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的职业是什么?
林,男,汉族,1978,广东高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副教授,西南大学教育系博士后,加拿大温莎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四川省普通中小学教研专家库专家,九三学社成员。
现任内江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九三学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政协内江市委常委,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员会副主任。
中文名: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高州
出生日期:1978 10月
职业:大学教师
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代表作:论正面教育
政治观点:九三学社成员
个人简历
65438+9月0985-65438+8月0989,就读于高州县石鼓镇林屋村_舒小学。
65438+9月0989-65438+8月0992,就读于高州县南关小学。
1992年9月-1995年8月,就读于高州二中(1993年6月,高州县撤县设市)。
65438+9月0995-65438+8月0998,就读于广东省高州中学。
1998年9月-2002年8月,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学士)。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我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主修教育学原理。
2005年6月-2006年438+02内江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系助教
2006.12-2007.07内江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系讲师,九三学社成员。
2007.07-2007.09内江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系讲师,公共课程教研室副主任。
2007年9月-2010.0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原理专业,攻读教育哲学博士学位。
2010.07-2010.12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2010.12-2011.07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九三学社内江市委支部主席。
2011.07-2011.10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内江师范学院分院主席,九三学社内江市委,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公共课程教研室主任。
2011.10-2011.1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内江师范学院分会主席,九三学社内江市委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公共课程教研室主任,内江市东兴区人大代表。
2011.11-2012.065438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内江师范学院分会主席,九三学社内江市委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公共课程教研室主任,内江市东兴区人大代表、常委。
2012.01-2012.03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内江师范学院分院院长,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公共课程教研室主任,内江市东兴区人大代表、常委,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副主委。
2012.03-2012.07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东兴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副主委,CPPCC内江市委委员,CPPCC常委。
2012.07-2012.09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东兴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副主委,CPPCC内江市委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委员。
2012.09-2014.03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东兴区人大代表、常委,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副主委,CPPCC内江市委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4.03-2015.06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东兴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教育教研室主任、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兼任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副主委、内江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研究员
2015.06-2015.11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东兴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副主委、CPPCC内江市委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委员。
2015.11-2016.07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东兴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副主委,CPPCC内江市委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委员。
2016.07-2018.12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九三学社中央青工委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青工委副主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内江市委常委、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副主席
2018.12——内江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九三学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研究员,CPPCC内江市委常委,九三学社内江市委员会副主任。
任免信息
2018 12 12、内江市科协召开六届九次全委会,全会选举林同志为内江市科协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学术兼职
四川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科研专家库成员
内江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负责人。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主任。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
内江师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内江师范学院学生事务处心理咨询室辅导员
出名
荣获“2013年度内江市十大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内江师范学院第二届“教学能手”称号。
主要成就
主题项目
主持这个课题
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教师教育心理研究”(TER2013-10)
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项目“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培养研究”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社会学,大学本科教学工程的核心课程
校级重点项目“欧盟基础教育政策研究”
西南* * *共建* *享受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题已结题,学校认定为省级教改)。
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为“小学教师德育能力与素质研究”(TER2011-004,已有结论)。
2013内江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教育伦理学》
2013内江师范学院优质通识选修课《教育与社会》。
2012内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教师教育课程心理学研究——教师教育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是“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FEB050680)。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西南地区农村教师培训机制创新综合研究”(10SA114)
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盟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12JJD88000234)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构建与有效衔接研究”(10SA155)
获奖记录
2014.04四川省普通中小学教研专家库成员(授牌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2013.112013内江市十大杰出青年专业人才(颁奖单位:* *共青团内江市委、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11第五届四川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
2013.09内江师范学院第二届教学能手(颁奖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2013.08,2012.08本科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连续两年被内江师范学院授予)。
2012.05《实证教育理论》(专著)获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内江师范学院颁发)。
2012.07“教育学教师教育创新模式实践研究”(教改项目)一等奖(内江师范学院授予)。
2011.09优秀教师(颁奖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2011.012011被批准为内江师范学院第四批“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骨干教师(授奖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2012.12“全省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分子”(颁奖单位: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2010.07服务西部奖(华东师范大学颁发)
2009.10王芸慈善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颁发)
2005年9月,《构建德育网络的理论分析》(论文)获内江市改进和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一等奖(获奖单位:内江市委宣传部、内江市教育局)。
2004.05年硕士中期论文优秀奖(由华南师范大学颁发)
出书
林著作有专著(含合作专著)、编著教材、发表论文等。
(1)专著
1,论正面教育(独立专著,北师大出版社,2011);
2.大学危机管理(合作专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新时期学校德育热点问题研究》(合作专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教材
1,《中国好少年——《三爱》教育读本(7-9年级)》,人民出版社编辑,2014;
2.《中国好少年——《三爱》(3-6年级)教育读本》,人民出版社编著,2014;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编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教育心理学》(主编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教育学(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
6.《心理学与大学生》,天地出版社,2006年;
7.新编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论文
1,论理想人格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6期,2013;
2.中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国外中小学教育》,第9期,2013;
3.战略伙伴学校联盟:大学-中小学合作的创新与探索,《教育发展研究》,第20期,2065 438+03;
4.学生道德发展动机新论,教育科学研究,2013,12;
5.德育叙事的兴起及存在的问题,《教育学术月刊》第5期,2012(NPC全文转载);
6.回归生活与培养学生道德主体,《小学德育》2004年第2期(NPC全文转载);
7.建立大众教育理论,上海教育研究,第4期,2010;
8.儿童中心:事实还是理想?《教育科学研究》第7期,2065 438+00;
9.中西知识观的差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第二作者),《学术探索》第4期,2011,《新华文摘》,2011,《编目》;
10,对知识本质的新认识及其对知识教育的启示(第二作者),Quest,第7期,2012,新华文摘,第212期,论点摘录;
11,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与教师知识形成的矛盾及对策(第二作者),《教育学报》,第2期,2012;
12,新教师角色适应的问题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第65438期+01,2009;
13,《教师德育能力研究纲要》,《教育探索》第2期,2012;
14,有效促进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研究,继续教育研究,第12期,2011;
15,学习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课程认知困境,《学术探索》第6期,2012;
16,社会学知识:教师德育能力形成的基础知识,教育探索,第65438期+01,2012;
17,西部农村教师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中国成人教育,第22期,2012;
18,质疑新课改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19,《关于学校德育目标设定依据的思考》,《现代教育丛刊》第3期,2010;
20.论学校德育的价值,中小学德育,2012,12;
21,论教师劳动的异化,《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7期,2011;
22.关于构建“3+2”人才分层次培养课程体系,教育与职业,20113+0;
23.瑞典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述评,《教育探索》,第10期,2013;
24.欧盟基础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路径及影响,《基础教育研究》,第6期,2065 438+03;
25.《论叙事的德育功能》,《教育科学研究》第4期,2014;
26.论教育观念的落后与更新,高等教育研究:西南科技大学,1,2012。