复旦大学应通过连夜发布新片避免抄袭的方式对抄袭宣传片展开独立调查”、“复旦大学应展开独立调查”等。另一方面,复旦大学校庆的Logo当天也涉嫌抄袭,称Logo被调包后与苹果触控ID logo几乎一致,接连的侵权指控形成叠加效应,再次刺激舆论。

舆情重现期:5月30日-31日,舆情态势普遍下降。然而,30日的微博平台上,最新版宣传片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意的消息被热议。对此,华商报刊发的题为《复旦新宣传片再次陷入‘抄袭门’被指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报道也被凤凰网、中国网、新浪网广泛转载。31日,复旦大学在官方微博中就“抄袭”正式道歉,并承诺启动相关调查,引发媒体集中报道。后来又出现了新一波评论,集中在对社会创新能力、高校学术氛围、危机应对等方面的解读和反思,形成了438+0年6月65日的舆论小高峰。

舆情消散期:从6月2日开始,舆情热度迅速下降,至今没有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